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味精不好,有多不好?

 

味精吃多了,伤害自己也伤害下一代!...



不知道讀者們在大鱼大肉后,是否也曾有出现以下症状的经验.......



這些症狀即是所谓的“味精症候群”(中国餐馆症)。其主要原因就是肉类和味精中过多的谷氨酸在作崇!

好几百年以来,有些中国和日本的妇女一直使用某类海草制调味品,烧菜时加进去能令食物味道浓郁。1908年,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博士研究发现:原来那些海草里含有的谷氨酸,是令食物味道浓郁的秘密。他把这种化学物质抽了出来,形成结晶体。

日本商人马上把这项发现商品化,从小麦提炼出来相同物质,翌年已经有味精在市面出售。


今天,味精已成为是我们每天的调味品,可是你知道吗,摄入过多味精会对身体造成重大的伤害!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Mono-sodium-L-Glatamate,简称MSG),是谷氨酸盐的一种。



在天然食品之中,许多都含有谷氨酸,例如番茄、芝士、磨菇、黍米、青豆等。大多数食品含有1%-35%蛋白质,其中一般有10 - 35%是谷氨酸。人体也不断生产谷氨酸,这种物质是制造蛋白质不可少的成份,对于帮助体内新陈代谢作用非常重要。味精与人体自己制造的谷氨酸完全没有相同,消化之后进入体内正常的生物化学途径,制造能量。



若这个化学物质与人体制造的一模一样,怎么会对身体有害呢?

问题就出在摄取过量!

大量的谷氨酸经胃肠道吸收进入大脑后,在脑组织的局部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调节大脑正常功能,但是谷氨酸过量则-氨基丁酸生成过多,大脑抑制性神经递质占上风,各种神经机能就会处于抑制状态。

味精每日最高服食量是多少?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订下了安全标准,建议每人每日的味精最高服食量:



一茶匙的味精当然是很大的份量,很少人会整茶匙味精吃进肚里。但一天「可以」吃6克,平均一小时只能吃0.25克。平日我们在餐馆进食,往往一小时内就吃了两三克味精。澳洲医生曾经医治过一些哮喘病人,就是这样急性病发进院。

实验案例: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对小鼠体内注入过量的味精后发现,被注入味精的小鼠在一段时间后,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出现受损现象,性机能降低,还出现肥胖症。由于骨骼中的红细胞和黏性白细胞数量减少,而且钙盐进入细胞质受到破坏,而影响了细胞的合成,使骨骼的生长受阻。



摄入过多味精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使用味精注意事项

1. 味精应于起锅前再放

麸胺酸钠是一种胺基酸,特性就是遇热会分解,所以,使用味精时要在食物起锅前再放,若是在一开始煮就先放味精,高温会使味精分解而吃不出鲜味,因而很多人会频频追加,造成钠含量过高的危险。

2. 调馅料不宜加味精

许多人在调饺子馅、春卷馅时,都会放点味精,这样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馅料后,会一起经过蒸、煮、炸等高温过程。但是,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除了不能拌馅,在制作热菜时,也是要在菜肴即将离火时才能加入味精。



3. 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4. 凉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使用味精的主要目的,只在提升食物的鲜味,让食物更加美味而已,若担心钠摄取量过高,或怕自己产生对味精过敏的短暂症状,不一定要添加味精,可以使用海藻、昆布煮汤,或用新鲜蔬菜(像萝卜、洋葱、昆布、苹果等)熬煮高汤,同样都可吃出食物的鲜味。下面提供几种作法,降低味精的摄取量

  1. 尽量少外出进食,多家里吃自己煮的食物。
  2. 一定要外食時,選擇不使用味精的店家,或是請廚師不要加味精。
  3. 在家里煮食不用味精、鸡精、鲜露,不买含大量味精的蚝油及茄汁。
  4. 不买含味精的零食。
  5. 少吃加工食物(罐头、冻肉、香肠、火腿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
  6. 留意仔细阅读一切调味品及加工食物的标签与包装,看看含有那些附加剂。
动动手长按二维码关注Chandle 實驗室
每天接收更多健康DIY信息!


    关注 仟德勒LA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