【房颤专项能力培训】李拥军:房颤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2018年7月1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心脏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

2018年7月1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中国心脏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北京心脏学会、河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协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第二期学术活动在石家庄举办。

在上午的培训活动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李拥军教授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为大家分享了房颤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李拥军教授作报告。


一、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

1.相关概念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由于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具有可逆转的特性,可在心律恢复正常后部分或完全可逆。

房颤性心肌病

房颤性心肌病是由于房颤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部分学者将房颤加重的心功能不全(既往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也放在这一诊断中。

2.流行病学

心衰与房颤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均升高。10%~40%的心衰患者合并房颤,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房颤的发生率增加。

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心衰可导致房颤发作,房颤亦会诱发心衰(房颤性心肌病)。
图1. 心衰患者中房颤患病率。


二、病理生理机制

房颤导致心功能不全的机制为舒张期缩短,能量供应不足,房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房丧失辅助泵作用。离子层面的机制包括钠-钙交换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减少,从而影响心肌收缩力。

1997年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
图2.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机制。


三、研究进展

药物是否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

房颤可导致左心功能不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增加死亡率。房颤导致的死亡主要来自猝死和心衰。

那么,药物治疗对于改善预后的影响如何呢?2016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对于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改善预后的作用并不确定。

2014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β受体阻滞剂并未改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住院率及预后(图3)。
图3
2008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纳入1376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研究显示,平均37个月的随访中,使用药物控制节律和控制心率时,节律控制对患者死亡和卒中风险无明显影响,也未减轻患者的心衰症状。
图4
导管消融能否作为一线治疗措施?

2013年发表于《国际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导管消融对房颤性心肌病的疗效。研究纳入61例房颤性心肌病患者,36例心衰合并房颤者,561例无心衰的房颤患者。在三组间导管消融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术后6个月时房颤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指数显著改善。
图5


2018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共纳入363例患者,随访37.8个月,导管消融组左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提高8%,心衰住院率显著降低。
图6


同年发表于《心律》杂志的一项回顾性分析观察了导管消融对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症状改善、NYHA改善的情况。结果显示,导管消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症状。
图7
同期述评发表观点称,导管消融应作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田新芳┆美编 柴明霞┆制版 田新芳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关注 心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