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碗「有情有义汤」

 

福州有句老话说:爱喝汤的人,重情义。汤品好的人,人品也不坏。...





图为羊妈用花生代替莲子煮的花生猪肚汤

————

福州人的餐桌少不了汤汤水水。家宴中四五碗汤十分常见:槟榔芋与番鸭一起煲的汤,炸过的芋头煮烂后渗进鸭油,一口咬下被烫还舍不得松口;莲子猪肚汤,汤色奶白,温润适口;海蛎豆腐汤,淀粉勾出浓稠,看似一锅乱炖,但几段香芹就带出清新,而这汤的精髓是必须烫口——冬天里海蛎和豆腐滚烫下肚的过程真是一番惊心动魄;肉燕和鹌鹑蛋一起煮的杂菜汤「太平燕」是家宴中最经典的角色,汤一上桌,觥筹交错。

到北方念书之后,家人对北方的一种成见就是:没汤喝。但客观的说法该是:汤味不比家里浓。家里的汤,常常需要提前一晚就把主料放进高压锅里,充分地“逼”出食材的滋味;家里的汤也是不惜成本的:汤底少不了各类海鲜干货(蛏干、目鱼干、鱿鱼干等)和山菌野味,如果还在老房中,这汤的悠悠香气可以从“一进传到二进”。

对来自南方的放羊姑娘来说,要把「家里的味道」带去远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东北同学的泡菜,川蜀同学的一罐辣酱,也许就能暂时拯救孤独的味蕾。可是这饱含「家里的味道」的一碗浓汤,如何经受得起两千公里的路途?

唯有两次,我在北京尝到了家里的汤。

一次是在学校食堂。同样来自福州的小伙伴从北方亲戚家抱来一坛子靓汤。四个人用学校食堂的不锈钢碗分而食之,一口两口喝下肚,四个人都不说话,但彼此的眼神中早就闪过电光火石。还有一次是在慈生老人的家里,慈生是我的叔公,年轻时就一个人来北京上学,后来留校教书。老人患癌,却出乎医生意料地多活了好几年。那次去老人家过节,他特别嘱咐别人买了鸡,煮好鸡汤汆线面。其实鸡汤并没什么特别,但是临上桌,老人说要先去尝尝这汤的咸淡,满意了才端上来。

所以家里的汤,最无法复制的不是食材,而是来自家人的情义。这情义是不惜力去备齐每一味材料,是不惜时地守候直至汤色饱满。所以家里的每一碗汤,都是「有情有义汤」。

吃饭一定要喝汤,这是饭桌上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不喝,就会被数落成「没情没义的人」哟~


    关注 放羊姑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