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相何其难(内附六期电子版面)手记一种

 

时间从七月底跨入了九月。一次又一次的采访,困惑一次又一次增加。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湖湘学派这段历史,在生...



时间从七月底跨入了九月。一次又一次的采访,困惑一次又一次增加。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湖湘学派这段历史,在生疑与解惑中不断交替。“辨寻湖湘源”,从一开始,便是处于这样一种试图分辨与厘清的状态中。

胡安国父子不曾预料,近800年后,会有人从他最初抵达的湖南之地——碧泉,一步步回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从碧泉到隐山,从湘潭到衡阳,再到长沙。这并不是一次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寻访,所有思想的探源,都在当地的风物景致与人事变迁中幽微。

为真切感受当年胡安国吟诗“隐山名胜地,垂老亦登临”(见胡安国《同张敬夫上隐山命宏儿牵手》一诗)的意境,我们决定攀爬无路可走的隐山。将毛巾搭在脖子上擦汗的谢赞坚老师,热情带领我们穿越丛林,完成这样一次古今对话。

为了还原真相,王立新、何歌劲、孟泽、谢咸禹、张作奇等研究者不断在实地与典籍中求证。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湖湘学派,专程从北方来到湘潭任教的王立新教授,前后17次攀爬隐山。尽管他如今已到深圳大学文学院任教,但仍致力于湖湘学派的研究,并为研究生讲授胡安国的儿子胡宏的哲学著作《知言》。

关注隐山湖湘学派、不断探寻胡安国父子生活与学术轨迹的湘潭地方史研究专家何歌劲,多年来不断呼吁举办湖湘学派学术论坛。让人欣慰的是,今年年底,在市社科联、湘潭大学哲学系、湘潭大学社科联的推动下,湘潭即将举行“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届时,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研究中的种种疑惑,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化解。

可以说,地理与人文交织,承载着一份思想的延续。太多当时的心情与景象,在今天虽已消隐,但尚潜伏在文字典籍里,供人们挖掘与研究。

然而,返回真相并非易事。系列报道第二期,试图厘清胡安国在湖南的活动轨迹,衡阳与湘潭的表述有偏差,从表层的表述看,辨不清楚真假。根据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基本思路,试图有典籍可查,又苦于资料有偏差,也存在一些目前研究没弄清的问题,太多困惑,存留于学术研究界。

相对庆幸的是,我们能够借采访与阅读,“窃取”他们的思想。 一个人,提及另一个人,或是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切入点,采访思路便会不断调整。从某种程度上说,采访相当于是一种他人的口述,离历史的发生地点太久远,他们的口述,源自大量的资料阅读与实地求证。可以说,我是借广泛吸纳他们的思想,不断形成自己的一些思路。采访过程中,也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与思路。

《论语》曾将学习的状态分为四种:生而知之 、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采访基本上归于学而知之与困而学之的状态,心中有疑,便顺藤摸瓜,一路探寻下来。

有人问,为什么要花六个整版来做这个报道呢?除了探寻真相本身,必须思索这些思想与文化,对当下的我们究竟有何启示作用。关于如此种种,在年底召开“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学术论坛时,我们将展开进一步探讨。到时,兴许会打开湖湘学派研究的另一扇窗,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ps:附上六期稿件的电子版面: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关注 莲城隐晖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