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本没什么功德,可有人却能通过吃饭,积累很多功德,怎么操作?

 

吃饭中的修行...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并不是在念经、念佛号时才能修行,而是在日常中的每一秒钟,都能修行。比如,吃饭。

古语说,食、性也。人必须要吃饭,尤其是普通人,一日三餐不能少。虽然饭是必须吃的,但也不能吃的太饱,否则就容易昏沉、思维受到“限制”。吃的太少,又没有力气工作、修行。所以,一个好的修行人,吃饭一定是适量的,这也是佛陀中道思想,的体现。

一个修行人,也绝对不会放任,自己大吃大喝,因为修行人知道,碗里藏着自己一生的福报。《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的福报,来自于前世的积累,也来自于现世的珍惜。


时间,北宗;地点,汴京城外;人物,一富家子。事件,这位富家子生活奢靡,每顿饭都要吃,不同馅的饺子。富家子吃饺子,就吃馅,饺子皮就扔了,家人也根本不管。

十多年以后,金兵入侵,那位富家子早已家破人亡,他跟着一群逃荒的人,四处逃命,终于有一天因饥寒交迫倒,在了路上。有一位老和尚把他救起,给他熬了面糊,救活了他。

现在,这个富家子也知道感恩了,老和尚告诉他,根本不用感谢,因为这些食物,都是这富家子在年少时,浪费掉的。老和尚经常在富家子门,前的河边,在后厨刷碗时,把他们倒掉的饺子皮,收集起来,洗净、晒干,老和尚用这些被浪费,的食物,已经救济了很多人。


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之,一的吃,也是检验一个人贪欲是否,强烈的很好的“测试题”。有些人看到食物,两眼就放光,不管不顾的狼吞虎咽,即便已经吃饱了,可还是停不下来,如果见到这样的人,大体上就能知道这个人贪欲是,过盛的。

佛陀当年苦行,他认为饿着自己,更容易找到解脱之法,可后来他发现,解脱与饥饿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于是,他开始善待自己的肉体,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最终维持住了色身而,成就大道。

《杂宝藏经》云:“是身如车,好恶无择,香油臭脂,等同调滑。”大意是身体就像车一样,只要有油让车,润滑能正常使用即可。同样,吃饭是保证色人正常“运转”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会好好对待自己的色人,但不会通过色身满足欲望。

另外,阿底峡尊者说,皈依了三宝以后,供养三宝不能间断。因此,有一种修行方式就是在,吃饭时要念诵一些偈颂来感恩三宝,供养三宝,时刻把自己与三宝,联系在一起。比如,可以念诵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供养皈处三宝尊。还可以先观想自己把,饭供养了十方三世诸佛。
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吃饭是无记法,本身是没有什么功德的,但是如果能食量适中、珍惜食物、去除贪心的吃饭,并配以简单的供养,一件每天都会做的事情,都能够成为积累功德,的机会。

《了凡四训》中说,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吃是人最本源的一种欲望,如果能在吃上做好自律,积累好功德,相信世间是没有,什么事做不好的。

眼看就要大春节假期了,还是希望大家尽可能的不在,吃上造业,反而能在吃上多积累功德。从表面上看,这些修行不值得一提,但却有着不间断修行,以及不间断供养三宝的功德,真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点击最下方
“阅读原文”,进入“灵山慈善基金”,支持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功德无量!福不唐捐!


    关注 经藏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