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比你小的人,都已经当上了高管!

 

90后来势汹汹...





张丹(化名)是一名80后,十多年前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学历。

研究生毕业那会儿,她的导师说建议她读博深造,今后专门从事哲学教研工作。

年轻的张丹摇摇头,她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这样淹没在浩瀚无尽的哲学研究领域,她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想要在职场中历练历练。

“你当时为何报考哲学系?你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我问。

“我从小家里穷,看见父母整天劳碌,我发誓一定要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让他们高兴。高考那一年我报考了理想中的重点大学,可分数没有达到第一志愿专业的分数线,我就被调剂到了哲学系。”张丹说。

“大学四年期间,你可曾想过转换专业?”我问。

“没有,不过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外语,我的英语成绩很好,在班里排名第一。”张丹说。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张丹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学校的保研名额,正值迷茫的张丹接受了学校的保研机会,读了三年研究生。

25岁,张丹研究生毕业。

一边是导师力劝她留下来考博未来留校任教,一边是自己内心焦躁不安的心,她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能一眼望到未来,这样的生活简直太糟糕了!

“我先去外面闯闯,实在不行再回来考博。”这是张丹当时的决定。

张丹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找工作时光,她实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唯一愿意使用和发挥的优势就是英语,但比起英语专业毕业的同龄人,张丹的竞争力还是差了一大截,做不了特别专业的工作,最终她来到了一家外企,做起了销售工作。

据张丹描述,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坐在电脑前和外国客户进行在线及邮件交流,她蛮喜欢公司的氛围,同事们的关系很融洽,很快找到了归属感。

27岁到33岁这几年,张丹完成了人生重要的角色转变,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的大事。

33岁的张丹休完产假回单位上班的时候,不禁为自己这些年来没有跳槽感到庆幸,毕竟大家都熟悉了,家里孩子临时有什么事打个招呼就能溜回家照看,除了工资不尽如人意之外,她非常满意这份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

不久前公司开了一次大会,大意是公司这两年业务下滑的厉害,总部决定清退一部分员工,而张丹就在清退名册之内。

张丹一听脑袋就炸了,顿时慌了神。

她找到曾经的导师,希望还能回来读博,导师无奈地摇摇头:“现在我们的课题压力也很大,更希望招年轻的研究生。你现在年龄大了,这些年的专业恐怕也丢的差不多了,如今还有了孩子,你的精力和时间如何能和刚毕业那会儿相比呢?要我说,你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回去上班,照顾好孩子就好了。”

张丹的鼻子一酸,她刚想说自己很快就要没工作了,但忍了忍,最终没说出口。

张丹感慨万千:“我曾经那么意气风发,总以为人生可以随时重来,现在才发现,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了,根本没有重来的可能。

对张丹而言,前面的路确实一片迷茫,这些年下来,她显然把自己培养成了一枚“职场螺丝钉”: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她根本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只能试图抓住考博这一根最后的稻草维系所谓的稳定,但现实远没有那么乐观。

张丹的案例很具有普遍意义,也颇具有代表性。

她代表了职场中很多年近中年的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太过随意,缺乏规划意识,没有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探索、找寻自己擅长的领域,更没有尝试持续发力、将某件事情做精做专,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的前提下,剥夺了现在的工作机会,就等于丧失了生活的希望。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深度传播,我们会发现不断冒出来一些NB的人,让我们感觉到不论从精神到智力都被无情碾压。

颠覆时代,
英雄不问年龄


在《引爆点》一书中,曾经提到:“当经济正发生变革的时候,如果你刚好20来岁,而你又能紧紧把握机遇,那么成功就近在眼前了。”

1992年出生的帕尔默·拉奇,VR虚拟现实界最红小生Oculus的创始人,20亿美金把公司卖给了扎克伯格;

1990年出生的杨树,被浙江大学特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1991年出生的ofo创始人戴威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用小黄车开启了共享经济时代…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说:“年轻人是一只不受拘束的野兔,会跳过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的藩篱。”

人到中年才能功成名就的旧观念正在过时,那些曾经因为“年龄”带来的财力、资源、眼界、经验方面的差距,在互联网时代的遍地机遇面前,已被迅速消弭。
每一次危机的背后,
都有一个试图逃避的你
其实哪有那么多所谓的中年危机,真正的中年人早已经学会处之泰然甘之如饴,又或者把所有的心情都融入到了沉默中。

职场中大多数80后,30岁时既没有走上管理岗,也没有成为行业内高精尖的专家,只不过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的混吃等死,不知不觉中端起保温杯...

他们经常加班,工作却没有太大起色,做的事情好像并不重要,却又累得每天早上都睡不醒。身体开始发福,精力却大不如前,通宵加个班就感觉身体被掏空。情感受困,单身的偶尔觉得独居孤单寂寞,有伴的有时候想想未来也不知如何前行,房子、车子、婚姻、养老、育儿、还有未来…

虽然生理年纪上没到中年,可心理年纪早就老态龙钟,偶尔会在某个无法入眠的夜里,在不经意的下班路上,在给领导做完日常汇报的闲暇,暗暗的问自己: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

而一边,90后鲜肉早已裹挟着扫荡一切的气势,陆续抢占了一些核心管理岗,与80后在各大办公室上演着一出出相爱相杀的职场大戏。

只想要结果而不愿意承受过程,渴望追追剧、打打王者荣耀、喝喝咖啡、吹吹牛就能突然有一天变得NB起来,这无疑是在做梦。

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多,同样是周末,你可以尝试发展自己的爱好,你也可以聚会扯淡;同样是下班回家的夜晚,你可以追剧,你也可以尝试读书学习;同样是怀孕生子,你可以吃吃喝喝无忧无虑,你也可以给自己考证充电——你的老板不会因为你读书考证发展爱好给你涨工资,甚至不会有人在意你这些时间里做了什么,但从长期来看,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回报。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那些曾经困扰过你的问题和焦虑,如果你不正面冲撞它、击破它,它们就会在你30岁、35岁、40岁、45岁的时候卷土重来,并且一次比一次凶狠,而你却一次比一次无力。

这才是“中年危机”的真相。

而你除了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主动纵深跳入汹涌的时代潮流外,还能有其他的选择么?



下一个未来,你将会在哪里?



更有11月29日上海站,12月21日广州站,12月28日南京站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关注 TMT人才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