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有望治疗心脏病发作

 






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而不会增加出血风险,这是目前所有抗血小板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这项新研究描述了这种药物及其给药机制,并表明这种药物在动物模型中对心脏病发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血液凝固,但如果血管破裂,也会破坏血小板止血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严重出血会危及生命。这种新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不会使人容易出血,而其他药物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信号机制,这种机制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很重要,但并不需要血小板黏附在伤口上并防止出血。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衍生出一种针对信号传导机制的肽,并设计了一种能成功将肽送入血小板的纳米颗粒。

心脏病发作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第一,从最初由凝块造成的损伤开始,血块阻塞了血液流动,减少了氧气供应。这通常是通过一种叫做血管成形术的手术和一个打开动脉的支架,再加上抗血小板药物来防止它再次凝固。不过,动脉重新开放后,新鲜血液流入受损心脏组织,会引发炎症,导致小血管渗漏和血栓,进一步损害心脏。

这叫做再灌注损伤,这是心脏病发作导致心力衰竭或死亡的第二种方式,因此希望这种不会导致血管泄漏的新药有助于限制再灌注损伤,降低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几率,研究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从研究中看到了非常有希望的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在接受注射治疗的小鼠中,心脏损伤减轻,凝血减少,炎症减轻。心脏功能也得到改善,生存率也有所提高。在实验室里看到如此有希望的结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希望有一天能在人类身上进行试验。

来源:

Aiming Pang et al, High-loading Gα13-binding EXE peptide nanoparticles prevent

thrombosis and protect mice from cardia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07.17


    关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