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传承 谨记教诲 传承师恩

 

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耄耋老年,管忠震教授等专家前辈们带着一代一代的中国肿瘤内科同道为中国肿瘤内科事业的发展做出...





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耄耋老年,管忠震教授等专家前辈们带着一代一代的中国肿瘤内科同道为中国肿瘤内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近年来,癌症新药不断涌现,传统化疗药物的革新,例如白蛋白紫杉醇(商品名:凯素,英文名:Abraxane),也使得癌症治疗向前迈进,诸多患者切实获益。恰逢白蛋白紫杉醇(商品名:凯素,英文名:Abraxane)进入中国十周年,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肿瘤内科的开创者之一的管忠震教授及其得意门生王树森教授,向他们学习关于肿瘤内科及乳腺癌的发展史。







 01、思源篇 
Q:您能为我们简要介绍中山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内科发展史?
管忠震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自大学毕业后,我先是就职于孙逸仙医院,即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待1964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后,我跟随老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一任院长谢志光教授一同工作于此。谢志光教授曾向我提及: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将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需要有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谢志光教授希望我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担此重任。

当时,癌症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患者多建议手术治疗,而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如广东的特色癌种“鼻咽癌”,则建议放射治疗。这时化疗在全球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谢志光教授以其前瞻性眼光,瞄准化疗的医学方向,帮助我学习国外的经验,与上海肿瘤医院的孙曾一教授、北京肿瘤医院的孙燕教授等同道,共同交流学习和摸索。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建立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内科。

Q:请问您当初为何投身于肿瘤内科事业,又从科室中学会了什么?
王树森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生职业的选择也算是机缘巧合吧,在大学期间随着学习的深入,医学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我留在了肿瘤内科。当时,肿瘤内科作为一个新兴科室,大多数医院都未成立肿瘤内科,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肿瘤内科确实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也是一个十分有挑战的科室,值得大家投身于此。



 02、 相遇篇 
Q:请问您与您的得意门生“王树森教授”是如何相识的?
管忠震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在建立中山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初期,肿瘤内科临床医师严重不足,仅有我和三名助手一同支撑起科室。后来在肿瘤内科规范化和完善化进程中,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每年都会分配一部分优秀的医学生到医院和科室,其中就包括我的学生“王树森教授”,他目前已经成为乳腺癌肿瘤方面的专家。

对于中青年的临床肿瘤内科医生,我建议他们能在肿瘤外科和放射科轮转,了解肿瘤治疗的各种手段,如何分工和协作。在肿瘤内科方面,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另一方面,向国内外优秀的学术内容靠拢,深入发掘肿瘤内科的要点和难点,有机会也应当积极争取访问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医院和科室。

Q:请问您能分享一下管教授对您的影响么?
王树森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管忠震教授作为国内肿瘤内科的开创者之一,对我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入管忠震教授门下后,无论是学术还是科研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甚至在临床实践的细节把握也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我的导师,管忠震教授教导我,作为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看病救人,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其他问题。在三年读博期间,我紧抓临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一线临床工作中,为后面的工作和科研打好了坚实的临床基础。另一方面,管忠震教授教导我在临床中需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勤于思考的心,在临床中未解决的问题,去发现和思考后,再按照科学的方法设计试验、解决问题。

管教授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仅是刚提到的临床工作中扎实的基础能力,还有良好的医德。他时常向我提及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换位思考患者的心理和感情,这些教诲令我受用终身。



 03、 展望篇 
Q:十年来,随着乳腺癌新药的不断涌现,您是如何兼顾患者的药物选择和心理建设,能否举个例子?
王树森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随着人们对于新药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疾病认识的深入,逐渐有更多新的药物给乳腺癌患者选择,新药的益处体现在相对目前药物的疗效更好或者毒副反应更小。例如改进后的化疗药物——白蛋白紫杉醇(商品名:凯素,英文名:Abraxane),它跟普通紫杉醇不一样,没有强烈的免疫反应,因此不需要像传统紫杉醇一样提前进行抗过敏的预处理,用药更方便的同时提高局部浓度、减少毒副作用,疗效更好。它的出现使得乳腺癌治疗的整体疗效更高以及毒副反应更低,毒副反应的降低也的确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当然个体化的患者用药教育及毒副反应预防也十分重要。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需要让患者了解服药目的,长时间用药的好处,如何正确识别并预防毒副反应,这才能真正提高患者整体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面对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我们不仅要治愈他生理的疾病,还要治愈其心里的创伤。以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为例,乳腺癌的发生常常与遗传、生活行为息息相关。在乳腺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乳腺癌分期、乳腺癌的分型制定科学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外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人文关怀。因为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与患者的情绪变化密切相关,甚至影响患者的后续康复。所以,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要给予她们足够的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要贯穿整个疾病的全程管理,包括早期诊断、后续治疗、随访等。

从业多年中特别患者有许多,在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了解,还需要对患者经济状况所有把握,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尽可能让患者能够负担的治疗方案。

Q:近十年来,肿瘤内科和乳腺癌发展突飞猛进,那么未来您对此有何展望?
管忠震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的发展,已经成为癌症治疗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外科治疗和放疗作为局部治疗对于晚期癌症的作用有限,因为癌症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就是扩散,从局部器官到影响全身,所以全身性治疗为主的治疗方式将占据肿瘤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从无到有,肿瘤知识从孤陋寡闻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肿瘤知识观念和探索,中国肿瘤内科在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推动新的药物进入中国市场中,我们也积极做出表率,例如白蛋白紫杉醇。紫杉醇作为一种治疗众多癌症的化疗药物,只有依靠聚氧乙烯蓖麻油来溶解,才能保证紫杉醇有一定溶解性和稳定性,但20%~40%的患者注射这个溶剂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找到了白蛋白作为纳米载体,不但解决了过敏问题,治疗效果也获得了提高。2009年,由我牵头的一项III期多中心、开放、对照的中国注册临床研究CA201——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溶剂型紫杉醇在中国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缓解率与安全性特征,也证实其良好的安全性与疗效。同年,白蛋白紫衫正式进入中国,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也希望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免疫治疗,会更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王树森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癌未来的方向发展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尽可能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这样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此为一级预防;另一方面是做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以利于发现更为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因为早期乳腺的治愈率高,治愈成本低,此为二级预防;最后,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如何给予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物种类的选择,剂量的选择以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这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此为三级预防。

目前,即使是晚期乳腺癌患者也有可能利用系统性、综合性的治疗手段获得长期高质量的生存,所以乳腺癌患者应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 【 THE END 】—


    关注 医脉通肿瘤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