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该有一次谢谢

 

2014.9.9-2016.9.9放羊姑娘才两岁。...



北京的初秋:光斑是秋叶的形状
2014年的今天,我推送了第一篇公号文章《放羊,一次家园的冒险》。没料到的是,推送后的一个星期,我就又回到了北京,开启与原先设定完全不同的大四生活。这两年间,公众号的更新节奏如我本人一样,有点慢,有点随性。

有朋友问我公众号为什么不接软文,我笑说还在放羊呢,等羊肥了就换广告。其实心里想的是,与其拿四位数的粉丝量去跟阅读量交易,不如从中结识两位数的同好。

今天有朋友离开北京去往美国,说临走前要上柏悦65层看眼北京的夜景。路上我们一起讨论了问什么离开前对“故乡”福州没有太多不舍,反倒是北京有更多的牵绊。我告诉他,也许是因为中学时代结束前,我们的生活范围多围绕在校园和家庭,这是被设定好的;而离开故乡后的生活版图则是我们自己开辟的,我们抱着各自的好奇心指南,在北京真正成为“自己”,这是主动追求的——人对自己奋力得到的东西会更珍惜吧。

最近在跟自己和朋友的对话中渐渐缕清自己的路,找到了一些可能性,也终于愿意放弃一些自己所不能及的事。有回跟某汪汇报第二天要做的事,说着发现自己也属于“永动机”型人,动能就是我收不住的好奇和对自己精力的高估。如果好奇心会在毕业那天死掉,就让它在毕业前继续领我去尝试那些靠谱不靠谱的事吧。

因着研究生专业是Marketing,所以除了在《营销管理》那本800多页的大部头里去找真知外,我更喜欢从不同的人口中探听答案。一位北京的的士司机跟我说:“营销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啊”;我从TOP500的营销主管那得到的答案是“Bussiness growth”;我从私房餐厅老板那得到的答案是“超出顾客的预期,比如同一批客人你就是不能给出一样的菜单”;我从精品咖啡店主理人那得到的答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开放式吧台,让咖啡师与客人能够近距离互动”;我从星巴克咖啡师那得知的营销是“锁定了明确的客户群,店招牌都可以不朝街”……不得不说,这个专业给了我向生活发问的很多机会,同时也延长了我在便利店停留的时间。

除了有很多问题之外,我还喜欢捕获有“镜头感”的画面,然后在脑内导演自己的小剧场:比如每天上午10点钟固定在电梯间原地跑步锻炼的公司同事,他蹬着皮鞋的声响成为一种报时信号;比如早晨8点半在公司楼下便利店桌上放着一只喝空的啤酒罐,也许是为了庆祝一宿未眠的工作结束;比如看到早高峰时人们三步并作两步竞赛般爬楼梯的画面,我脑中就会响起非洲手鼓的击打乐,鼓舞着爬楼梯的野兔人,将书包前置胸前候车的袋鼠人,地铁门开时倾泻而出的水牛人……这些原本无奈的城市人生活,仰赖一点创造,就可以产生动若王宝强,静如王家卫的效果。

这两年间,自己还发挥了一点创造性的方面就是画画了。虽然至今仍只是用手机在画,但年底前会有新的尝试吧。我觉得很奇妙的事在于,属于你的人生任务,绕了一圈还是会回过头来找你——或者还是自己认怂,得按着规矩来。在手机上初期可以因为自己的热情和长期积累的直觉,画出还可以的作品;但慢慢也发现自己的结构和造型能力仍旧是短板,大致可以归咎于基础欠缺,所以作为基础技法训练的素描,我还是省不了。

以上只言片语大概就是我近期的思想动态,攒一起汇报一下,也能让新朋友初步了解“放羊姑娘”是个怎样的姑娘。前段时间用自己的画印了一些 Thank you card, 写来感谢这半年来共事的工作伙伴。我觉得认真对待每一次“谢谢”,就是赋予一段经历一个圆圆的句号。
2014-2016,两年过去,真诚感谢留在【放羊姑娘】自留地的伙伴们。如果你愿意与我分享你这两年的故事,我也会想办法给你寄上一张 Thank you ! 
— 两年合辑,请点关键词阅读 —
【创作故事】
红豆之家 | 1000小食 | 放羊之初
【故乡风味】
立夏锅边 | 华侨早点 | 烟火人间 | 油炸芋粿
山海滋味 | 好好喝汤
【北京食肆】
海南鸡饭 | 传奇面包 | 咖啡室内 | 私房火锅
东京菓子 | 奥美食堂 | 豐食台北 | 乡愁湘菜
电影航船 | 婆婆卤菜 | 酸笋小店 | 老石饺子
甜蜜王国 | 地道叻沙 | 美式餐吧 | 治愈日食
三里屯 | 胡同馆子
【我的大学】
残街2015 | 残街2014
咖啡馆大学 | 大学诗人 | 陆川研修班
广院肉饼 | 吃过饱过


    关注 放羊姑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