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去就消失了!莆田不到400米的老街,被称作四中人的“第三食堂”!

 



01
它是青春,是回忆,是“故人”
/ / /
·‖学校外的那个“食堂”‖·
/ / / /
灰白相间的斑马路,短短几米的距离,却连接了无数学子高中三年大半的课余时间。穿过这条马路,绿荫林立后,它就在那,是那遥不可及的青春。
街景还是一如最初,闹哄哄的热闹气氛却已荡然无存,原本是学生们欢腾玩闹的小道上已停满了车辆。一眼望去,大多是未曾见过的餐厅。


























曾经的天通泰小区也是学生们的聚集地,而如今,街道上虽然已经开满了门店,但是以前挤满学生的老店却大多不复存在了。加上疫情的影响,曾经门庭若市的商店已荒凉了许多,临近饭点也只是寥寥数人。
02
它是青春,是回忆
/ / /
·‖每所学校旁都有一家“西天尾扁食”‖·


沿着这条小街直走到小区路口,陆阿姨夫妇开的西天尾扁食店就在这儿了。还未走近,便能闻见远处传来的阵阵香气。
“以前那些店几乎都没有了,就剩前面那家快餐店跟牛肉店了。前头的那家扁食也是刚开不久…”

听陆阿姨说着这条街的岁月变更,才真的觉得已经物是人非。多数店面早已换了新老板,光是那家兰州拉面店都已转让多次了。
店里还是使用传统的煤炭烧制,煤火煮出来的扁食味道更好。

老店独有的好味道总是会被口口相传的,就像这传统的烧煤技艺始终流传着。

“都是老顾客来吃,他们吃了别家的还是觉得我们家的好吃。一些学生毕业了也会回来吃。现在也自己送外卖,晚上都要忙到十二点多才休息。”




提及这一碗好味道的秘诀在哪,陆阿姨表示没有,有的只是一份“实在”。纯手工制作的扁食和酸菜,每日现做的卤肉,鲜香浓郁的骨头汤底,传统的煤火烧制,就是攒粉众多的原因了。
“阿姨,要一份杂酱面,帮我做快点。”

放学时间,一位初三的通学生轻车熟路地点上一份杂酱面,跟陆阿姨热络地聊了起来。

“学校现在封闭式管理,寄宿生都不能出来吃饭了,我一般放学的时候会过来点一份吃的带回家,晚上还有晚自习,所以比较着急。”










汤面上铺满的扁食卤肉足已让人明白这家店屹立不倒的缘由了。皮薄Q弹的扁食、浓香入味的卤肉、爽滑劲道的泗粉,错不了,它就是小乔记忆中的味道。
03
只要你记着,它就还在
/ / /
·‖记忆中的“海南鸡饭”‖·
还是原来的环境格局,还是原来的老板,可是消失的,是我们午餐清单里的“海南鸡饭”。

“之前做的海南鸡饭食材都要提前做好,现在没有学生来吃,做太多都浪费了,只好改成牛肉馆了。”若不是看到熟悉的店内格局,路过时小乔差点认不出来它。
原本是两层空间的海南鸡饭,现在已只剩下一楼大厅。

“以前学生很多,现在学校不让寄宿生出门,只有一些通学生,生意就淡了...”陈阿姨摆动着手里的厨具轻声说着。





要想做好一家牛肉馆,汤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大骨熬制的汤底用瓦缸存放着,轻轻晃动的油脂可见其鲜美无比。




添加了白胡椒的大骨汤更加鲜美,牛肉也更软嫩多汁。杂饭里的食材简单而家常,香菇、蛏干、胡萝卜…全然是莆田人的八宝饭食材。
喷香扑鼻的咖喱牛肉颜色透亮,色泽艳丽,看着垂涎欲滴的汤汁,小乔已经口舌生津了。过来品尝的朋友们一定要试试它。
04
从一而终的它
/ / /
·‖还是曾经的“好而惠”‖·
偌大的招牌还是一如既往的简约,餐厅的格局依旧是当年的模样,这是它在这儿的第九个年头了。
陈阿姨负责前台的餐食配送,她丈夫则掌勺厨房。

“以前是在江西的一个学校里当厨师的,后来小孩子要上学嘛,就回来了。他做厨师也差不多15年了。”

店里的菜品全是贴合莆田人口味的家常菜,色香味俱佳。香味趁着橱柜的空档溜进鼻尖中,谗人得很。


店里虽然只有三人,但是客人和订单却仍然日日爆满。

“很多工地啊公司啊都在我们家订餐,一次就是30几单,所以学生没来吃也没影响生意。我们价格一直都变,以前多少现在还是多少。”
早上七点,阿姨叔叔就开始准备食材营业,一直到凌晨2点才停下忙活。

店里的菜品每日都会更新,共有60种菜品,单是肉类都要购买50斤左右。“每天晚上就会定好第二天要做什么菜,第二天好去市场买菜。”
“一年到头就春节休息了几天,今年疫情多放了点假,顾客就天天问我们什么时候开业。肯定会累啊,但是习惯了,搞餐饮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我们也喜欢做吃的...”陈阿姨笑呵呵地说着,丝毫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

坚持做着一份热爱的事业,应该就是幸福吧。
 参与留言区互动 

# 你对读书时代印象最深的美食是什么?#

截止时间4月27日中午

小乔将在留言区抽取1位粉丝

送出惊喜红包一个~
编辑:佩奇
摄影:佩奇、阿皮
- 逛莆田出品 -
合作联系:18100575286


    关注 逛莆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