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法国甜心,有点污!

 

如果你觉得甜品一定要和少女、萝莉、粉红色、甜美、梦幻……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的话将将不同意了他要颠覆你对甜品的刻板印象告诉你甜品也可以很坚持、很深度、很反叛、很黑色幽默……...







如果你觉得甜品一定要和少女、萝莉、粉红色、甜美、梦幻… …

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的话,

将将不同意了。

他要颠覆你对甜品的刻板印象,

告诉你甜品也可以很坚持、很深度、很反叛、很黑色幽默… …



“你知道将将吗?听说这家店拯救了北京的甜品店。”

听到这句话时我的眼睛又亮晶晶了。

和朋友吃了无数家装潢不错甜品却很糟糕的下午茶,

将将到底有没有那么神,

自己试了才知道。

抱着怀疑的心情我们相约去拔草。



纯白的小楼,低调的招牌,

橱窗里精致的甜品惊艳到每一个都想要。

左看看右看看,

实在不忍心拒绝其他甜品,

把这个选择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同伴。

于是我面前便有了:

舞蹈家小节,乞丐和法官。

这三个名字好像能串成一个睡前故事一样,

激起我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初次尝试就大呼过瘾,

那种瞬间的惊喜让人舍不得下咽,

这也是后来我一直念念不忘那个下午的原因之一。





这一次有机会跟将将老板顾磊克交流甜品故事,

也拜那个下午所赐。

先是被他正宗的法国脸和不跑调的中文惊呆了。

然后是他对每一个甜品赋予的背后故事,

复杂到你会突然觉得被将将的外形吸引,

而错过有趣的故事是一件很肤浅的事儿。

我说将将的甜品很可爱,

他说“NO”,

如果你听了“法官”的由来,

就不会这么说了。





甜品界的这位“法官”可谓其貌不扬:

它又小又扁、黑黑圆圆的。

这道餐后甜点的外形像被打造油光水滑的“屎壳郎标本”。

对,你没看错,

“屎壳郎标本”

他是这么说的。



在覆盖了整个“法官”蛋糕的巧克力皮里面,

最顶端是一层薄薄的醋栗果酱,

其巧妙的酸甜配比十分出彩

迷你的醋栗籽则增添了清脆的口感。

在这微酸的果酱下面,

铺着一层巧克力慕斯,

它所带有的苦与前味相中和,

让人不会感觉到腻。





这款蛋糕的名字是借用了

在法院里进出的古老职业的名称,

那也绝不会就此轻易地光凭其外表,

就能让人把它和黑暗、卑鄙或者吝啬联系到一起。

这道甜品之所以叫“法官”,顾名思义,

正是因为它的形状像这些官员在公众脑海里的形象,

无论在道德上还是穿着打扮上都是一样的黑暗和狭隘。



“法官”们端坐在人们用以收买他们的“饼干” 上,

不忘自“吹”自“擂”起柔软蓬松的慕斯;

极尽贪婪虚荣之事的“法官”,

在其带有巧克力味的糖“霜” 和“苦涩”外表之下,

就是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与其说法官们是正义的源泉,

更不如说他们那一肚子的“醋栗籽” ,

其实带来的全是糟心事。





不过,制作一种甜品可远不是把一些空想的概念进行堆砌而已。
事实上,法式甜品文化向我们证明了,

无论那些终日埋头说文解字的人是如何热衷于玩弄概念,

对于词汇的灵活运用却并非他们的专利,

不但如此,讽刺完全可以通过被手工制作成型而比单纯的口舌之快更戳人痛处。

尤其是法官端上来之后——

用羽毛猛力的一戳——

(品尝法官最精髓的部分)





这种由行动而产生的快感,

因为借由甜品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幽默而显得更加强烈。

这一过程有着真实可靠的集体记忆,

但从来无书面材料可考,

却被历史代代传延了下来。





    关注 一食一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