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生活小事的收获

 

关于大学活动以及消费的两个问题的简单讨论。...





上次半夜写了一篇,实在想不到去写什么新的东西。

一方面我造诣有限,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写什么好。

如果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留言给这个公众号,20条以内的东西我都可以看得到。

今天就说说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吧,有些是我的事,有些是别人的事,权当饭后闲谈。

第一件事,大学生活动还是蛮多的,我也参与做过很多活动。

我不说自己做的很好,本质上也没有给我很多收获,在我的眼中,大多数活动就是5个字,谁上谁都行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出于几个原因:

  1. 一方面大多数活动都是有套路模板,不懂的地方问学长学姐,所谓的锻炼更多的是当苦力,厚脸皮到处沟通到处问,无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打wow的人应该知道,开荒和刷本是两个难度。
  2. 一个活动做的好与坏,收益都是有限的。做得好,无非多一些赞美,多树立一些威望;做得差,最多不过是受人背后指指点点。简单地说,不痛不痒。
  3. 哪怕是说,你去做一个没有人做过的活动,其实也只是一种决策而已,失败了就是一次试错,成功了就是栽树供后人乘凉而已。
写到这里,我想围绕两个点展开说:

1.决策问题  2.成功的误解

关于决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去深入的讨论,不过可以讲一些普通人会有的误解。

比如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并且非常害怕犯错,而且本身好与不好就是一种模糊的幻想。

在这种要做好并且不犯错的虚拟压力下,往往让人更依赖别人。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应该寻求帮助,向有经验的人取经,本身就是一种捷径。

这种一种什么样的依赖呢,我在出生后的15年里,父母包办好了一切,总觉得自己不去惹麻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找父母就可以了。

在我16岁的时候,当时在学业上置办材料的流程上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打电话给父母,把问题讲了一遍,父母很无助的问我要怎么解决?

我一瞬间脑袋空白,一个我认为父母能理所当然告诉我答案的事情,没有得到任何回答,内心非常崩溃,后来冷静下来,多方咨询后也顺利解决了问题。

[注]:这个例子不够典型,不过我也没想到更好的例子。

不得不去做当成一种精神信仰。

我必须要在两天内学会xx技能;我必须要进xx公司;我必须要拿到奖学金。

总给人一种不得不的感觉,完全不考虑现实的可行性,并且奉为信仰。

我自己造了一个词,叫做必须宣言

很简单的说,在你不了解一个东西的情况下,去评估这样的东西是有难度的,受人指点也许会好很多。

而喊出这些必须宣言的人,最终多是要悲剧的,不是说他们不努力,不是说他们只会打嘴炮,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做一件的前因与后果是什么,沉溺于自己的意淫中,气势可嘉,但是实话讲,只是精神世界的我行我素。

最可怕的也许不是这些必须宣言,而是你借助这些必须宣言完成了某些事情,也就是你真的做到了,那么你会奉为真理,自成一套方法论,很多时候会误导日后的自己。

这也引出了另一个点,成功并不代表你是对的,准确的说,一件事的结果上的成功,并不足以论证他的过程是正确的,在数学上我们说,样本太少,不具有说服力。

而我对决策的理解是,往往你需要的只是一个有效的答案而已,哪怕这个答案不够标准,至少还有改进的机会。

先做到从无到有,再做到从有到好。

至于能否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是另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决策与如何选择的问题,不再深入讨论。

第二件事,谈谈消费。

我有个朋友有次跟我讲,他生活800一个月的时候,有个同学生病了,蛮重的那种,他狠心从生活费中拿出300块钱,捐给了人家,连一句感谢都没有,觉得很不舒服。

我告诉他,你想要感谢,你可以找个要饭的,一天1块钱,不算节假日,可以给你说一年的感谢。

他跟我说那不一样,然后跟我讲乞丐很多是骗子云云。

先跑个题,列一道题。

有三个人一起去住店.本来一个人的票价是10块钱,他们便一人付了10块,一共付了30块钱.但是事情过后,那店老板想:既然他们是三个人一起来住,那就给他们优惠一下,按25块算吧!于是,店老板就让自己的伙计把5块钱送到那三个人的客房.但是店老板的伙计特别贪财,自己在5块钱里偷偷扣下了2块,把剩下的3块钱送到了客房.3块钱,三个人,平均一人摊1块钱.如果这样算的话,原来每个人的票价是十块,现在就是每个人票价9块.三九二十七,一
共27块钱,再加上伙计扣下的两块钱,一共是二十九块钱.那剩下的一块钱跑哪儿去了?

这个算是一类比较经典脑筋急转弯,本身其实没有什么营养,特点就是诱导。

如果认真去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中间混淆了不同的对象:

初始条件就是房客付费后,目标是零和。

以收益为中心目标应该是:25[老板收益]+2[小二收益]+3[房客收益]

以支出为中心目标应该是:5[老板支出]+(-2)[小二支出]+9[房客支出]

而这里,将支出与消费一起计算,导致最后少了一块钱。

那么这个和我们本来要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在捐钱这件事上,我的朋友和我辩解的东西,属于目标不同,而对于我朋友来说,本质上就是消费了300块钱。

买一件漂亮衣服,你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然后跳出来一个人说,你什么品位,这衣服好难看,这尼玛肯定觉得不舒服。

捐钱给别人,你希望别人度过难关,并且能给你感谢,然后别人根本不屌你,所以才会觉得不舒服。

而这件事上,他的同学成功被医治,这笔消费已经发挥了作用,所谓的不舒服,只是一种消费观的问题。

从更大的角度来说,时间、金钱、精力,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逛街、谈恋爱、学习,都是消费,至于想收获怎么样的东西,在你消费的时候就要想明白。

至于如何消费,是另外一件事,也是一件比较私人的事情,不再细说。

以上。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