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头锅饺子二锅面"

 

老陕爱咥面,“头锅饺子二锅面”这一说法,不仅反映了关中地区的饮食习惯,而且从烹饪的角度看也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老陕爱咥面,“头锅饺子二锅面”这一说法,不仅反映了关中地区的饮食习惯,而且从烹饪的角度看也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我们知道,面团的性质与小麦品种、面粉等级、和面时的加水量、揉搓时间长短等因素都有关系。以相同等级、相同加水量的面团相比较,揉搓时间长短(物理作用力)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筋韧度。难怪饮食行业有句粗话,“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从科学角度讲,加力时间的长短和作用力的大小,会对面团中所含面筋质(一种植物蛋白质)的分布、变性以及网络结构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八十年代初,去过咸阳乾县(以前叫乾州),乾州有四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馇酥。锅盔在我的脑海中记忆较深,乾州锅盔,以当地小麦面粉为原料,和面时加水较小,为使面团“上劲”,不用手揉,而用木杠子压,最后再用木杠子压出扇骨形的条纹,既大气又好看。烙制很特殊,不用煤炭,不用木柴,用的是当地的麦秸秆。文火加热,烙制时慢慢成熟。吃到嘴里酥香耐嚼,蹿香扑鼻,咽下后口留余香,念念不忘。为什么时至今日,北京全聚德烤鸭仍然坚持用果木劈柴为燃料,而不用电,不用天然气。是因为不同燃料对形成食品特殊风味起着决定性作用。

言归正传,水饺、面条食用时口感上的优、次,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成熟条件也很重要。水饺、面条都是以水为传热介质成熟的。水温、受热时间长短以及面汤的浓稠度也都影响到两者的品质。

包饺子时为防粘连,给放置饺子的案板上、笼筚上或簸箕里总要撒些干面粉,这样饺子皮上不免要粘些干面粉,饺子下锅后,为怕粘锅还要不停地用勺子推转,直至饺子漂浮上来。这样粘在饺子皮上的面粉就会溶于水中,水就变成了面汤。随着下饺子的次数的增多,面汤也就会愈加浓稠。记得有次在北关自强西路一家回民饺子馆吃饺子,饺子同时端上来没吃几口,邻座的顾客就大叫起来,“服务员,饺子没煮熟,皮发粘,给换一盘”,服务员就又给换了一盘。正是因为同时端上来的,我吃时也有同感,但不是没煮熟,想想包裹在里面的生羊肉馅都熟了,外面的皮怎么可能没熟呢?顾客说不熟的依据是饺子皮发粘,咀嚼如同吃“浆糊”。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饺子皮发粘?是汤!是浓稠了的面汤。

我们知道,淀粉颗粒溶解在水中时,水温超过65℃便开始“糊化”。淀粉糊化的实质是: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当水温超过65℃时便胀裂、被破坏,而悬浮于水中形成半透明的胶体溶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面汤。了解到面汤的本质,就不难解释顾客所说的饺子没煮熟,吃起来发粘的原因了。

再打个比方:在泳池里游泳,上来后浑身干干净净;在浑浊的渭河里游泳,上岸后你身上会沾满黄泥。饺子在胶体溶液中煮沸,表面必定粘上了已经被糊化了的淀粉颗粒。正是这层粘糊糊的淀粉粒附着在饺子皮上,入口后才会使顾客因发粘而误以为饺子没有煮熟。如果在清水里下饺子,情况就大不一样。清澈的沸水不仅使饺子面皮中的蛋白质变性形成网络结构,赋予饺子皮筋而光滑的质感,同时水分子也能顺畅的通过饺子皮层把热量带给肉馅,加快成熟并保留住水分,煮熟的饺子便具备了皮筋柔、馅鲜嫩的特点。

二锅面的机理:擀面条所用的面团与饺子面团有所不同。面条所用面团硬,饺子所用面团软。行话说“硬面的锅盔,软面的饺子”,就是这个道理。擀面也有技术含量,好的面案师傅能够抓住这三个环节:

 擀面杖与面团运动时的夹角  推动擀面杖时左右手掌的用力点和手掌左右移动时着力   点的强弱  校正面片薄厚一致,干整光洁的方法

面条捞出后,清水变成了面汤,不过面汤并不浓稠,悬浮在汤中的淀粉颗粒也不多,加之面条面团和制时用水较少、质地紧实、硬度较大,使得填充于网络空间内的淀粉粒不易溶于水中,保持了一定的硬度。面筋质遇热变性又赋予了面条必要的筋度和弹性。悬浮在面汤中的淀粉粒由于胶质化很容易粘附在面条表面上,使面条表面光滑度增强,所以吃面条吸入口中时,面条经过嘴唇、舌尖给人留下滑溜光棉感觉的原因,就是因为胶体化淀粉粒附着在面条表面的缘故。这就是第二锅下面条的优点。

值得说明的是:不是面汤越浓稠,煮出的面条就愈好。恰恰相反,当面汤达到一定浓度时,煮出的面条也会失去筋柔光滑的口感。


华脉推荐,点击即可阅读


常素庙的缘启,应该让更多的巴彦淖尔人知道


按摩师还可以随身携带,你听说过吗?


故乡有棵水桐树


【河套曲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本地热点】临陕收费站即将撤销!


【河套风情】趣味横生话婚俗


临河到深圳的火车开通了


中央批了!巴彦淖尔这34个村子要火!每村可能100万,快看有你家吗?












    关注 华脉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