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从鲁迅笔下看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怎样看待中国的改革?如何对待“民族主义”?中国的希望在哪里?从鲁迅笔下看中国的...



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怎样看待中国的改革?如何对待“民族主义”?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从鲁迅笔下看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文 / 钱理群

音频 / 凤凰FM
当今中国是一个颇为奇异的社会:有的人陷入盲目的乐观;更多的人,则充满焦虑、不安;一些人中间,还弥漫着绝望、虚无的情绪。于是,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希望在哪里?鲁迅那个时代,也有过“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的争论。

鲁迅因此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的回答是:“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这里提出了一个如何看中国的问题:如果眼睛盯着“状元宰相的文章”,即权势者和他们的充满“自欺力”和“他信力”的宣传,你会非常绝望;一旦把目光转向“地底下”,中国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和知识分子,你就会发现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收入《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

这里,不妨谈谈我自己的经验:多年来,我一直充满焦虑地紧张观察与思考中国的社会,看到许多官员的作为和许多主流知识分子的表现,以及主流媒体的炒作,不仅绝望,而且不堪忍受。
后来就遵循鲁迅的提示,“自己去看地底下”,根据我的条件,主要深入到两个群体,一个是第一线的中小学老师,一个是大学生的志愿者组织。

于是,我发现了“真正的教师”,他们凭着自己的教育良知和理想,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教育变革”;我还发现了“新一代的青年理想主义者”,他们也冲破种种压力,集合起来,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底层,改变自己的存在,也努力为弱势群体服务。我感到自己找到了鲁迅说的中国的“筋骨和脊梁”,尽管他们也如鲁迅所说,“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我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和他们站在一起,尽我的力量给他们以支持,更从他们那里吸取思想、智慧与力量,在相濡以沫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快乐。
我清醒地知道,在当今中国的体制下,这些“筋骨与脊梁”的努力,也包括我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更不用说根本改变教育和社会的面貌,我们只能“帮一个算一个”。因此,我在总体上依然充满焦虑,而且可以说是与日俱增。但我又确实从这些日常生活的努力里,看到了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所说的“微茫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我没有因为总体的绝望而消极、颓废,正像我在一篇文章里所说,“我存在着,我努力着,我们彼此搀扶着:这就够了”。我自觉地把这些努力,都看作是对鲁迅上述思想的一个实践,也可以说,我是从鲁迅这里找到了自己在当下中国的生命存在方式的。这也是我对“中国的希望在哪里”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希望在我们自己手里,在真实地生活、努力在中国大地上的普通百姓和知识分子手里。”

选自钱理群《与鲁迅面对面》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凤凰读书计划”每日读书之今日荐书

与鲁迅面对面

《与鲁迅面对面》
 钱理群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5-5


本书为钱理群教授发表“向学术界告别,向青年告别”以后的最新文章结集,是钱理群正襟危坐的学术著作之外的“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是为“退思录”之七。全书纵论鲁迅与当代中国、青年志愿者、中学语文教育创新、农民工、知识分子本分等问题。《与鲁迅面对面》体现了钱理群深广的忧虑,不合时宜的提醒,把自己“烧在里面”的解剖,以鲁迅为原点重新思考当代中国的命运与未来,力图超越现实,呼唤生命的意义。
坚守知识分子的本分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找组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扫码加入读书群,与千万书友交流读书心得,并有机会赢取赠书。

分享讨论

关注凤凰读书计划公众号,点击下方写留言,即可分享精彩读书感悟。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

联系我们

请添加伴读君(微信号:bandujun003)好友,还可报名成为“凤凰读书计划”有声书兼职播讲者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书友群


    关注 凤凰读书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