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互联网思维》

 

消费者本身可以和企业、其他消费者建立任何联系,信息在消费者中传播、生产、消费者本身也成为企业渠道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面向用户、理解用户、尊重用户。...

说来惭愧,在小伙伴们对互联网思维早已了然如胸的这几年,我却因身在海外加怀孕生子,直到如今才在公司的某个资料箱里翻出来这本《互联网思维》和另一本KK的《新思维新规则》,趁着陪孩子住院的时日速速读完,略作梳理。以作快速分享。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作者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联”,这个阶段,互联网成为企业和人们商业和生活的一种新增的渠道和工具,是对原有渠道与工具的补充与丰富;而直到互联网的第二个“互”的阶段之后,商业世界的逻辑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候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成为网络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本身可以和企业、其他消费者建立任何联系,信息在消费者中传播、生产、消费者本身也成为企业渠道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面向用户、理解用户、尊重用户。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

在理解了用户作为商业逻辑核心的前提下,企业的组织行为、产品研发、用户体验、市场定位、客户服务、宣传推广都一系列商业行为都将发生变化,主要在以下这些方面:

组织改变

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客服部门不再是附属性质,甚至应该做到“全员客服”的战略高度,营销部门和客服部门可以合二为一;管理上,应该有更少的控制、更多的放权,强化自我管理;考核不再由“上级”做出,而是由市场做出,由用户考核员工;在激励上,“职务晋升”在组织扁平化的背景下已基本消失,而是直接体现在收入,以及团队裂变及强化成就感这些方面。

产品研发:找到你的社群

乔布斯为什么不做市场调查,实际上是因为他是在为自己的同类创造产品,而他对同类的了解如同对自己的了解一样深入。陈年的凡客诚品为什么衰弱,就是因为连他本人根本不是T恤的狂热爱好者。而带领小米崛起的雷军,本身就是手机发烧友。

因而,在互联网思维下创业,你要打造产品,要么为某种成熟的社群服务,要么创造新的社群。你不但得是产品所属社群人的同类,还得是社群人的“代言人”,(就是辣妈大学传播学理论课上得“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嘛!)只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做出满足用户“体验式”需求的产品。这个“代言人”,可以是实际生活中有权利、有资源的人,也可以是由于对某个领域十分熟悉了解的专家,甚至也可以就是可以共享大多数人同样经历的屌丝(冷笑话精选和papi酱就是这么火的)

在微信公众号这个领域,我就看到许多走向成功模式的妈妈们,有的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有的以育儿漫画抓住读者的心,然后在这个社群的基础上,售卖相关的母婴类产品,做得成功的,正是因为他们找准了社群,并且自己成为了这个社群的代言人。

用户体验:使用情景与动作分解

在互联网时代,打动用户最好的方式是产品超出预期,而不仅仅是营销。而要做到“打动用户”,离不开对用户体验的研究:与用户接触的开始就是体验的开始,有接触的地方就有用户体验(例如三只松鼠的快递箱上就绑着一个开箱器),使用情境就是寻找用户体验的路标,对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动作分解(所以好基友希言的故乡旅行每一条线路都是他亲自跑过的),体验在使用之后还在继续。

有一种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叫做“把自己变成傻瓜”,就是像一个对产品一无所知、初次使用这个产品的用户一样,去开发产品,才真正能够做到,新用户第一眼的感觉、一两次的使用中所决定的产品体验。

产品人格化

产品的人格化,指的是用户与产品之间建立起的情感联系。一时被传为话题一个月销出200吨的“褚橙”,正是因为它代表了褚老不服输不放弃的励志精神。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人格化已经成为对产品的普遍要求,这是因为这个时代,人们以社群的方式存在,产品成为了同类的媒介异类的区隔,因而产品必须有态度、有腔调。

但产品的态度和腔调并不是“人造”出来的。真诚,是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自己不走心,技法无用,在互联网时代也仍然一样。

挑拣用户:不追求所有人都是你的用户

正如辣妈曾写过的一片文章《你不需要所有人都来喜欢你》,商业世界也是如此,产品成为互联网时代不同社群的区隔,你不需要打造一个可以符合所有人的产品,相反,甚至应该拒绝为非同类的人提供服务。这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可连接的人数太巨大了,任何一个看起来小众的需求,其用户的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这个原理在辣妈的另一篇文章《STAY:每一个足够细分的市场都有蛋糕可吃》,就描述了另一个好基友的创业项目:一个只提供五星和超五星酒店分享的社交平台。还有“辣妈活出样”这个公众号的原创文章本身,不乏许多偏激之词和奇葩之想,也是为了“爱我的会更爱,不爱我的我也不爱”。

尖叫:来自于出乎意料

有人把互联网思维归结为“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其中产品思维的要求是:“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口碑思维则是“诱发、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

关于引发尖叫,有“惊喜”“惊讶”“惊恐”三种手段,“海底捞的服务,是惊喜;黄太吉开跑车送煎饼,是惊讶;凤姐的猖獗,是惊恐”,不论哪种方式,产品在获得尖叫之后,都必须尽可能地追求体验和细节的极致,最后都要用惊喜来取代,只有这样,尖叫才能持久。

但关于尖叫,还有一个不能遗忘的方面,则是管理用户的期望值。除了在最初挑选属于你的社群的用户外,具体有四种手段:一是做好保密工作,引发神秘感;二是自黑;三是避免过度宣传;四是提供的尖叫不要太过频繁。

客服:品牌塑造抓手和销售持续手段

过去在刚刚拿到移动牌照的特殊时期,我们运营商曾经推出过“全员营销”,一时也被人诟病,(我个人认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是充分可以理解的),但在互联网思维下,“全员客服”已然成为共识,客服是塑造企业品牌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全员营销才能真正做到快读响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客服要是“真人”,如今的消费者早已厌烦了在数个录制的语音菜单中等待了。

全员客服、快速响应、真人体验,是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必须转型的应对之道。

归属感:用户为什么参与最近一一两年,罗辑思维的朋友圈和小米粉丝会火遍全城,都反应了用户的参与意愿之强烈。而用户为什么参与呢,正是因为“归属感”——通过参与互动,人们感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并为这个群体成员所认可和接纳,内心得到归属感的满足。

为了迎合用户的归属感,引爆用户的情绪,企业可以抓住社会流行的情绪设计活动,找到群体中的关键人进行转发传播,活动和话题要简约、具体、意外、情感、故事和可信来黏住用户,并且让用户自己讲故事。

任何事件都可以是一场秀

互联网思维下,过去那种以企业高管和媒体为主的新品发布会已经过时了,新形势下的发布会注重的是围绕用户、满足用户体验,这种发布会,一定要很炫、很酷,万众瞩目、激动人心,让足够多的用户愿意参与。无论是秀成绩、秀产品、秀用户、秀融洽、秀内幕,都要好玩、要有出人意料,才能获得秀场内外用户的尖叫。

老板要会站台

马云以其哲学性的思考,制造了很多格言似的语句;乔布斯以其现实扭曲力场的能力,让用户和外界跟随自己的脚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站台人往往被是做企业的化身。站台人的人格特征就是产品的人格化特征,因为互联网时代的老板一定得会站台。

但站台人需要的不是表演,更需要做真实的自己,要讲自己的话,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完美形象去表演和掩饰,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又必须回归到产品之上。

以上只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简要观点的梳理,关于其中的每一个子观点,其实都可以有专文另行论述,且理论到实际中,也会不断演化与完善。此文但求抛砖引玉,欢迎在留言里留下你的思考。

链接:【读本书】其他文章

读冯唐:痛快的写作者

《猫力乱步》:让青春去上路

《花花果果枝枝蔓蔓》:以史识草木

《我所爱的香港——林夕》:夕爷的另一面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穿着睡衣听古典音乐

《冷酷的钢铁》:冷酷钢铁 智慧人生

《民主的细节》:真正的知识分子怎样写文章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学会爱,得到爱

《你是最好的自己》:给所有年轻人正能量的故事

《我想看到的世界》:努力的人生是最有趣味的的人生


    关注 辣妈活出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