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与杂草的故事,或者,无故事。多识草木之名

 

每一种植物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古城墙与杂草的故事,谁晓得有没有呢?...





古迹与古树、杂草、青藤,它们相互依伴,不需要任何言语与默契,共同存在着,感受同一片蓝天,见证周遭的变迁。

古迹与植物都是静的,无法言说。但从生命的角度而言,石头建筑是没有生命的,古树、青藤或杂草是有生命的。

[

喜欢行走湘潭的人,对这堵墙绝对不陌生。
晓得的亲们,可文末留言哈~]

在湘潭县排头乡,隐山八桥旁,都有一棵大树,供过往行人歇凉。如流水桥旁的元帅树,是一株很大的重阳木,因为彭德怀元帅刀下救树,便有了元帅树的称谓。

在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之前,望衡亭的斑驳红墙上,爬满了常青藤。春日萌绿,夏日葱翠,秋日叶黄,冬日枯藤。藤四季伴着墙。后来红墙刷新,藤就不见了。



[资料图。如今的望衡亭,刷新后不再有藤墙。]
在雨湖区与宁乡搭界的烧汤河,石灵桥畔长着一棵大槐树,葱葱郁郁,果子探向水里。但也是在石灵桥,三角形桥墩松动,却是杂草丛生的缘故。

外出旅游,提子习惯性看见古建筑与植物的故事。长沙岳麓书院屋顶的杂草,云南喜洲古建筑房顶的仙人掌,怀化洪江古商城瓦上的多肉(又名“打不死”),这些建筑物,古迹或是现代建筑,与植物们交织在一起,相伴相依,呈现出一种时间的向度来 。

这都是些怎样的植物,知晓哪些历史故事或有趣的人事呢?接下来,提子将若有似无地关注古迹与杂草的故事。

每一种植物都有属于它的故事。这一篇,是关于古城墙与杂草的故事。或者说,古城墙与杂草,无故事。

[古城墙小巷,生活日常。]
约个采访,地点在雨湖区城正街的文庙。特意背个相机,提前一小时到,在雨湖路的法国梧桐下晃悠。

靠近江畔的房屋正在拆迁,紧挨古城墙的缘故,喇叭街口的房屋,仍住着几户人家。他们三三两两坐在门前,吃着好吃的饼子。他们身后,便是湘潭目前仅存的一段古城墙,墙上长满了杂草。

墙上的杂草有好几种,提子觉得很面熟,但叫不出名字来。


布满青苔的墙砖上,隔个半米便长着一小撮蕨类植物。那便是当地人所称的凤尾草。因为像极了蕨,所以也称凤尾蕨。“这些凤尾草扯了扯了又有,扯不尽。”住在一旁的大叔说。

事实上,在城里,除了荒废的庭院,这样大面积恣肆生长的杂草,并不常见。在这段古城墙上,还有好几类杂草。提子拍了下来,待回去查阅植物图鉴。


比如说垂序商陆。

这种喜欢生长在垃圾堆旁的野草,有着极为好看的花果。(见下图)




这些杂草是什么时候开始生长在这儿的呢?没有人留意这个问题。与别的草木相比,杂草并不入眼,野火又烧不尽,再加上细微,多半被忽略了。

若真要探源,得从杂草生长的独特环境——古城墙说起。

———————华丽丽的分割线来了————————

(下方有一大波关于湘潭城墙的文字来袭,不喜勿入~)

古城墙,有城,才有墙。湘潭历史上三移县治,从如今的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到易俗河镇洛口,再到雨湖区城正街,这段城墙,便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县治所在地。

根据史料记载,湘潭真正大规模建城墙,是明朝万历四年,也就是1576年。当年湘潭知县吴仲筑土城,后来典史张大礼又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些砖。这之后,从明朝到清末,10余位县令主持维修,总共修整了11次城墙。

城墙最初全由土筑成,为了防水侵蚀,令城墙更坚固,逐渐加砖。到了清乾隆二十五年,所修城墙基本上都由砖砌成了。

关于这段城墙,当地人所知道的是,它是清代的,曾经将城里城外分隔开来,青砖上刻有字。此外,所知甚少。

比较有趣的是,古代湘潭的集市叫总市,如今的湘江沿岸,九总到十八总一溜排开。城墙以东是城内,以西则是城外,喇叭街正好是城墙西边这一段,处于九总,也就是总市贸易的起始段。

沿着这段古城墙往前走,最当头处便是当年的瞻岳门所在地,位于当年湘潭城的最西边。

而沿着古城墙的反方向,也就是湘江畔方向,便是文星门。因为处于东边,当地人常常将它称之为小东门。以城墙为分隔,城墙往民居方向范围,在当年其实算是城外。而我们走过的喇叭街往观湘门方向,便是当年湘潭老城区。

[喇叭街,古城墙上的一方书屋。这里的藏书以吨计量。]

从古城墙的六道门来看,东北面的熙春门、东南面的观湘门、北面的拱极门、西面的瞻岳门、东面的文星门、西南面的通济门将整座城池包围了起来。正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湘潭古城墙的长度折算为今天的长度计量,则为4620米,仅仅四公里左右。可以说,湘潭古城只能算是一座小城,一座修整得很完整的小城。

因为城小,湘潭古城不能像北京古城、西安古城或是平遥古城那样,让各色人等都居住在城内。居住在湘潭古城的大都是达官富豪,里面布满官府、祭祀用的祠庙、国家粮仓等。

比较有趣的是,城墙由大青砖砌成,上面已经布满青苔。当我们用手揩去青砖上的青苔时,果然发现了青砖上刻印的字迹,如“光绪十七年城工局”、“上四都”、“窑工周惟石”等戳记尽管字迹已经无法辨认,但我们知道那是当年青砖制作时,需要刻上制作者或监制单位的名字,以保证青砖的质量。

[两年前拍摄]

提子记得那块写有“窑工周茂才”的字样的青砖上,长着凤尾草。但她找了一圈,有草的地方,没有发现有字青砖。草果然不是好的坐标物。

她连有字的青砖都没找到。只看到城墙的坑坑洼洼。一些青砖空缺在那儿,不晓得是不是专门有人,把有字青砖给抠掉了。

这些杂草从清代生长下来,兴许是土壤中含有杂草的种子,或是风摇来它的种子,鸟带来它的种子,总之,一代又一代,这些种子在这儿迅速繁衍开来,生生不息。

下期预告:
千年文庙的构树枝,将有一大波图片哈~




2016年9月9日17:19:16于莲城


    关注 莲城隐晖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