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访茶 丨纪念饼选料之景迈篇

 

纪念饼选料之景迈之行:探秘景迈芒景古茶园,探讨古树叶片形态的迷思...

云南访茶 纪念饼选料

景迈之行





摘要

为了做出更为理想的十五周年纪念茶饼,茶学社的几位核心骨干组成访茶团,利用寒假前往云南为纪念饼的选料做准备。本次行程从1月15日开始,共计12天。五位同学在昆明集合,自驾前往临沧、思茅(即普洱)、西双版纳等茶区,考察当地的古茶树资源,为茶社建立云南各山头的茶样标本库,探求纪念饼的合适配方。
出发
临沧—景迈
18

号早晨我们离开临沧成泰茶厂驱车270公里前往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茶园位于西双版纳州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地处西南边陲,一路的景色颇具西南风情。
古茶园观景台远眺

尘土飞扬的路



五个多小时尘土飞扬的车程后,我们抵达景迈大寨。沿着村寨石路步行上山,最终到达景迈芒景古茶园。
探索
景迈芒景古茶园



古茶园总面积2.8万亩,平均海拔1400米,茶树相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据传已有千年历史。

古茶园碎石路两旁茶树成林,尽管品种相近,但个体形态各异,有的枝干分明,高大粗壮,也有的枝干密集,树冠膨大。
古茶园中形态各异的古茶树



古茶园中茶树管理相对粗放,生态保持状况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古茶树树干上大多布满青苔、树花,显出苍老的韵味。茶树和古木伴生,地表植被较多,其中还不乏长相奇特前所未见的植物,例如下图中叶片长刺,果实金黄的神秘植物,经查实为黄果茄,果实味道清甜。

当然最能证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概是茶树上的蜘蛛了。在茶园中穿行,常常抬起头便能看见茶树枝干间富有几何美感的蛛网和坐镇其中的大型蜘蛛。而在近距离观察一棵群体中茶树时,一群长腿蜘蛛突然如潮水般涌出,场面一时间有些失控。当然蜘蛛显然是拦不住想要深入了解古茶树的我们,我们采摘并品尝了几个不同茶树的芽头。景迈古茶树的芽头花果香气明显,生津回甘明显,其中以爬满蜘蛛的茶树花果香最为高扬。





左一 茶树上的树花与青苔

左二 神秘植物 黄果茄

右   长腿蜘蛛 放大有惊喜

思考
叶片形态的迷思

在来到景迈古茶园之前,我们一直带有这样的疑问——从茶树叶片形态可以判断茶树的树龄吗?长久以来,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古树的叶片要大,叶片锯齿要宽,叶脉要深。”

所谓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进入景迈茶园,看到高低参差的茶树林,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用茶树的实际情况来验证这种说法。
小树与“古树叶片”
古树与“小树叶片”



从茶园茶树的实际情况来看,叶片大锯齿款叶脉深的可能是路边高不及小腿粗不过手指的茶树苗,叶片小锯齿浅叶脉模糊的可能是高四五米的古茶树。可见不能迷信江湖传言,毕竟每棵茶树的叶片都是不同的,同一棵茶树上的叶片也是不同的。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一棵茶树的树龄呢?对此我们请教了路过茶园的几位景迈当地村民,村民表示他们也不清楚这片地区茶树的具体树龄,只能从当地人的世代记忆来推测,并且茶树生长极其缓慢,受茶树品种、生长气候、采摘管理等因素影响大,所以很难简单地从茶树外部形态来精确判断茶树树龄。
一脸专注研究茶树叶片的队员
试茶
景迈春茶

受时间之限,在考察了景迈古茶园的部分代表性地区后,我们折返到景迈大寨休整试茶。


景迈大寨是布朗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街面小巷可以见到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茶店。



景迈茶
我们走进了一家茶店试茶并和店家了解当地的茶树管理和茶叶市场情况。店家用景迈春茶招待了我们,这款春茶是混采茶。所谓混采茶即采摘茶叶时将相近的一片茶树作为采摘对象,不按树龄分采,茶叶中可能有乔木料也有可能有古树料,于此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单株茶,即以单棵茶树为采摘对象的茶,混采和单株是相对概念,在市场上也可以听到“古树混采”这样的说法,事实上指的是几棵制定古树的混采 。

这款景迈春茶花果香有些模糊混杂,入口有涩感,舌面发干,茶汤单薄,队员A甚至喝了两杯就被堵住。


景迈1800年茶树 照片来自店家
和店家的交谈中我们还是获得了不少景迈古茶产区的信息——景迈古茶产区一般采三季茶,即明前头春茶,雨水茶和秋茶。茶叶采摘方式一般以混采为主,单株的采摘比较少,一般都是应特殊客户的制定要求。店家还表示当地茶农一般没有存茶的习惯,出于经济考量,当年采茶一般当年就卖出。
新旅程
景迈-勐海
 
考察完古茶园,试完景迈茶,我们离开景迈驱车前往勐海。在勐海,我们又将探访什么样的秘境,遇见什么样的茶?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记录、编辑:陆晓敏

摄影:纪念饼工作组

审稿:纪念饼工作组


 





北大茶学社

公众号 ID: pkutea



我们的分组

景行|周行|微行丨第四组



    关注 北大茶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