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从一个梦开始的。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时历史就是从一个梦开始的。东汉永平七年...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时历史就是从一个梦开始的。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坐稳江山已经七年,坐这第一交椅不是容易啊,有一夜做了个 “中华梦 ”。普通人做梦也就是升官发财,泡个妞什么的,再多就是给算命先生提供些业务而已。但皇上这个梦却是载入史册,以致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明帝梦见一个巨大金人,金光灿灿,在金銮殿飞来飞去,圣光洒满殿堂,他感到身心愉悦,非常舒服。早朝的时候,他就发问:“我梦有金人在殿前飞来飞去,放大光明,这大神是谁?”

太史官傅毅历史渊博,这事理应他发挥,就上前启奏:“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子。”

这傅毅不是随便忽悠的,早在汉武帝时,霍去病大破匈奴,缴获战利品中就有一座 “休屠王祭天金人”。即鎏金铜铸神像,据说这尊就是佛像,是匈奴的祭天珍宝。当时匈奴在西域与大月氏毗邻。大月氏那时已经从印度传入佛教。经由西域这个中西文化中转站,佛陀在中原大地现出庄严宝相。后东来弘法的僧人、西去求经的使者,主要取道的也是西域诸国。

汉武帝把缴获的金人迎入甘泉宫,顶礼膜拜。《魏书》所载:“霍去病讨匈奴,……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

所以汉明帝听傅毅这一说,就决定派大臣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到西域探个究竟。这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官方实名认证的西天取经,是后来传颂的“永平求法”。

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西天取经。其实当时汉人并不知道佛教确切出处,是沿着丝绸之路前进的,到了大月氏国,就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佛法昌盛,刚好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这里传法。见两位高僧打扮奇特,骨骼清奇,身藏佛经和佛像,就请二位高僧赴中国。

公元67年,众人回到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高兴得不得了,安排他们在官署“鸿胪寺”入住,相当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吧。印度高僧带来的佛像,是当年印度的优填王命人用栴檀木雕刻的一尊五尺高的如来像。据说优填王因思念佛陀,用牛头栴檀木雕刻了释迦像,成了佛教造像的肇始。

汉明帝见到释迦像与梦中的天神一般,便下令临摹后分别供奉在南宫清凉台和高阳门显节寿陵上。 又敕令在洛阳御道北面兴建僧院,两位高僧进洛阳时是牵着一匹白马,驮着佛经,所以把僧院取名“白马寺”。“寺” 字即源于 “鸿胪寺” 之“寺”字,后来 “寺” 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专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处译出《四十二章经》,是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个佛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已有1900多年历史了。

佛教传入对中国人的政治、经济、哪怕日常生活等都产生辉煌的影响。真相、差别、解脱、圆满等源自佛经的词语,现在日常生活避不开。程朱道学借道华严,陆王儒学取径禅宗,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离不开佛学。甚至我们最常见建筑造型,饮食生活,都有佛教的身影。

现在都知道素菜,是健康饮食方式。素菜在秦朝就有了,中国素菜的起源本来与佛教没有什么联系,和尚托钵化缘,沿门求食,遇肉吃肉,遇素吃素,那时的佛教戒律中也没有不许吃肉这一条。

佛祖《四分律》说可食“不见、不闻、不疑为我而杀之肉”,即未亲眼见杀生、未亲耳听见杀生特地为招待僧众而杀生的肉都是可吃的,这些肉称为“净肉”。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传佛教就开始禁绝肉荤。汉传大乘佛教经典中有反对食肉、反对饮酒、反对吃 “五辛”

(葱、薤、韭、蒜、兴蕖)的条文。

大乘佛教认为“酒为放逸之门”,“肉是断大慈之种”,饮酒吃肉背逆佛家的“五戒”。这一时期译出的《楞枷》、《楞严》、《涅槃经四相品》等经文,都提倡“戒杀放生”、“素食清净”等思想。这些思想还深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南朝梁武帝萧衍,以帝王之尊,笃信佛教,素食终生,为天下倡。梁武帝还下了《断酒肉文》诏,认为断禁肉腥是佛家必须遵从的善良行为。

素食经皇帝下诏,便有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从此,断酒禁肉,终身素食成为佛门的戒律。

赵朴初在《佛教常识答问》中说:“从历史来看,汉族佛教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

素食之风开始,但和尚们也要讲吃啊,印度的和尚托钵化缘、沿门求食,中国和尚多在佛寺中,进食也在斋堂中集体进食,所以中国佛寺设有“香积厨”负责素食的烹饪,素菜在佛寺中就发展日渐精美。

《梁书贺琛传》记载,建业寺中有一个僧厨,掌握了“变一瓜为数十种,食一菜为数十味”的烹饪技艺。梁代以后,历代都可以找到不少身怀绝技的僧厨。

早在唐代时信奉佛教的高官崔安潜就发明了以素托荤、素菜荤做的方法,《北梦琐言》载唐崔侍中安潜,用蔬食制作豚肩、羊臑、脍炙之属,皆逼真也。后来演变成一门令人称奇的食品工艺。

唐明皇时,一个中秋之夜,杭州西湖胜似天堂,游人尽欢,桂花盛开,花叶纷纷,灵隐寺的德明和尚正在烧栗子粥,无数芳香扑鼻的小粒飘落粥中,众僧都说特别好吃。德明师傅很高兴,便把散落在地上的桂子拾起来种在山上。从此西湖四周就有了各种馨香的桂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杭州的美称。桂花桂花鲜栗羹也成为灵隐寺的名菜流传下来。

而杭州广元寺附近秀竹遍野,寺僧们喜爱食笋,却不善于烹调,苏东坡出任杭州刺史时,便把他的食笋经传授给僧人,其中糟烩鞭笋就成杭州名菜。

佛寺素菜讲究蔬果花叶皆能入馔,令吃货赞不绝口。《清稗类钞》载,乾隆皇帝南巡,到常州天宁寺品尝素菜后,赞道:“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连乾隆都这么说,可见素菜的高超。

历史上不少帝后信佛教,也经常请僧人出席宫廷宴会,所以宫廷御厨也开发素菜品种,后代宫廷御膳房多专门设有素局,满足宫廷办素席宴和斋戒的需要。素菜由寺内到寺外的发展,由宫廷和民间加入,更加丰富了文化内涵。

明朝永历年,鼎湖山庆云寺和尚选取上好的冬菇、草菇、磨菇和雪耳,配上笋干等,用鼎湖山的泉水烹制成鼎湖罗汉斋,一烹成名,招来不少食客和香客。清朝慈禧品尝后,立即把“鼎湖罗汉斋”归入满汉全席。没有佛教的影响,中国素菜是难以达到今天这种地位的。


    关注 手艺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