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图谱】常见黄瓜病害大全(二)

 

常见黄瓜病害大全:生理病害和害虫





黄瓜焦边叶

发病症状:

黄瓜焦边叶又称枯边叶,棚室栽培黄瓜时常可见。黄瓜焦边叶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尤以中部叶片居多。发病叶片初在一部分或大部分叶缘及整个叶缘发生干边,干边深达叶内2—4毫米,严重时引起叶缘干枯或卷曲。



发病原因:系生理病害。诱因有三:一是棚室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然放风,致叶片失水过急过多;二是土壤中盐份含量过高造成盐害;三是喷洒杀虫或杀菌剂时,浓度过量或药液过多,聚集在叶缘造成化学伤害。

防治方法: (1)棚室放风,要适时适量,棚内外温差大,不要突然放风,以防黄瓜忍受不了。 (2)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新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尤其追肥要适时适量,注意少施硫酸铵等副成分残留土壤的化肥,以利土壤溶液浓度适度,提倡施用全元肥料。(3)盐分含量高的土壤,有时析出白色盐类,应泡水洗盐,必要时应在夏季休闲时灌大水,连续15~20天,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下渗淋溶到土层深处,减少耕作层盐分含量。 (4)表层盐分含量高的土壤,可采用深翻办法解决,有条件的也可换土。(5)使用杀虫、杀菌剂时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药,浓度不要轻易加大,叶面湿润不滴即可,尽可能采用小孔径喷片,以利喷雾均匀。

黄瓜低温生理病

发病症状:

黄瓜低温生理病在黄瓜提早延晚栽培中经常出现。所谓低温生理病是指黄瓜在生育过程中遇到了低于其生育适温连续长期或短期低温的影响,使黄瓜发生生理障碍,延迟黄瓜生育或造成减产,称为低温生理病,有时甚至发展成冷害。黄瓜在早春或秋冬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低温的影响,尤其是提早栽培的影响更持久。黄瓜长期处在低温条件下虽然可以逐渐适应,耐低温能力得到提高。但其对低温忍耐能力还是有一个范围,生产上遇到过低温度或长期的连续低温会引发出多种症状:一是播种后遇到气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30~50天;致苗黄苗弱,沤籽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有些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现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地温如果长时间低于12℃,根尖变黄或出现沤根、烂根现象,地上部开始变黄。二是当白天气温处在20~25℃,持续6.5小时以上,夜间地温降到12℃左右时,黄瓜就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退苗、叶色浅,叶缘枯黄的现象;当夜温低于5℃以下时,生长出现停滞,植株朽住不长,致幼苗萎蔫或黄莠,叶缘枯黄,结瓜少且小。当0~5℃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发展到伤害,有的不表现局部症状,有的不发根或花芽分化受到影响或不分化,叶片组织尚未坏死,但呈黄白色,抵抗力减弱,导致弱寄生物侵染,有的呈水渍状,致叶片枯死或干枯,有的还可诱发菌核病、灰霉病、煤污病等低温型病害发生和蔓延,生产效益不高。




发病原因: 主要有八:一是低温造成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气温24℃,光合作用强度100%,气温降到14℃则降为74%~79%。二是低温使呼吸强度下降,呼吸作用是维持根系吸收能力和加快黄瓜生长速度的重要条件,呼吸强度降低,黄瓜生长缓慢,结瓜速度下降。三是低温影响黄瓜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低温使根的呼吸作用率下降,直接影响黄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尤其是对氮、磷、钾的吸收影响最大。四是低温影响养分运转,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且运转速度下降。五是低温引起黄瓜生理失调,如低温条件下,根吸收的矿物质营养不仅减少,而且还会滞留在根部,妨碍向叶片运转,造成叶片养分不足,发生缺磷等缺素症。六是黄瓜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或出现异常,影响到生长速度和结瓜率。七是低温直接作用在生物膜上,使生物膜发生物相变化。在正常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生物膜呈液晶相,是黄瓜生活力最旺盛的物相。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以下时,生物膜由液晶相变成凝胶相,致细胞内各种质体膜发生相应变化,透性变大,质体内离子外渗,使细胞内离子失去平衡。同时使膜复合酶、游离酶活力失调,引起植株呼吸减缓,能量供应减少,造成细胞或组织死亡,出现黄叶。品种间耐低温的差别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关。已知生物膜结构以糖脂和磷脂为主,系由长度不同的碳链与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组成,碳链短的脂肪酸凝固点低,不饱和度高的脂肪酸凝固点更低。因此,糖脂、磷脂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耐冷性有关。八是黄瓜根毛原生质10~12℃开始停止流动,低温时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细胞渗透压下降,造成水分供应失衡。当温度低到冻解状态时,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致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造成细胞脱水或使细胞涨离而死亡。近年国内外研究已表明;黄瓜本身在-10℃以上不产生冰核物质,由于细胞具有过冷却作用,在没有冰核物质存在条件下,体温低于-8℃也不会发生霜冻。经研究发现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上的冰核细菌,简称INA细菌,是诱发植物发生霜冻的关键因素,这类细菌可在-2~-5℃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在黄瓜、番茄和十字花科植物上主要是Pseudomonas syringae菌群,在黄瓜、番茄、菜豆等霜敏感的植物上,喷接INA细菌,叶片温度-2.5~-3℃就可发生严重霜冻。同一作物、品种、生育期的植株,发生冻结温度不是同一个值,而是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温度区间冻结频率不同,其频率随温度分布与INA细菌密度有关,细菌密度越大,开始出现的冻结温度越高,发生霜冻的温限越窄,且在植株上冰核细菌密度大的部位首先发生冻结,生物膜损伤加速,电导率增大,冻结时间越长致使细胞膜伤害越严重。

防治方法:

(1)选用发芽快、出苗迅速、幼苗生长快的耐低温品种。目前我国已选育出一批在10~12℃条件下也能萌发出苗的耐低温或早熟品种,生产上正在推广的耐低温弱光和早熟品种有:中农7号、保护地2号、津优3号、夏秋霜、津春3号、中农5号、湘黄瓜5号、2号、赣春2号、杭青1号、90-P-4,鲁黄瓜4号,农大12号、14号,新泰密刺,长春密刺,济南密刺,北京小刺、农大春光1号、早抗、早丰2号、园丰黄瓜3号等。(2)采用春化法,把泡涨后快发芽的种子置于0℃冷冻24~36小时后播种,不仅发芽快,还可增强抗寒力。(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4)黄瓜播种后种子萌动时,棚温应保持25~30℃。棚温低于12~15℃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即使萌发出苗时间长达50多天。出苗后白天保持25℃,夜温应高于15℃。同时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当外界气温达到17℃以上时,应提早揭膜锻炼,黄瓜对低温忍耐力是生理适应过程。生产上要在揭膜前4~5天加强夜间炼苗,只要是晴天,夜间应逐渐把膜揭开,由小到大逐渐撤掉。经过几天锻炼以后叶色变深,叶片变厚,植株含水量降低,束缚水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原生质胶体粘性、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抗寒性得到明显提高。(5)适度蹲苗,尤其是在低温锻炼的同时采用干燥炼苗及蹲苗结合对提高抗寒能力作用更为明显。但蹲苗不宜过度,否则会影响缓苗速度和正常生育。(6)科学安排播种期和定植期。各地应根据当地历年棚室温度变化规律,低温冷害频率和强度,及所能采取的防御措施,确定各地科学的播种期。春季定植时应选择冷空气过后回暖的天气,待下次寒流侵袭时已经缓苗,南方最好选有连续3天以上晴天定植。定植后据天气变化科学控制棚温和地温。(7)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棚膜应选用无滴膜,盖蒲帘,提倡采用地膜、小棚膜、草袋、大棚膜等多重覆盖,做到前期少通风,中期适时、适量放风,使棚温白天保持25~30℃,地温18~20℃,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80%,夜间地温应高于 15℃。(8)发生寒流侵袭时,应马上采用加温防冻措施。如简易热风炉、在垅道里点燃秕杆柴禾等,可使棚温提高2~4℃,保持1~2小时。此外也可采用地面覆盖或植株上盖报纸、地膜的方法。(9)为促进黄瓜的光合作用可补施二氧化碳。方法是在25X 6米标准大棚内放三个瓷盆,先把50%硫酸1000毫升缓慢倒入3只盆内,配成一定浓度硫酸溶液,然后每盆用塑料袋装 400克碳酸氢铵,用针或钉子扎一些小眼,使其流入硫酸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上午7~10时施后,可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00×10—6-1000×10-6,黄瓜光合作用旺盛,提高抗性。(10)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可使冰核细菌数量减少,喷洒 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巴姆兰丰收液膜200倍液有一定预防作用。(11)在寒流侵袭之前喷植物抗寒剂,每667平方米100~200毫升或10%宝力丰抗冷冻素400倍液。此外还可喷施惠满丰多元复合液体活性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或95绿风植物生长调节剂 600~800倍液,隔5~7天1次,共喷2次。(12)如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要采用缓慢升温措施。如日出后用报纸或草帘遮光,使黄瓜的生理机能慢慢恢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黄瓜泡泡病

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塑料棚或温室,初在叶片上产生鼓泡,大小5毫米左右,多产生在叶片正面,少数发生在叶背面,致叶片凹凸不平,凹陷处成白毯状,但未见附生物,叶正面产生的泡顶部位,初呈褪绿色,后变黄至灰黄色。



发病原因: 系生理病害,病因尚未明确。生产上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生与气温低、日照少及品种有关,因此认为是生理病变。定植早的生长前期气温低,黄瓜始终处于缓慢生长的状态,生产上遇有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光照严重不足,当后来天气突然转晴,温度迅速升高或阴天低温浇水减少,晴天升温浇大水均易发生该病。此外,还有认为是黄瓜品种间对低温、少日照不适应的差异造成的。

防治方法: (1)选育抗低温、耐寡日照、弱光的早熟品种。对发病率高的品种要注意更换,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及棚室早熟品种。具体品种参见黄瓜低温生理病。(2)早春要注意提高棚室的气温和地温,地温保持在15~18℃,严防低温冷害。(3)早春浇水宜少,严禁大水漫灌致地温降低,尤其要保持地温均衡。(4)选用无滴膜,棚室要注意清除灰尘,增加透光性能,必要时可人工补光和施用二氧化碳。(5)喷施惠满丰多元复合液体活性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视棚内湿度,隔5~7天1次,共喷2~3次。

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发病症状: 起霜果

是指在果皮上产生一层白粉状物质,果实没有光泽,如把此果放入水中,霜状物仍不脱落,用手轻揉后粉状物才消失。黄瓜裂果

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



发病原因:

起霜果

在沙地或土层薄的土壤中长期栽植黄瓜,4月份以后易发生起霜果。此外,温室栽培黄瓜遇有天气不正常或根老化,机能下降及夜间气温、地温高或日照连续不足,黄瓜吸收消耗大时易发生。产生白霜是因黄瓜的呼吸消耗受到抑制时,在果皮上产生的一种蜡状物质。黄瓜裂果

产生在长期低温干燥条件下,突然浇水或降大雨,植株急剧吸收水分或叶面施肥及喷洒农药,植株突然吸水时,易发生裂果。

防治方法: (1)防止裂果要从温、湿度管理入手,防止高温和过份干燥条件出现,科学浇水。(2)土壤水份要适宜,均匀,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蹲苗后浇水要适时适量,严禁大水漫灌。(3)施用有机肥,采用深耕,培养黄瓜根系发达。(4)防止起霜果,嫁接黄瓜的砧木,要采用无霜砧木,其他方法参见上述3条。(5)坐瓜后开始喷洒10%宝力丰瓜宝,每支对水10~15公斤或惠满丰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黄瓜花斑叶

发病症状:

黄瓜花斑叶近年在棚室栽培条件下时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初仅叶脉间的叶肉出现深浅不一的花斑,后花斑中的浅色部份逐渐变黄,叶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突起部位呈黄褐色、后整叶变黄,随病叶变硬,致叶缘四周下垂,别于一般叶片黄化。



发病原因: 系生理性病害。病因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在叶片中积累引起的。因为糖在叶片中积累会引起叶片生长不平衡,造成糖分不能均匀地输送到生长点和瓜条里去,致叶片变硬叶缘下垂。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半夜夜温低,黄瓜叶片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输送受到抑制,在15~20℃条件下,温度越高输送速度越快,反之输送速度减慢,棚室温度低于15℃,不仅影响根系发育,还会引致输送受抑,叶片老化,生理抗性明显降低;生产上定植初期地温对根系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影响。此外,钙、硼缺乏,也能影响碳水化合物在植株中的运转和积累引起花斑叶。
防治方法:

(1)适时定植。棚室温度和土温达到15℃时定植,短时间内温度低于此标准,要注意提高棚温和地温,以利根系发育、增强对肥水吸收能力,使碳水化合物运输正常。(2)合理施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全元肥料,注意不要缺少钙、硼、镁等微量元素,要注意增施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3)合理灌溉。灌水要均匀,不宜过分控水。(4)按黄瓜每天对温度的要求进行调控,上午保持28-30℃,下午25~30℃,前半夜保持在15~20℃为宜。(5)适时摘心,适当去除底叶。

黄瓜叶烧病

发病症状:黄瓜叶烧是近年保护地新出现的生理病害,棚室发生较多。叶烧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一般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易发病。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多角形,扩大后呈白色至黄白色斑块,轻的仅叶缘烧焦,重的致半叫—以上乃至全叶烧伤。病部正常情况下没有病症,后期可能有交链孢菌等腐生菌腐生。易与黄瓜黑斑病混淆,可通过镜检鉴别。



发病原因: 系由高温诱发的生理病害。黄瓜起源于印度是喜温蔬菜,对高温忍耐力较强,一般气温高达32~35℃仍安然无恙。经测定在土壤水分充足,相对湿度高于85%以上短时间棚温达到42~45℃,也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但当相对湿度低于80%,遇有40℃左右的高温,就会产生高温伤害,尤其是在强光照条件下更易造成高温伤害。生产上,中午不放风或放风量不够或高温闷棚时间长均易产生叶烧病。

防治方法: (1)棚室栽植的黄瓜应选用露地2号等耐热品种。(2)加强棚室管理,棚温超过黄瓜生长发育正常温度,要立即通风降温。如阳光照射过强,棚室内外温差大不便放风时,可采用放铺席或使用遮阳网遮阴,有条件的采用反光幕。棚底温度过高,湿度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冷水雾进行临时降温。(3)采用高温闷棚法防治霜霉病时,要根据栽培品种耐温性能,严格掌握闷棚温度和时间,必要时应在闷棚前1天晚上浇水,以增加黄瓜抗热能力。

黄瓜氨害和亚硝酸害

发病症状: 氨过剩

幼苗叶片褪色,叶缘呈烧焦状,向内侧卷曲;植株心叶叶脉间出现缺绿症,致心叶下的2—3片叶褪色,叶缘呈烧焦状。棚室保护地氨害

多发生在施肥后3~4天,中位受害叶片正面出现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失绿斑块或水渍状斑,叶尖、叶缘干枯下垂,多整个棚发病,且植株上部发病重,一般突然发生,上风头发病轻于下风头,棚口及四周轻于中间。棚室保护地亚硝酸气害

施肥后10~15天,中位叶初在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浸状斑纹,后向上下扩展,受害部位变为白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从背面观察略下陷。





发病原因:

保护地黄瓜产生氨害和亚硝酸害,主要是肥料分解产生氨气和亚硝酸气。如棚内一次施入过多的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或未充分腐熟的饼肥、鸡粪、鱼肥、与土混合的有机肥,遇有棚内的高温或连阴天后突然转睛,经3~4天就会产生大量氨气,使棚内空气中氨的含量不断增加,当浓度大于5×10E-6时,植株外侧叶片先受害。此外,氨肥颗粒粘在叶片上或土壤中氨的浓度高,钙的吸收受抑制,土壤pH值高均可产生氨害。当棚内空气中亚硝酸气的浓度大于2×10E-6~3×10E—6时,就会发生亚硝酸害。施入土壤中的氮肥都要经过有机态-铵态-亚硝酸态-硝酸态这个过程,最后以硝酸态氮供植株吸收利用。当土壤呈酸性、强酸性或施肥量大时,上述过程中途受到阻碍,使亚硝酸不易转化为硝酸,并在土壤中积累,产生亚硝酸气和氯化氮释放于棚室内,如放风不及时,就会产生毒害作用。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绿丰生物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做到不偏施、过施氮肥。施用饼肥、鸡粪必须充分腐熟才能施用。同时要注意施肥方法,追施尿素、硫酸铵等化肥时,不要把肥料撒在叶片上,不宜表面施,应埋施或深施后踏实。早春气温低,施肥应提早,以免分解不充分。(2)心叶发生缺绿症时,用pH试纸监测棚中氨气和亚硝酸气的变化动态,也可用仪器测定土壤pH、土壤导电率,即可换算出氨态氮的含量。土壤导电率高、氨态氮多,当pH值大于8时,有可能发生氨害;pH小于6时,有可能发生亚硝酸气害。这时要注意放风,排除有害气体,降低其含量。(3)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考虑施用硝态氮,黄瓜轻度受害或受害后尚未枯死的,可通过加强管理,使其逐渐恢复健康。(4)施用缓效氮肥时,应掌握在黄瓜吸收养分的最大效率期施用,并注意合理灌溉或采用膜下灌溉及滴灌。黄瓜生育期追施尿素或硫酸铵以5—7次为宜,每667平方米7.5~15kg,如用碳酸氢铵必须深施。(5)应急时可叶面喷洒1%尿素、1%磷酸二氢钾。(6)已发生中毒的,要尽快加大放风量、降低棚内有毒气体的含量,同时配合浇水以降低土壤中肥料的浓度,减少氨气、亚硝酸气来源。(7)用二乙丁酯生产的塑料膜有毒,生产上禁止使用,以免产生毒害。

黄瓜硼过剩

发病症状:

种子发芽出苗,第1片真叶顶端呈褐色,向内卷曲,后全叶黄化;幼苗生长初期,下位叶的叶缘黄化或叶片的叶缘呈黄白色,其他部位叶色不变

发病原因:

前茬施用硼砂较多或浇灌含硼的工业污水;黄瓜叶缘黄化可能是盐类含量多或土壤中钾过剩;人为施用硼素,致下位叶叶缘黄化或叶内黄化并脱落。土壤pH<7。

防治方法: (1)施用石灰质肥料,使土壤pH值高于7。(2)在黄瓜生长过程中,施用碳酸钙,发现硼过剩可浇大水,用水稀释溶解淋失,浇大水后再结合施用石灰效果更好。

黄瓜褐脉叶

发病症状:

黄瓜褐脉病又称褐色小斑病或锰过剩症。棚室保护地易发生,多发生在下部或中部叶脉上。初发病时叶的网状脉变褐,沿脉产生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条斑;后期条斑变为褐色枯斑,先是叶的基部几条主脉变褐色,后支脉也变褐,把叶对着阳光检视,叶脉部变褐坏死或扩大成条斑,严重时叶脉,叶柄、茎茸毛基部变成黑褐色。褐脉叶比健叶干枯早。在田间有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混发,但本病在湿度大条件下即不长霉状物,也不分泌乳白色至琥珀色菌脓,别于角斑病和霜霉病。



发病原因: 系生理病害,是锰过多引起的中毒现象。本病品种间差异较大,长日照和耐高温的品种栽培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苗期或定植后遇低温、后期易发病。如津研系列、铁皮青、丝瓜青等长日照品种易发病,而耐低温短日照品种发病轻或不发病。此外,土壤pH7以上或播种、定植前土壤曾采用高温处理,锰在土中溶解度加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短日照耐低温弱光或早熟品种。如:中农5号、7号、春香、农大14号,津春3号等。(2)习惯种植津研系列品种易发病地区,可从改良土壤人手,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石灰100~150kg,把pH值调到中性,使锰的溶解度下降,避免在偏酸或偏碱性土壤上种植黄瓜。(3)施用促丰宝或惠满丰复合液肥、黄瓜专用肥等,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钙肥的运用,土壤缺钙易引发锰过剩而发病。(4)加强苗期和定植后管理,注意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土壤过湿,以免土壤溶液处在还原状态。但也不要过于干旱。(5)注意提高地温,以利肥料的吸收和利用。采用高温法处理土壤时,事前要施人石灰质肥料。

黄瓜花打顶

发病症状:

早春、晚秋或冬季冷凉季节种植黄瓜、菜瓜,苗期至结瓜初期经常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且出现花抱头现象,即生长点急速形成雌花和雄花间杂的花簇。这就是花打顶,不仅延迟黄瓜、菜瓜的发育,同时影响产量、质量



发病原因:

常见有四种。一是烧根花打顶定植时,穴施或沟施有机肥过量,定植后由于需要蹲苗或其他原因,致定植后浇水不及时,造成田间持水量小于22%,相对湿度低于65%,土壤溶液浓度高,根尖成铁锈色或枯死,使根系吸收困难致顶端发生花打顶,这是干旱烧根形成的花打顶。二是沤根。当棚室土温低于10℃,田间持水量大于25%,土壤相对湿度高于75%时,土壤潮湿,不仅根系生长受抑,还会降低根系活动能力。这是由于土壤中温度低,湿度大造成沤根,也出现花打顶。三是夜间温度低,黄瓜、菜瓜叶片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夜间输送到各个器官。据测定:白天气温23℃以上,光照充足,二氧化碳浓度为300×10—6~800×10—6时,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一般上午形成同化物质要占光合作用形成同化物质总量的3/4,日落后开始进行同化物质的输送,这时要求气温适宜,当夜间气温13~16℃,约需4~6小时即可把全天形成的同化物质运送完,当夜温低于10℃时,只能输送1/2同化物质,其余1/2在叶片内贮存,这就会直接影响第二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时间久了,致叶片变为深绿色,叶面凹凸不平或皱缩,植株矮小出现营养障碍型花打顶。四是伤根花打顶有少量瓜苗或植株根系受到伤害,长期未能恢复,造成植株吸收养分受抑,也会出现花打顶。

防治方法: 发生花打顶以后,首先要查明原因,然后对症防治。(1)烧根引致花打顶,应及时浇水,使土壤持水量达到22%,相对湿度达到65%,浇水后及时中耕,生产上浇水适时适量,不久即可恢复正常生长。(2)对沤根型花打顶,棚室或露地地温要提高到10℃以上,发现根系出现灰白色水浸状症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必要时可扒沟晒土,千方百计提高地温、降低土壤含水量。同时摘除结成的小瓜,保秧促根,当新根长出后,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发育,即可转为正常管理。(3)夜温低花打顶对症措施是设法提高夜温,前半夜气温要求达到15℃,持续4~5个小时,后半夜可保持在10℃上下即可。(4)对伤根造成花打顶,中耕时尽量少伤根,采用保秧护根措施,防止温度、水分和营养不良情况出现,提高根系活力。

黄瓜瓜佬

发病症状:在瓜秧上结出的黄瓜很小,形状像小香瓜样的瓜蛋,俗称瓜佬。



发病原因:

是完全花结实造成的。黄瓜在花芽分化时,有雌、雄两种原基,决定其发育成雌花还是雄花,主要与环境条件有关。在冬季、早春日光温室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向雌花转化,但也有适合于雄花发育的条件和因素,有时在偶然的条件下,同一个花芽的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都得到发育,就开出了完全花,结下了瓜佬。

防治方法: (1)在黄瓜花芽分化时,白天保持25~30℃,夜间10-15℃;光照保持8小时,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且土壤湿润、二氧化碳充足,以促进雌蕊原基正常发育,抑制雄蕊原基的发育。(2)生产上产生瓜佬的完全花多生于早期,疏花时应注意疏掉,以免浪费养分。

黄瓜药害的防治

发病症状:黄瓜产生药害多是叶片受害较重,常表现为叶片枯萎,颜色退绿渐变黄白色,并伴有各色枯斑,边缘枯焦,组织穿孔,皱缩卷曲,增厚僵硬,提早脱落。所以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进行预防。



防治方法:首先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浓度和剂量配药,药剂混用要科学合理。配药要用干净的水,如果是硬水必须事先软化,喷药时要细致、均匀、周到,避免局部用药过多。

其次不能在黄瓜耐药力弱时用药。一般苗期、花期耐药力弱,用药时要谨慎。

最后,若发现误喷农药,应及时用清水冲洗2~3次。对于发生药害的黄瓜,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种苗、幼苗受害较轻时,及时中耕松土,适时追施氮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受害较重时,及时灌水,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其恢复能力。同时,喷施绿宝、植物生命源等叶面肥1~2次。

烟粉虱

防治方法:烟粉虱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药剂防治在粉虱发生早期,低龄若虫期使用,每亩吡虫啉200克/升可溶液剂15-20毫升,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10-12.5克,啶虫脒3%微乳剂30-60毫升,螺虫乙酯240克/升悬浮剂20-30毫升。按推荐剂量对水40-60升,充分混合,均匀喷雾,叶片背面充分着药。配制药液时,向喷雾器中注入少量水,然后加入推荐用量的制剂,充分搅拌药液使之完全溶解后,加入足量水。



蓟马



防治方法:在蓟马、蚜虫发生初期,低龄若虫时开始施药防治,隔5~7天施药1次,共2~3次;喷雾时应均匀周到,叶面、叶背及心叶均需着药。推荐亩用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1.5-2克,啶虫脒5%乳油24-30毫升,啶虫脒20%可溶粉剂6-8克,啶虫脒70%水分散粒剂2-2.5克(啶虫脒随气温升高药效增强,建议在上午或中午打药),多杀霉素25克/升悬浮剂67-100毫升,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50-70毫升,据作物大小,确定亩用水量,一般亩用水量30-50升,均匀喷雾处理。

蚜虫



蜗牛

防治方法:播种后,种子发芽时即均匀撒药,移植田在移栽后撒药,可条施或点施,点施施药,施药点间距离40-50公分为宜,黄昏或雨后施药效果最佳。亩施聚醛·甲荼威6%颗粒剂650-700克,四聚乙醛6%颗粒剂540-600克。


黄曲跳甲

防治方法: 在虫卵始盛黄瓜低温生理病期用药,用马拉硫磷45%乳油85-110毫升/亩,或毒死蜱480克/升乳油30-60毫升/亩,兑水均匀喷雾,每5~7天1次,共2次。



注意事项:

1. 防治病害时,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视病害发生情况,每5-7天左右施药一次。

2. 防治烟粉虱,在大发生年份,药后4-5天进行效果检查,对残虫量仍超过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补治。

安全用药:

1. 在多种病虫混发时,确定主治和兼治对象,优先选用一药多治的药剂,或采用合理混用,减少农药用量和用药次数。

2. 在一年中,不要单一药剂多次连用,应选用不同作用类型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3.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药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书规定内容操作。

4. 高温季节要避开烈日高温时用药,应在早晚时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