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需要信“神”吗?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当养生成为一种追求,当这种追求强烈到极致,会不会有一丝丝可能产生某种“...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当养生成为一种追求,当这种追求强烈到极致,会不会有一丝丝可能产生某种“非理性”的狂热甚至执拗呢?应该是有可能的。

韩济生院士在他的访谈中说:“从当年宣扬绿豆能治病的张悟本,到出书炫耀与名人合影被揪出来的王林,再到因为违章建筑被微博曝光而被牵扯出的张必清,每一个大师背后都跟随着一干信众,有光环笼罩下的名人,也有胡同里的老百姓。”韩院士也反思这种现象,他认为“为何那些所谓大师的一言一行令人深信不疑,反倒是真正科学的解释却没人信服?追寻背后的原因,与现代浮躁的社会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有关。”

诚然,韩济生院士、韩启德院士等科学家在很多场合都呼吁要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健康素养,进而真正推进“健康中国”惠及到每一个中国人。同时,我们也必然会需要直面我们乃至全人类各种文明形态下人们思维方式存在的“非理性”情形的客观可能,养生领域也是如此。如此一来,洞察与“神”相关的思维逻辑就显得有必要了。

在这些与“神”交流的思维类型看来,其道理只能凭借信仰来加以接受,不能够用科学,至少是目前为止的科学,来加以证明。这种思维在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里有时候是默默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比如《封神演义》故事就蕴含有这种思维。《封神演义》的故事在与道教哲学相互配合的维度上展开,正因为如此,诸多的不可能才成为可能。

《封神演义》的妙处就在于,虽然它是一部小说,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以明白无误的语言传达了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呢?道教之所以立教,其终极的目标乃是普通人通过修道的实践活动而得道,最终成为真人或神人。基督宗教与此类似的表达被称为“道成肉身”,圣经《约翰福音》:“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在这里,怎么“道成肉身”一下子就变成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人呢?这只能够凭借信仰来加以接受,不能够用科学来加以证明。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道成肉身”“得道”本是极为深奥,然而却在《封神演义》《西游记》中以明晰的语言而生动说明。

哪怕是在中国佛教奉为“经”的典籍里,也有这种兼有通俗性和神学思维特点的表达,比如唯一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所作且传诵千年的《六祖法宝坛经》。为什么叫《坛经》?其中就有两个故事:在佛教最鼎盛时期的南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非常多寺庙,当时有一位印度来的僧人在广州法性寺创立戒坛,说:将会有一位肉身菩萨在这里受戒。后来又有一位印度僧人说:170年之后,会有一位肉身菩萨在这里传法。果然,后来这个肉身菩萨就是慧能。

因此,服膺“神”学,在中国,或许未见得是多么需要勇气、智慧的事情,反而会在潜移默化中使思维被其浸染,以至于我们的行为受其支配牵连,这恰恰是在我们养生、追求健康时必须保持反省和警醒的地方。因为与“神”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在确立“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努力改善健康状况”这一信仰之后,操作性细节应该移交给“科学思维方式”。

 每晚十点

这是一份可以枕着入眠的身心读物
人生不容易


    关注 人生不容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