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风前何处香来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 明代人如何饮茶(上)

 

品茶与饮茶,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明代,文徵明《品茶图》,台北故宫藏

品茶与饮茶,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开篇便谈品与饮之差异,大家也许已经猜到了我想说什么了。品茶的“品”字表明更注重饮茶时的精神感受。

上一篇谈元代人如何饮茶,说过蒙古人注重茶的功能而不是风雅,那么明代呢?

明代文人推崇的是茶的精神性,因此用品茶二字更为贴切。

茶文化经历宋代的风雅,到元代的大变革,再到明代回归清雅之风,回归为注重精神性。

然而,时光流逝,朝代更替,社会变迁,生活习俗也大为变化。

明代人饮茶的方式跟宋代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至于明代人不能理解宋代留下的文献中说“茶色白、宜黑盏”,不能理解茶怎么不是青绿之色而是白色,也不理解为何不用白盏而要用黑盏,反倒质疑起文献的真实性了。

前文讲过,元代后期散茶开始兴起,引发制茶、饮茶方式和茶具的大变革。

明代一朝,将这一变革发展至尘埃落定成为主流,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他曾下诏罢团茶而兴散茶。罢团茶主要是因为制作高级茶饼费钱费工太过奢侈。团茶既罢,散茶自然兴起。

制作散茶,新鲜茶叶采回来后,需要烘焙或晒干。

去过杭州龙井问茶的朋友大多参观过种茶人家如何烘焙新茶。茶农将采来的新鲜嫩茶叶略加摊晾后,放在加热的铁锅上不断变换手法进行杀青,之后还要反复捻揉、烘焙使茶叶完全干燥。

烘焙茶叶制作散茶的工艺明代初期已普及。从本文标题选用的诗中就可见一斑:风前何处香来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诗中描绘了山村春景,种茶人家在午后烘焙新茶,香味随风飘至山的另外一边。作者是明代初期时的高启,曾参与修《元史》,累官至任户部侍郎。

散茶抓来冲泡即可饮用,这种方法文献中称为“瀹饮法”。清代人认为瀹饮法起始于明代,实际上宋代已零星出现,到元代后期逐渐兴起,至明代成为主流,并延续至今。



明代永乐,红釉僧帽壶,景德镇御窑厂出土

瀹饮法需要的茶具简便,简单到有茶壶及茶杯即可,从此茶壶和茶杯的组合便固定下来

以前壶形体较大,泡茶不太方便,因此明代便出现了专用的小茶壶。



明代永乐,青花穿凤四系竹节柄纹壶



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北京故宫藏。压手杯执在手中刚好合于虎口,握在手掌恰好合于手心,略有分量,故而得名压手杯,是明代瓷器的杰作。

明代时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明代御窑厂的设立开启制瓷的官窑时代。同时民窑的水平也有很大发展。



明代永乐,甜白釉印龙纹碗,北京故宫藏

景德镇生产的白瓷、青花瓷是明代茶具的主流。

永乐一朝创烧的甜白釉瓷器,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温润似玉,肥厚如脂,用来饮茶更是美的享受。

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中,青花瓷是最主要产品,畅销海内外,明清两代长盛不衰。青花茶具自明代开始盛行于世,风行至今。

紫砂茶壶在明代中期开始兴起,之后逐步成为茶壶中的王者。紫砂说来话长,下篇再叙。

以上文字由允华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允华谈古玩鉴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