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你我都会面临新的选择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正要面临更多的选择,每次都将是新的考验,考验你我的智慧和情感,考验你我对金钱、价值、人生和社会的判断。...

2017年的第一天,雾霾继续笼罩北京,新闻里说北京很多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已经爆表。街上冷清不少,不知道人们是选择外出旅游享受元旦假期,还是窝在家里躲避雾霾。新年第一天,竟没有什么节日的气氛。

有些萧索的冬日,河水结冰,草木凋零,天色晦暗,无风,不冷。人在这样的天气,心情自然不会很好,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这种天气对当地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你若因此显露出过多的不满和抱怨,别人要么觉得你过于矫情,要么觉得你是刚从外地来的。虽然此地排外现象不常发生,但让自己流露出不一样的情绪终归是件不太友好的事情。

在新年的第一天,即使对“年份”这个时间概念没有太深的感受,觉得上一年和这一年不过是过了一天,也终究要发条朋友圈祝福大家新的一年事事顺利、万事如意。一觉醒来,虽然年份改变,很多事情却并不会变,就像一夜之间国家改了国号,遗老遗少们还是会传承前朝的生活风俗和文化习惯,该喝的茶继续喝,该吃的饭继续吃,街上那家涮肉店的味道仍然不会改变。

我们看大人物和公共媒体总结这个社会过去的一年、展望正在开始的新的一年,总是觉得时代风云变幻莫测、大江大海深不可测,总是觉得热血在心中燃烧、光亮在眼中放射,好像我们和那些波谲云诡的时代潮流同进同退,其实很多时候不过是重陷幻影。

进步和倒退在过去的一年轮番上演,但更多时候是停步不前的状态。不少年轻人依然热血沸腾,关注社会现实的点滴变化,他们聪明、大胆,并且学着独立思考。有些中老年知识分子看多了社会的反反复复,经历多了语言和思想地被删改,情绪渐渐低落,“送走不怎么样的2016,等着更不怎么样的2017”,这世道让他们感到难过和恐慌。

世界在网络的冲击下加速分裂,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从难民潮到恐怖袭击,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抱怨,并按照相同的观点各自聚集,共同的喜好、价值观,形成共同的社群、微信群。这个时代,朋友圈形成新的代沟,圈内圈外的疏离感远甚于真实生活里的陌生感。旧的集体性的观念受到冲击,却又被统一灌输了新的观念。

情绪有时大于真相,“撕逼”成为热词,文化的多元和社会的包容越来越差,好的坏的、黑的白的在社会情绪的主导下成为消费的助推器。人们不再感到“一无所有”,更多的猪死在风口。

再大的时代都有更小的日子,给我日子,时代随便。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样,繁华的商业区里有曲径通幽的老民宅,过节了还是要割半斤肉包一顿饺子。就像那些粉刷过的老楼一样,社会的变与不变,从外表有时很难看见。

新的一年,社会和人都将面临各种选择,选择变还是不变。选择有时是主动选择,有时是被动选择。定下一个目标,许下一个愿望,都是在做选择。选择这个更多时候意味着放弃那个,你无法预测这个选择的好与坏、利与弊,事后也没有后悔药可吃,选择带来的痛苦和纠结有时远远大于选择本身的价值,这些马后炮一样的看法都得靠当事人亲身经历之后才能深有体会,就像你没法让一个没谈过恋爱的人去体会失恋的痛苦一样。

人大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选择就是为了让生活有更多不可捉摸的惊喜,选择就成了一种赌博,押注大小代表着对惊喜的期待值;更多的选择是随风观望的选择,这是生活的投机之术。

选择里有冒险、投机、无奈、试试看、优柔寡断等多种情绪,人由情绪主导的选择往往多于理智判断做出的选择。有经验的选择常常是下意识的选择,就像足球运动员在球门前做出的射门动作,是大脑和肌肉长期训练的结果。活得快活、洒脱之人,选择常出于随性,多不受选择利弊的羁绊。

在社会的潮流里,“选择”组成了历史的脉络。在2017年的第一天,看到一篇记述《南方周末》历史的文章,里面的人在各自的人生轨迹里做着各种选择,选择《南方周末》这个共同的行为让他们走到一起,个体的选择最后汇成了历史的记忆,通过这份报纸影响了与之共同成长的时代和读者,在社会变化的大潮里,他们的出走和坚守都具有记录时代的意义,成为观察这个转型时代的切片。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正要面临更多的选择,每次都将是新的考验,考验你我的智慧和情感,考验你我对金钱、价值、人生和社会的判断。


    关注 偏爱之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