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街,我们聊聊

 

你离开残街了吗?...



知乎上有个问题问“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啊”?看了排在前几位的答案,都一致呈现出市集景象:小县城里的卖货人,宰杀家禽的养殖户,早市里刚揭开的馒头屉,欧洲的旧货集市,菜场里红红绿绿的蔬菜……

这种“人间烟火”的场面我常在学校的西门口望见。西门口对着的那条“残街”似乎是很多学校的标配:有全国通吃的烤冷面,肉夹馍和重庆小面,冬天有应季的烤红薯和冰糖葫芦,还有全国四大连锁之杨国福、鸡公煲和兰州拉面。

然而,冒热气的食物跟会喘气的人,就构成了所谓的“人间烟火”吗?相对于校园里的平静和体面,残街确实更接“地气”:充满油污的街道,垃圾车与食贩的推车并行,餐馆的LED屏上滚滚的红字显示6元钱的特价菜品,配钥匙的摊主晾着客人,只因为连不上旁边水果摊的WiFi。

在残街走过第五年,依然没有跟这条街产生太多的联系。这条街的人间烟火,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布景,远远看起来能让人产生温暖的感受就好了。毕竟往来其中的,还多是不食烟火的人。去年年底写过一篇文章叫《港奶配凉皮的残街残念》,因为彼时听说一家名叫TMM的甜品店要重装转型,让残街的明星流动摊“秦侨府”入驻甜品店。当时为这种混合经营的残街模式,内心感到深深寒意。

之所以对TMM这家甜品店有所惦念,一来是因为他们家的港式奶茶,二来是因为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叫“小海”的话唠店员。来年,TMM被一家叫做“忘忧食糖”的甜品店取代,秦侨府的实体店则选择了位置不太好的东街北口。

最近路过残街时,又发现了一家风格与周围店铺颇为不同的甜品店。店名让人印象深刻又不明所以,叫“二喵的万事屋”。于是这天由着自己好奇的性子,进店探了个究竟。刚过下午的饭点,店里只有一个年轻女孩坐在一张桌前敲电脑。对于第一次去的店,我都会认真地把店里菜单翻个遍。

菜单上每一款饮品和甜品都是手写的长长两行说明。因为店主给它们都配了诗或歌词,以至于我看的时候,就先掉进了这些诗歌辞藻里。翻到甜品部分最后一页,终于看到了关于这家店的说明:之所以叫“万事屋”,因为这里可以付费跟店老板聊天,聊现实的工作生活失恋,或者聊虚妄的历史诗歌哲学和电影……





万事屋,本科班里有两个姑娘做过一个同名的播客节目,她们俩住一个寝室,分别叫“七喜”和“八炖”。七喜的声音清亮跳脱,就跟雪碧开盖“噗嗤”那刻一样沁透人心。八炖的声音就像小火慢炖锅,听起来有点散淡。她们聊的路子也十分宽广,儿时动画、国产电视剧、可以玩的音乐,还有情感八卦。后来我把万事屋的照片发给七喜,她说她想回学校了。

我在残街这家万事屋点了港式奶茶,好像要把去年在TMM喝的奶茶给续上。店里年轻女孩在我看菜单的时候倒好了热柠檬水,点完单后就进厨房制作奶茶。从制作时间来判断,这奶茶的确是奶茶,端上来的时候还贴心地配了三块方糖。原来TMM卖的港式奶茶,搭配的是装在塑料罐里白砂糖。



店里的细节也能透露出这个年轻店主的服务主张:每张桌子下都至少有一个电源;冬天室内同时打开暖气和排气设备,既保暖又透气;还有在杯子刚见底就会给你加热柠檬水的男服务员。这些举动和周边那些服务粗犷但客流充足的馆子相比,确实不接地气。但无妨,反正来的人,胃里装的即使是炒饼凉皮,心里还是会渴望厨房与爱。



其实人人心里都会有千万事,但是得找地方将它们先放下,比如在万事屋里聊天,比如翘课录档播客节目,或者在下班后一个人去逛超市菜场。距离本科毕业已近半年,间或听到一些朋友们的分合来往和水深火热,每回内心的感受就跟站在西门口望着残街是一样的。

最近会把在日常生活中捕获的灵感随手记录进一个只显示两行字的日记App里。有一天听到一个刚刚返京找工作的朋友说:“我实在受不了只有电磁炉的厨房,因为只能煮些’咕嘟咕嘟’的东西!”

“咕嘟咕嘟”就好像说着“孤独孤独”。看来没个炒锅电烤箱榨汁机的人要注孤生了。

不过转念想啊,只要能见着烟火,就不会活得太糟吧。

P.S

本文因想念而起。(欢迎对号入座)

原文是“万事屋”在豆瓣小站上的播客节目。


    关注 放羊姑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残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