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客家人!这个长寿村又任性了,失传民间技艺被“复活"...

 

壮实的客家汉子一展拉长寿面的绝技,全村200多人参加长寿面接龙比赛;美丽的客家妹子学习传承客家妇女传统的蒸酒...

↑↑点击图片把江西装进口袋~


壮实的客家汉子一展拉长寿面的绝技,全村200多人参加长寿面接龙比赛;美丽的客家妹子学习传承客家妇女传统的蒸酒、磨豆腐、做女红技艺;活泼可爱的客家细伢仔(小孩子)滚铁环、打陀螺、踩木屐;六旬阿伯重拾客家乡村麦芽糖记忆。10月29日、30日,河源首届客家乡木文化节“乡村记忆”系列主题活动在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和平县林寨古村举行,众多面临失传的民间技术、民间艺术、民间小吃一一“复活”,吸引了上千游客前来参观。

(拉面客家汉子展示独轮车削面绝技)
林寨古镇“乡村记忆”主题活动分两天举行,整个活动涵盖了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乡村小吃、接龙长寿面、客家妇女才艺比赛、客家小孩子玩乡村游戏等。众多客家人著名的传统民俗一一呈现,展现了客家人瑰丽多姿的民俗文化与丰富多彩的乡土风情。

按照客家人的传统习俗, 客家女子必须学会蒸酒、磨豆腐、纳鞋底、缝制衣服等女红工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农村人大量涌进城市,机器代替了手工,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已经慢慢消失了,其中包括客家人蒸酒、磨豆腐、纳鞋底等。

(客家女子准备蒸酿米酒)
在文化节期间,10多名漂亮的河源客家女子身穿传统的客家姑娘衣服,在林寨古村进行蒸糯米酒、磨豆腐、纳鞋底比赛。姑娘们推着传统的石磨,磨出了鲜嫩的豆浆。她们煮沸豆浆,按照传统客家人制作豆腐的工艺,制作出香滑的豆腐。

(客家女子古法磨豆腐)
在蒸糯米酒比赛中,客家女子拿着竹器,排着队到村口淘米。淘好米后将米倒进木饭甑,用木饭甑蒸出香喷喷的糯米饭,客家女子和好米饭,拌好酒饼,将酒饭放到酒瓮里发酵,一个星期,香甜的糯米酒就出来了。赛完蒸糯米酒,客家女子又赛起了女红,比赛纳鞋底。纳鞋底比的是客家女子的心灵手巧与针线绝活。

(客家女子在村口淘米)
(分装热腾腾的糯米饭)
(和糯米饭准备酿酒)
(准备好的糯米饭装入酒瓮等待发酵)
(“心灵手巧”客家女子纳鞋底比赛)
这边客家女子在赛手巧,那边的客家小吃也在进行中。年已六旬的客家阿叔搬出传统工具,现场将冰片糖煮沸,然后手工拉出客家著名小吃麦芽糖。还用传统的印花饼木板制作客家米饼。而客家阿娘也亮出了客家经典小吃酒酿煮花生。几种小吃同时登台,整个古村弥漫着客家小吃的香味,引来众多大吃货与“小馋猫”来围观,小吃刚一出炉就给大家抢光了。



(手工麦芽糖制作引起游客和村民围观)

(客家米饼制作中)
(新鲜出炉的客家米饼,印花展示客家民俗)
(现煮黄酒花生,美味撩人)
林寨古村,长寿之人比比皆是,单上石街古巷的十多户人家中,就有众多的寿星。客家人有在给老人祝寿时拉长寿面、吃长寿面的习俗。拉面汉子在村头亮出他的拉面绝技。只见他先表演了剪刀面绝技,古时客家男人为了生计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妇女在男人回家的时候,就会亲手做“剪刀面”给男人吃,用“剪面”代表“剪不断的思念”。

拉面汉子又表演了他骑独轮车削刀面绝技,在独轮车上将刀削面削满一个米筛。最让全村人轰动的是“长寿面”接龙比赛,拉面汉子现场拉出一根长2000多米长寿面,全村200多人一起来参加接面活动,排在前面的是村里的长寿老人,最前面的今年已经95岁了。接的长寿面差不多可以绕村半圈。按照林寨习俗,接长寿面接得越长,全村人越长寿。

(高超拉面技艺传扬民俗)
(千米拉面,接面现场热烈)
(百岁老人品尝长寿面)
拉面后,还现场煮长寿面条,邀请村里长寿老人来品尝长寿面,现场举行村民吃长寿面比赛。在吃面比赛中,还恢复了村里的“担梯吃面”习俗,为了不咬断面条,获得长寿祝福,村民吃面时站在梯子上吃,一口气将一根面条吃完。在这个活动中,多名孩子兴致勃勃地参赛,体验村里传统的民俗。

(欢乐的担梯吃面比赛)
滚铁环、打陀螺、跳格子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如今都已经给手机与电子游戏代替了。在乡土文化节现场,也恢复了这些传统的乡村游戏,村里的孩子们简直玩疯了。

林寨古村落布局合理,巷街纵错有致,有两条石街贯穿全村,交通极为方便,整条村道铺就河卵石,晴雨不会泥泞,旧时尚无胶塑鞋靴,故村民喜穿木屐代步,闲来无事,村民像骑马走街穿巷,脚穿木屐,屐声哒哒,此起彼落,恰似士兵岀操,乡民笑称为“石街烂”。

为延续这个传统习俗,在文化节当天,还举办了村民穿木屐比赛活动,没有脱屐,最快速度抵达终点者为胜。活动吸引了上百名村民参加,再现当年木屐行街的盛景。

(小朋友有进行了木屐比赛)
河源是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誉。“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不仅保留了古老中原华夏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吸收了闽越、畲、瑶等族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从而使客家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成为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举办乡土文化节的目的就是发展乡村旅游,打响河源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静态的旅游发展平台,乡村旅游为美丽乡村带来了动态的经济发展载体。乡村旅游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乡村旅游对美丽乡村的产业带动效应越来越突出。

河源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发展乡村旅游目的是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件精神。将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将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将以丰富的乡村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为依托,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提高农业+旅游的综合新产能。
相关链接:
广东省内的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都是杂糅了岭南最早的原住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林寨古村以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著名,位于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内,是广东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佗城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境最南端,是始于秦朝的千年古镇,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百岁街、司马第、正相塔、明代城墙、南山古寺等。佗城镇既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发迹之地,又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交流的结合地,而且也是千百年来东江中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治所。

责任编辑:刘星

小编的工资已经与点zan挂钩,一个半分钱,求打赏!↓↓


    关注 大江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