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化错”之妙方

 

学生出现错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视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而不是回避,并在...



学生出现错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视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而不是回避,并在分析错误原因及类型的基础上,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

很多教师在每次讲完新课之后,总觉得学生学得不错,可为什么一到变式应用的时候,却又发现很多学生不会了呢?我想这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每节课基本上只讲一类题型,所以学生可能并没有真正明白,但是他却可以按照老师的方法模仿下来,正如师傅华应龙曾经说过的:“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却可能引发创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去完善自己的想法呢?

请看一则案例:

题目:小李的客厅长8米,宽4米,准备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地,至少需要这样的方砖多少块?

(学生独立解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解题情况:

生1:8×4=32(平方米),32÷2=16(块)。

师: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2:错了!要用客厅的大小除以砖的大小。

生1:方砖边长2分米,我是除以砖的大小嘛!

生2:要除以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

生1:为什么呢?

生2:(急了,随手拿起一本书比划着)铺地砖,难道你会这样立起来铺吗?肯定是用地砖的“面”去铺嘛!所以要除以的是砖的面积。

(学生纷纷点头称是,生1坐下了,用手托着下巴,眼睛看着天花板,还是在想着什么。我想他可能是再回想一下这道题吧,便随口说了一句:“你再想想你的方法好吗?看是否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回答。”)

师:[信手出示错例(2)]8×4=32,2×2=4,32÷4=8(块)。这种解法呢?(大部分学生表示肯定)

生1:(喃喃自语)单位呢?

生2:对,他没写单位。

生3:不,即使写了单位,它们的单位也不一样,也不能直接用32÷4,而要先统一单位。

经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提醒,同学们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8×4=32(平方米)=3200(平方分米),2×2=4(平方分米),3200÷4=800(块)……

到这里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在顺利进行,可是没想到的是生1这时又站了起来,“老师,我明白我刚才的错误了,但是我不同意刚才生2所说的不能除以边长,我认为除以边长也可以算出结果。您看80÷2=40,40÷2=20,40×20=800(块)。”说完洋洋得意地坐下,看着生2。这时全班非常安静,我也并没有对这种方法急于肯定,而是面对着学生说“:你们觉得呢?互相商量一下。”不一会,同学们纷纷表示同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也兴奋地向同学点着头。

这种方法我并没有想讲,在自己的预设里也没有,但正是缘于生1的错误,他为了否定同学对自己的否定而想出了这种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结论得到同学的认可,得到同学的尊重。本节课正是利用错误,让学生急于证明自己的结论,所以努力思考,终于得到了新的方法,也正是由于对话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北京小学大兴分校)

专注教学设计17年,小学教学设计2017年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小学教学设计·上旬刊(语文)邮发代号:22-443

小学教学设计·中旬刊(数学)邮发代号:22-444

小学教学设计·下旬刊(英语)邮发代号:22-445

欢迎扫描我们的二维码,让您身边更多的人了解关注我们


    关注 小学教学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