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成诗》

 

90后摄影师祥子在一次跟朋友去终南山游玩的时候爱上了终南山,决定此生定居此处。租一出院子,养鸡、种菜过上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读了她的文字让久居城市的人感觉无比的放松,似乎在书中找到了安放疲惫内心的处所。...





作者: 祥子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6-9
页数: 272



魏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名为《饮酒·其五》,其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读诗的过程中,一种悠然自得扑面而来,这是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所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状态,早8点晚6点,生活早就成了两点一线、三点一线,永远奔波在路上,家只是一个休息和“再加油”的港湾。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客气一点,那是理想;不客气一点,那是梦想。可这样的理想或是梦想,在一个名叫祥子的年轻女子那里,早就已经变成了现实。她可真是一个幸运的人。

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博集天卷联合打造的这本《把日子过成诗:一位女摄影师的山居笔记》讲了一个女子和她在终南山居住、修行的故事。祥子看到的、感受到的终南山是这样的:“当车子开出热闹的市区和城郊,驶进山路,青翠的秦岭山脉出现在视线里,茂盛的植被让它散发着一种质朴的幽静,这里的的山泉水很清澈,公路沿线的小河里,一咱上都听得到河水哗哗的声音。车子再往里开,一座座泥土永恒点缀在山脚或山坳,让这里的幽静又多了一层古朴的意蕴。”这样的一种期望已久或是似曾相识,让初次与终南山相见的祥子“整个人仿佛魔怔一般”。她在想:“这不是我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吗?”自此,她与终南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把自己也托付在了这里。

这样的一幅水墨画般的相遇,冥冥之中自是有一种缘分。山一直是那样的山,树一直是那样的树,水一真是那样的水……遇到了对此有心灵感应的那个人,山、树、水就都具有了某一种难舍难分的亲和力,散发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也许,当时,在祥子的心里,她一定是这样想的。不然,一座山,何以能牵挂住一个人的心。她的心里,也许一直在期望着有这样的一座山,不然,何以第一眼看到了终南山,她就觉得,这里就是她应该待的地方!原来,她追求的是梦寐以求的自由之路,喜欢拍摄又喜欢四处行走,独自一人走遍了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别,以及尼泊尔、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十来个国家;一朝与终南山相见,终南山就征服了她,征服了这个喜欢“梦寐以求的自由之路”的年轻的女子,让她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

不少人喜欢旅游,喜欢看风景,到哪一个地方,看到美景都会赞叹不已,甚至有人愿意多留几天。他们像我一个,只是一个旅游者,眼中的美景是注定要经常更换的,绝不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长久地停留下来。可祥子不一样。她不仅停留了下来,她还找到了一座农家小院。那座农家小院有一间仅有二十平方米的土坯房,即使是连村妇也不愿意去住,可祥子却为之欣欣然。她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倾力打造着她的新家,为它添上了蓬勃生机与新的模样。她在这里居住,在这里感受她喜欢的那一种生活状态。别人都是旁观者,看到了她的欣然,却未必能体会到她的那一种悠然。陶渊明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别人只是读诗,祥子却把这一切变成了她的……

生命如花,自由之花永远绽放着最纯真的活力,这就是祥子的生活。在终南山,她与山融为了一体:山中有一个她,她也在山中,有时候挑水、种菜、修窗、扎篱笆,有时候听雨、赏荷、品茗、踏雪,丝毫没有隔阂,仿佛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种浑然一体。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如果不是一首诗,还会是别的吗?!

对于祥子这样的一种生活,用一个当下网络上最时髦的短语来说就是,我们在一边除了只能是“羡慕嫉妒恨”,还能做些什么呢?有了,我们可以像是在赏析一首诗一样,看她的镜头中的终南山,看她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着她的节拍,感受她的诗意。虽然她的那一种生活状态未必就是我们毫无违和就能够全身心地接受了的,但除此以外也就并无其他妨碍了——绝对能够取得一致认识的,就是每个人都要在“追随自我内心的道路上”,“走得又勇又猛”!

点心       ∣友情推荐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