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条朋友圈与单词记忆的关系

 

对!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我会怎么去定义你即将看到的文章?
暂且叫做:学英语需要脑洞大!
写这些东西到不奢求让你学到什么
主要是传递一种理念,一种学习的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链接:
《方法|在水逆期间说爱马仕》
《方法|在平安夜说摩羯》
更多正龟陪伴的课程信息,请点击文后的“阅读原文”
(原文首发于2014年11月6日)


一切都是从一条朋友圈开始的。。。



当然,一如既往地引来很多朋友和学生的调侃,与此同时,包括在微博上,很多人也在感叹我的记忆力,于是,问题就来了:
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记忆吧。我也不是专家,我跟你一样是个平常人,我们接下来聊的是我的学习感悟,聊的是正常人的记忆

我们来举个栗子,我们就以记学生名字或至少是大概样子为例,我是如何记住这位同学是哪个班的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这个学生名字很特别,谐音和一种著名的食品很像;

其次,她给了一个重要信息:我的学妹。要知道,真正在教学中告诉过我这个的也不多;

第三,基于前两点,我在脑子里已经大大地缩小了范围,然后,该学生在上课期间至少在我面前出现过,并且不止一次,并且还问过我问题;

最后,由于她已经工作,并且给了我一个“三年前”这个重要信息,我需要回忆那时候我的状态,于是那时候还在使用的人人网开始浮现。

最终,几条线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点或者一个极小的范围,她就被我锁定了。

其实以上的分析过程本身并不重要,我也不想把这一条回归的微信搞得太严肃,我们总结一下吧,其实以上我所有说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东西,我把它叫做:

记忆引线,或者叫做记忆触点(好吧,我又在装B了)

说得简单一点,就好像这些学生身上被我在遇到他们的时候下意识或者有意地放置了一条引线,或者一种媒介,当我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这条引线被点燃,这种介质被触发,于是bang!

这一点其实和过敏很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敏源,过敏源就是激起你过敏反应的元凶,你不遇到它,一点事儿没有,但一旦触碰到,就痛苦不堪。

这一点也很像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在治疗病人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在努力寻找导致患者症状的那个原点,这个原点可近可远,可能是事件,可能是语言,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标治本,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这一点也很像心理暗示。很多心理暗示大师,或者说你之所以被暗示控制,其实就是因为你被下了“蛊”,你被安放了一个触媒,这个触媒可能是拍一下肩膀,也可能是一句暗语。最终,你就会被影响,下意识按照暗示去做事。

回到题目的单词记忆上来。

背单词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过程,或者说我们不如把背单词变成一种安放引线、过敏源、触媒的过程。所有那些你所知道的所谓单词记忆法,其实就是帮你找到了一种单词的“引线”。

如果你给你的单词放置一种“过敏源”,那么下次导致你想起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的并不是单词本身,而是这个触发点。你接触这个“过敏源”次数越多,你的反射弧就会越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反应出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的时间就会越短。于是我们到最后以为自己记住的是这个单词,但其实我们记住的是那个触媒,只不过时间太短,我们没有意识到神经脉冲经过了这一过程而已。(当然,如果有同学发现自己这个过程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建议先就近找家医院检查一下)

“引线”的形式有很多,完全因人而异,诸君应该去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课上反复强调“买哪一本单词书并不重要”的原因,你应该纠结的是放什么样的“过敏源”。

有一种“引线”我觉得效率是比较高的,就是通过让单词在一个实际语言环境中存在,也就是我上课经常提到的背单词方法:用着背。这个时候,这种语言环境就变成了你的“触媒”,而语言本来就是需要被使用的,于是它在一个语言环境下的功能是最大的,是最活跃、最灵动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去寻找几种适合自己的引线、过敏源、触媒。背单词的效率高低,取决于你引线、过敏源、触媒的好坏,他们可能是声音,可能是剧情,可能是动作,甚至可能是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东西。
更多正龟陪伴的课程信息,请点击文后的“阅读原文”


    关注 正龟陪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