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二百九十六篇《载芟》

 

《诗经》第二百九十六篇《载芟》:这是记述春种夏长秋收冬祭情形的农事诗。...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载芟

    [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作品介绍]

《周颂·载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春种夏长秋收冬祭情形的农事诗。全诗一章,三十一句,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主要描述了农事开垦、播种直到收获祭祖的经过,反映了劳动生产的艰苦和共力合作获取丰收的喜悦,并说明了农事乃家国自古以来的根本。诗中多用描写、咏叹、叠字、排比、对偶等手法,行文生动活泼。



[注释]

(1)载芟(shān)载柞(zuò):芟,割除杂草;柞,砍除树木。载……载……,连词,又……又……

(2)泽泽:通“释释”,土解。

(3)千耦:耦,二人并耕;千,概数,言其多。耘:除田间杂草。

(4)徂(cú):往。隰(xí):低湿地。畛(zhěn):高坡田。

(5)侯:语助词,犹“维”。主:家长,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伯:长子。

(6)亚:叔、仲诸子。旅:幼小子弟辈。

(7)疆:同“强”,强壮者。以:雇工。

(8)嗿(tǎn):众人饮食声。有嗿,嗿嗿。馌(yè):送给田间耕作者的饮食。

(9)思:语助词。媚:美。

(10)依:壮盛。士:毛传训“子弟也”,朱熹《诗集传》训“夫也”。

(11)有略:略略。略,锋利。耜(sì):古代农具名,用于耕作翻土,西周时用青铜制成锋利的尖刃,是后世犁铧的前身。

(12)俶(chù):始。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南亩:向阳的田地。

(13)实:种子。函:含。斯:乃。活:活生生。

(14)驿驿:《尔雅》作“绎绎”,朱熹《诗集传》训“苗生貌”。达:出土。

(15)厌:美好。杰:特出之苗。

(16)麃(biāo):谷物的穗。

(17)亿:十万。秭(zǐ):一万亿。

(18)醴(lǐ):甜酒。

(19)烝:进。畀(bì),给予。祖妣:祖父、祖母以上的祖先。

(20)洽:合。以洽百礼,谓合于各种礼仪的需用。

(21)有飶(bì):飶飶,飶通“苾”,芬芳。

(22)椒:以椒浸制的酒。

(23)胡考:长寿,指老人。

(24)匪(fēi):非。且:此。上“且”字谓此时,下“且”字谓此事。

(25)振古:终古。



[译文]

拔掉野草除树根,田头翻耕松土壤。千人并肩齐耕耘,洼地坡田都前往。家主带着长子来,子弟晚辈也到场。壮汉雇工都出勤,地头吃饭声音响。丈夫夸妻饭菜香,妻爱其夫有依傍。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各类谷种播入土,颗粒饱满生机旺。小芽纷纷拱出土,长出苗儿好漂亮。禾苗越长越茂盛,谷穗下垂长又长。收获谷物真是多,露天堆满打谷场,成万成亿难计量。酿造清酒与甜酒,进献先祖先妣尝,百礼合洽供祭飧。美味佳肴散芳香,呈现国家很兴旺。献祭椒酒香喷喷,祝福老人常安康。不是此地才如此,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景象。
赏析

壹/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一说是春天籍田时祭祀社稷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周成王之后,晚于《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前二十一句可算是第一部分,后十句算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七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籍田祀神之用,与《周颂·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

《周颂·载芟》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此诗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佚名

赏析

贰/

朱熹解曰:“赋也。”“以燕享宾客,则邦家之所以光也。以供养耆老,则胡考之所以安也。”

最后三句“言非独此处有此稼穑之事,非独今时有今丰年之庆,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犹言自古有年也。”

“此诗未详何用。然辞意与《丰年》相似,其用应亦不殊。”

这是一首记述春种夏长秋收冬祭情形的农事诗。

春耕饷田图。前十句主要是记述春耕的场面。无论是除草还是伐木,都是为了清除地表,以利于耕种。耕地流畅多了,那个湿润,那个声音都是那样令人舒服,悦耳动听。耕地的场面太大了,数千口人两两相扶,耕地除草,从低湿之处到达田间地头。这耕作的人群中,有一家之长,有长房长子,也有手足兄弟和家族子孙,更有壮丁和雇佣这些助耕的人。主妇送饭来了,男人吃饭香甜吧唧嘴的声音嘈嘈切切响起来,男人和自己的女人调情说笑,女人们依偎在男人怀里,互相慰劳。这个细节描写,是忙中闲笔,别有情趣。

春种夏长图。接下来八句写,农具实在锋利得很,开始去南方公田里劳动。播下各种农作物的种子,种子粒粒饱满蕴藏着无限生机。络绎不绝地长出芽来,先发芽的是那样茁壮。大地里禾苗整齐茂盛,秀出谷穗一眼望不到边。从下种,到发芽,到长苗,到秀穗,驿驿,厌厌,绵绵三个双音词的运用,形象生动,平添了无限生机,奠定了明快的基调。“有厌其杰”,这是一个细部特写,很出彩的一笔。

秋收冬祭图。收获的季节来了,地里的人太多了,忙得不可开交。打下的粮食堆积如山,仓囤数以万计以亿计!酿酒酿甜品,敬献给先祖,为的是符合繁文缛节。古代祭礼繁杂,以至百礼。但大丰收了,人们累也高兴,祭奠先祖也不怕麻烦了。呵呵。万亿及秭至以洽百礼,这几句以前诗里出现过,多么熟悉的场景啊。那贡献的美食散发着馨香,这祝祷着国家繁荣昌盛;点燃的椒兰挥发香味,这祝福天下百姓康寿安宁!后几句,显然融进了作者的情感,激发正能量啊!

年年庆有余。上述这些场景,并非只有这里才有这些农事,大周天下王土,莫不如此;也并非只有今年才有丰年之庆,年年都有,自古以来莫不如此!三句话收束全篇,激动之情,理性之论融为一体。

佚名
敦煌壁画《雨中耕作图》
赏析

叁/

《毛序》说:“《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认为这是周王在春天籍田时祭祀土神、谷神的诗,但从全诗看,当是秋收后祭祖祀神时所唱的乐歌。

这是一首西周时代的农事诗。

诗的第一部分,回忆了一年的劳动过程。从春耕开始,先做准备工作,于是就斩草除棘、开荒垦田,千百农夫耦而耕耘,来来往往如同穿梭一般,有的耕新田,有的整旧土,其有声有色十分阔大的劳动场面宛然如在眼前。诗者把我们的视线缩小了范围,选取一家为例作了精细的描写,你看那农夫一家在家长的带领下,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乃至小儿子等所有的男劳力,都一齐来到了田间。紧接着妇女劳力也出动了,她们送饭来到了田头。又饥又渴的农夫们看到自己的亲人送饭而来,喜形于色;青年农夫见到妻子后眉来眼去,表现出了对妻子的一片温情蜜意。“思媚其妇”一句十分传神,在紧张的劳动之中作此悠闲插曲,顿觉妙趣横生,增加了劳动生活的谐趣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饭后稍事休息,立即拿起锋利的农具,继续深耕细作。如此细腻的描绘,真乃一幅农家乐的图画。

诗的中间部分,描写了播种、锄草和丰收果实累累。土地整好之后,农夫们开始播种各种作物,饱含着生气的种子很快发了芽,幼苗儿破土而出,它们长得很茁壮,它们长得很匀称。不是亲身耕耘者,实难描述得如此生动细致。田间管理开始了,他们仔细地锄草,他们精心地间苗……诗句一跃而写硕果累累,“收获时节田头人众闹嚷嚷,沉甸甸的庄稼露天堆放无空仓,万啊亿呀亿亿呀没法来称量。”煞有介事地把从耕作到收获的过程写得井然有序,把丰收的喜悦写得痛快酣畅。

诗的第三部分,重墨抒发了人们对上天诸神赐福的感谢。他们喜气洋洋地酿酒、祭祀,他们忙碌着敬贤、尊老……从他们轻盈的脚步中我们感受到了知足,从他们润着红光的脸庞上我们读懂了善良。他们不仅自豪地宣称“衣不愁食无忧是我们国家的光荣”,而且自谦地认为自己所做的诸事都是天经地义自古如此。“不是此地而是所有地方都如此呀,也不是如今而是所有时候都这样!”劳动人民勤劳、纯朴、善良的天性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中华民族敬贤尊老的美德也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朴素的信仰与古老的风俗同时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怎能不为拥有这样的祖先而骄傲?

谁说古代的人们视老人为累赘、年过六十不死即活埋?如果此事发生在西周之前,那“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如果说发生在西周之后,民族文化的传承又岂能源源流长?可见此说当是谬传!今天的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重塑精神文明,不正是渴望这种朴素的信仰与古老的风俗吗?

佚名
赏析



肆/

【經】《載芟》

【傳】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正義曰:

1,《載芟》詩者,春籍田而祈社稷之樂歌也。

謂周公、成王太平之時,王者於春時親耕籍田,以勸農業,又祈求社稷,使獲其年豐歲稔。

詩人述其豐熟之事,而為此歌焉。

2,經陳下民樂治田業,收穫弘多,釀為酒醴,用以祭祀。是由王者耕籍田、祈社稷、勸之使然,故序本其多獲所由,言其作頌之意。經則主說年豐,故其言不及籍、社,所以經、序有異也。

3,《月令》“孟春,天子躬耕帝籍。仲春,擇元日,命民人社”。《大司馬》“仲春,教振旅,遂以蒐田,獻禽以祭社”。然則天子祈社亦以仲春,而連言之者,雖則異月,俱在春時,故以春總之。

4,《祭法》云:“王為群姓立社曰泰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此二社皆應以春社之,但此為百姓祈祭,文當主於泰社,其稷與社共祭,亦當謂泰社社稷焉。

【箋】 籍田,甸師氏所掌。王載耒耜所耕之田

○正義曰:《天官·甸師》“掌耕耨王籍”。《月令》孟春云:“天子親載耒耜,躬耕帝籍。”是籍田者,甸師所掌,王所耕也。

【箋】天子千畝,諸侯百畝。

○正義曰:

1,“天子千畝,諸侯百畝”,《祭義》文。王親耕者,一人獨發,三推而已,借民力使終治之,故謂之籍田也。

2,《月令》說耕籍之事云:“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周語》說耕籍之事云:“王耕一發,班三之,庶人終於千畝。”

韋昭云:“王無耦,以一耜耕。班,次也。三之者,下各三。其上王一發,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

然則每耕人數如《周語》,其推之數如《月令》,則王一人發而三推,公三人發各五推,卿九人發各九推,大夫推數則無文,因以三孤並六卿是為九,其大夫雖多,見相三之數,取二十七人為之耳。其士蓋八十一人為之耳。

3,《月令》止有卿,而韋昭兼言大夫,明亦宜有士也。

庶人終於千畝,謂甸師之屬徒也。

《天官》序云:“甸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其職云:“掌帥其屬而耕耨王籍。”注云:“其屬,府、史、胥、徒也。耨,芸芓也。王以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庶人終於千畝。”

庶人謂徒三百人。

【箋】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

○正義曰:

1,籍之言借也。王一耕之,而使庶人芸芓終之。

2,是借民者,謂借此甸師之徒也。王者役人,自是常事,而謂之借者,言此田耕耨皆當王親為之,但以聽政治民有所不暇,故借人之力以為己功,是以謂之借也。

3,《漢書》孝文二年開籍田。

應邵曰:“籍田千畝,典籍之田。”

臣瓚案:“景帝詔曰:‘朕親耕,後親桑,率天下先’,本不得以假借為稱。”

而鄭以為借民力者,凡言典籍者,謂作事設法,書而記之,或複追述前言,號為典法。此籍田在於公地,歲歲耕墾,此乃當時之事,何故以籍為名?若以事載典籍,即名籍田,則天下之事無非籍矣,何獨於此偏得籍名?

瓚見親耕之言,即云不得假借。豈籍田千畝,皆天子親耕之乎?聖王制法,為此籍田者,萬民之業,以農為本,五禮之事,唯祭為大。以天子之貴,親執耒耜,所以勸農業也。祭之所奉,必用己力,所以敬明神也。《祭義》云:“天子為籍千畝,躬秉耒耜,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齍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是說籍田之意也。

【釋文】○芟,所銜反,除草也。甸,田見反。

【經】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彊侯以。

【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畛,埸也。主,家長也。伯,長子也。亞,仲叔也。旅,子弟也。強,強力也。以,用也。

○正義曰:

1,隱六年《左傳》云:“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是除草曰芟也。

2,《秋官·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是除木曰柞。

3,《地官·遂人》云“十夫有溝,溝土有畛”,則畛謂地畔之徑路也。至此而易之主,故以畛為埸,《信南山》云“疆埸翼翼”是也。

4,《坊記》云:“家無二主。”主是一家之尊,故知“主,家長也”。

5,主既家長,而別有伯,則伯是主之長子也。

6,亞訓次也,次於伯,故知仲叔也。不言季者,以季幼少,宜與諸子為類也。7,令旅中兼之,旅訓眾也,謂幼者之眾,即季弟及伯仲叔之諸子,故云“旅,子弟也”。此子弟謂成人堪耕芸者,若幼則從餉而行,下云“有依其士”是也。

8,彊謂力能兼人,故云“彊,彊力也”。

9,以者,傭賃之人,以意驅用,故云“用也”。

【箋】載,始也。

○正義曰:此本其開地之初,故載為始。

【箋】隰謂新發田也。

○正義曰:原隰者,地形高下之別名。隰指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箋】畛謂舊田有徑路者。

○正義曰:畛是地畔道路之名,故知謂舊田有徑路者。

【箋】強,有餘力者。《周禮》曰:“以強予任民。”

○正義曰:彊有餘力,謂其人彊壯,治一夫之田仍有餘力,能佐助他事者也。“周禮曰以強予任民”,《地官·遂人》文。彼注云:“彊予,謂民有餘力,複予之田。”引之以證強有餘力。

【箋】以謂閒民,今時傭賃也。

○正義曰:彼“民”作“甿”,注云:“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然則甿民是一,故以民言之。以謂閑民,今時傭賃者,《太宰》“以九職任萬民,其九曰閑民,無常職,轉移執事”,鄭司農云:“閑民謂無事業者。轉移為人執事,若今時傭力也。”是有閑民傭賃之事也。

【箋】《春秋》之義,能東西之曰以。

○正義曰:又解云以之意。《春秋》之義,能東西之曰以。此傭力隨主人所東西,故稱以也。僖二十六年《左傳》曰:“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右即東西也。彼雖為師發例,要以者,任其東西,故引之以證此。

【箋】成王之時,萬民樂治田業。

○正義曰:太平之世,而得有閑民者,人之才度等級不同,自有不能存立,於為人所役者,聖人順而任之,《周禮》列於九職。是雖太平之世,必為人傭,故此得有之也。

【箋】將耕,先始芟柞其草木,土氣烝達而和,耕之則澤澤然解散,於是耘除其根株。

○正義曰:土氣烝達者,《周語》說將耕之事云:“陽氣俱烝,土膏其動。”韋昭云:“烝,升也。”《月令》“孟春,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注云:“此陽氣烝達,可耕之候。”然則土氣烝達者,謂陽氣升上達出,於是耕之,故土得釋釋然而散也。《釋訓》云:“釋釋,耕也。”舍人曰:“釋釋猶藿藿,解散之意。”

【箋】輩作者千耦,言趨時也。

○正義曰:言輩作者,闔家盡行,輩輩俱作,言趨時也。千耦謂為耦者千,是二千人為千耦,與“十千維耦”異也。

【箋】或往之隰,或往之畛。

○正義曰:或往之隰,或往之畛,言其所往皆遍也,故王肅云:“有隰則有原,言畛新可見,美其陰陽和,得同時就功也。”

【箋】父子餘夫俱行,強有餘力者相助,又取傭賃,務疾畢已當種也。

○正義曰:又解所以闔家俱作之意。務疾畢已當種也,已猶了,欲疾耕使畢了,故下經而種之。

【釋文】○柞,側伯反,除木也。澤澤音釋釋,注同,《爾雅》作郝,音同,云:“耕也。”郭云:“言士解也。”耦,五口反。芸音雲,本又作“耘”,除草也。畛,之忍反,徐又音真。強,其良反,有餘力。易,本又作“埸”,音亦。長,張丈反。下同。徑,古定反。閒音閑。傭音容。賃,女鳩反。烝音證。解音蟹。

【經】有嗿其饁,思媚其婦,有依其士。

【傳】嗿,眾貌。士,子弟也。

○正義曰:

1,以耘者千耦,饟者必多,故知嗿為眾貌。

2,士者男子之稱,而不在耕芸之中,宜是幼者行饟,故為子弟。此經言“有嗿其饁”,以目之婦士,俱是行饟之人。《七月》云“同我婦子”,子即此之士也。

【箋】饁,饋饟也。依之言愛也。婦子來饋饟其農人於田野,乃逆而媚愛之。言勸其事勞,不自苦。

○正義曰:“饁,饋”,《釋詁》文。孫炎曰:“饁,野之饋也。”“依”文與“媚”相類,媚為愛,故知依亦愛也。

【釋文】○嗿,敕感反。饁,於輒反。饋,其愧反。饟,式亮反。

【經】有略其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實函斯活。

【傳】略,利也。

○正義曰:《釋詁》文。

【箋】“俶載”當作“熾菑”。播猶種也。實,種子也。函,含也。活,生也。農夫既耘除草木根株,乃更以利耜熾菑之,而後種其種,皆成好含生氣。

○正義曰:此說初種,故知實為種子。函者,容藏之義,故轉為含,猶人口含之也。活者,生活,故為生。言種子內含生氣,種之必生也。

【釋文】俶載,毛並如字,鄭作“熾菑”。下篇同。函,戶南反。下篇同。熾,尺志反,盛也。菑,側其反。種,章勇反。下“其種”同。株音誅。

【經】驛驛其達,有厭其傑。厭厭其苗,綿綿其麃。

【傳】達,射也。有厭其傑,言傑苗厭然特美也。麃,耘也。

【箋】達,出地也。傑,先長者。厭厭其苗,眾齊等也。

○正義曰:

1,苗生達地則射而出,故以達為射。《釋訓》云:“驛驛,生也。”舍人曰:“穀皆生之貌。”是“驛驛其達”謂苗生達地也。

2,厭者,苗長茂盛之貌。

其傑,苗之傑者,亦是苗也,而與其苗異文,傑謂其中特美者,苗謂其餘齊等者,二者皆美茂,故俱稱厭。但以齊等苗多,重言厭厭耳。以二者相涉,故傳詳其文,故云“有厭其傑,言苗傑然特美也”。

3,箋申特美之意,故云“先長者傑”。既是先長,明厭厭,其餘眾苗齊等者。

4,麃是芸之別名,綿綿是麃之貌。《釋訓》云:“綿綿,麃也。”孫炎曰:“綿綿,言詳密也。”郭璞曰:“芸不息也。”王肅云:“芸者,其眾綿綿然不絕也。”

【釋文】○驛音亦,《爾雅》作“繹繹”,云:“生也。”厭,於豔反。下同。綿綿如字,《爾雅》云:“麃也。”《韓詩》作“民民”,云:“眾貌。”麃,表嬌反,芸也,《說文》作“穮”,音同,云:“穮,耨鋤田也。”《字林》云:“穮,耕禾間也。”方遙反。射,食亦反。長,張丈反。

【經】載穫濟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傳】濟濟,難也。

【箋】難者,穗眾難進也。有實,實成也。其積之乃萬億及秭,言得多也。

○正義曰:

1,《釋訓》云:“濟濟,容止也。”在田穫刈,不得有濟濟之容,但容止濟濟者,必舉動安舒,此刈者以禾稠難進,不能速疾,故亦以濟濟言之。

2,言難者,箋申之云:“穗眾難進也。”

【釋文】○穫,戶郭反。積,子賜反,又如字。注同。秭音姊。

【經】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

[疏]傳“百禮言多”。

○正義曰:檢定本、《集注》皆無此文,有者誤也。

【箋】烝,進。畀,予。洽,合也。進予祖妣,謂祭先祖先妣也。以洽百禮,謂饗燕之屬。

○正義曰:

1,“烝,進。畀,予。洽,合”,皆《釋詁》文。箋以下云“有飶”、“有椒”,重設其文,則是二事,故分此以當之。

2,以“洽百禮”為合聚眾禮。其用酒醴者,祭祀以外,唯饗燕耳,故言“謂饗燕之屬”。《賓之初筵》與《豐年》皆有“以洽百禮”之文,與此同。而《賓之初筵》其文之下即云“有壬有林”,林謂諸侯之君,故箋以為合見百國所獻之禮。《豐年》止言報祭,無饗燕之義,故箋不為說,則與“烝畀祖妣”共為祭祀之禮。此以有二事,故以為饗燕之禮。皆觀文為義,故三者皆異。毛既無饗燕之言,明皆據祭祀,與鄭不同。

【釋文】○烝,之丞反。畀,必二反。注同。

【經】有飶其香,邦家之光。

【傳】飶,芬香也。

○正義曰:飶者,香之氣,故為芬香也。

【箋】芬香之酒醴,饗燕賓客,則多得其歡心,於國家有榮譽。

○正義曰:箋以此充饗燕,下充祭祀者,以言邦家之光,謂國有光榮,是於賓客之辭也。胡考之寧,言身得壽考,與祭之祝慶萬壽無疆義同,是於鬼神之辭也,故知此為饗燕,下為祭祀。以饗燕施於賓客,故云“得其歡心,於國家有榮譽”。祭祀進於祖妣,故云“多得福祿,於身得壽考”。

【釋文】○飶,蒲即反。芬,芳也。《說文》云:“食之香也。”字又作“苾”,音同。一音蒲必反。注同。

【經】有椒其馨,胡考之寧。

【傳】椒,猶飶也。胡,壽也。考,成也。

○正義曰:椒是木名,非香氣也。但椒木之氣香,作者以椒言香,故傳辨之,云“猶如飶也”。僖二十二年《左傳》曰:“雖及胡耇。”《周書·諡法》“保民耆艾曰胡”。胡為壽也。“考,成”,《釋詁》文。言考者,明老而有成德。《蕩》曰“雖無老成人”是也。

【箋】甯,安也。以芬香之酒醴,祭於祖妣,則多得其福右。

【釋文】○椒,子消反,徐子料反,沈作“俶”,尺叔反,云:“作椒者,誤也。此論釀酒芬香,無取椒氣之芳也。”案《唐風·椒聊》箋云:“椒之性芬芳。”王注云:“椒,芬芳之物。”此傳云“椒猶飶”,“飶芬香”,椒是芬芳之物,此正相協,無故改字為椒,椒,始也,非芬香。馨,呼庭反。

【經】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茲。

【傳】且,此也。振,自也。

○正義曰:毛雖有此訓,其義與鄭不殊。

【箋】匪,非也。

【箋】振亦古也。

○正義曰:箋以《爾雅》有此正訓,故易傳以為“振亦古也”。

【箋】饗燕祭祀,心非云且而有且,謂將有嘉慶禎祥先來見也。心非云今而有此今,謂嘉慶之事不聞而至也。言修德行禮,莫不獲報,乃古古而如此,所由來者久,非適今時。

○正義曰:

1,以上陳祭饗二事,此承上文,故云饗燕祭祀。直言饗燕祭祀,謂為之得其所也。

2,有天下者,主於敬待神人,接之以禮,則人神慶悅,至誠感物,祥瑞必臻,故知“非且有且,非今斯今”,謂嘉慶、禎祥之事,非謂其有而已有之,以言報應之疾也。且實語助,但今謂今時,則且亦今時,其實是一,作者美其事而丁甯重言之耳。

3,嘉慶謂王者所得美善之實事,禎祥謂嘉慶之前,先見為徵應者也。以其分為二文,故屬禎祥於上句,屬嘉慶於下句。但禎祥為嘉慶而先見,故言將有嘉慶禎祥先來見也。以禎祥是事之先應,故言先來見。嘉慶是善之實事,故云不聞而至。二者意亦同也。此禎祥、嘉慶自天為之,享燕之禮得所,不謂其至而已至。

4,言修德行禮,莫不獲報,乃古又古以來當皆如此,非適今時美此大平之主,能重於農業,獲此福慶,故歌之也。

【釋文】○且,七也反,又子餘反。下同。見,賢遍反。

【正義疏義】

○毛以為,

1,周公、成王之時,耕籍以勸下民,祈社而求穀實,故其時之民樂治田業,於是始芟其所田之草,始柞其所田之木,待其土氣烝達,然後耕之。

2.3其耕則釋釋然土皆解散,又二人相對者有千耦之人,其皆耘除此所芟柞草木之根株也。

4,其耘之時,或往之隰,或往之畛。

5.6.7其所往之人,維為主之家長,維處伯之長子,維次長之仲叔,維眾之子弟,維強力之兼士,維所以傭賃之人。此等俱往畛隰,芸除草木,盡家之眾,皆服作勞。

8,有嗿然而眾其來餉饋之人,即其婦之與士也。

9.10此農人不以其身為苦,乃謂餉己為勞,思逆而媚其行餉之婦,有愛其從來子弟,是王化之深,務農之至也。

11,此農人既去草木根株,有略然而利者,其所用之耜。

12.13以此利耜,始耕於南畝之中,以種其百眾之穀。

14.15此穀之種實,皆含此當生之活氣,故從土中驛驛然其鑽土以射出,其士也。

16.17乃有厭然而特茂者,其傑立之苗也。厭厭然而長大者,其齊等之苗也。

18.19於是農人則綿綿然用其力麃芸之,以此至於大熟,則獲刈之,濟濟然穗眾而難進。

20.21有成實而多者,其此民之積聚也,乃有萬與億而及秭,言其多無數也。22.23.24天下豐熟,而此在上稅而取之,以為三種之酒,以為五齊之醴,進予先祖先妣,又以會聚其百眾之禮,而為祭祀。

25.26此所為之酒醴,有飶然其氣芬香,用之以祭祀,為鬼神所饗,為我國家之光榮也。

27.28此所為之酒醴,有如椒之馨香,用之以祭祀,為鬼神降福,則得年壽與成德之安寧也。既治田得穀,用之祭祀,而使鬼神歡悅,邦國安寧,祭祀得所,故能誠感天地。

29.30心非云此而有此,謂禎祥之應,事未至而先來也。心非云今而有今,謂嘉慶之事不先聞而即至也。

31,此事乃自古以來當如此,言修德行禮莫不獲報,非獨於此周時。

○鄭以“俶載”為“熾菑”,熾然入地而菑殺其草於南畝之中。

又以“烝畀祖妣”為祭祀之禮,以事宗廟;“以洽百禮”,為饗燕之禮,以待賓客。既言二禮,又反而申之,言此所為之酒醴,有飶然其氣芬香,用之以饗燕賓客,為賓所悅,為我國家光榮也。又其為酒醴,有如椒之香馨,用之以祭祀鬼神,為鬼神降福,則得年壽與成德之安寧也。

又以且為辭,以振為古。餘同。

佚名
赏析



伍/

毛传:‘《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天官》序云:“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其职云:“掌帅其属而耕耨王籍。”注云:“其属,府、史、胥、徒也。耨,芸芓也。王以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於千亩。”《祭义》云:“天子为籍千亩,躬秉耒耜,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齍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是说籍田之意也。《诗集传》曰:‘此诗、未详所用。然辞意、与丰年相似。其用应亦不殊’。暂从毛说。

百度百科:‘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历史文献价值在哪里?百度百科显然以为在于揭示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而我则以为与其这等说法,不如说它揭示了天子籍田的规模。

前七句说明了天子籍田开荒的面积很大,古书记载,天子籍田千亩也,以及参加天子藉田开荒的人很多,许多贵族全家出动,外带他们的奴隶和短工。可见天子藉田活动的浩大。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边除杂草边伐杂木,耕其为田土润泽。千人骈耦耕耘,至湿地至小路边。有侯主有侯伯,有侯家诸哥和一干家人,有侯家壮丁和短工。载芟载柞,毛传: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载……载……,一边……一边……。泽泽,汉典:分解离散貌。泽,通“ 释 ”。 孔颖达疏:“待其土气烝达,然后耕之。其耕则释释然土皆解散。” 显然,被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训为‘释’。我愿意用其原义:泽,有水分曰泽。畛,本义:井田沟上的小路。《说文》:畛,井田间陌也。《广雅》畛,界也。侯,这里都尊旧说解为语助。汉典:又發語辭。與惟維同意。《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詩•小雅》侯誰在矣。又通作何。《呂覽•觀表篇》今侯渫過而弗辭。《司馬相如•封禪頌》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註》侯,何也。当然也是一说。而我愿尊字原义,侯爵,贵族也。这样更反映天子藉田的规格,我想这应是诗歌的原义。以,毛传:以,用也。笺云:强,有馀力者。《周礼》曰:“以强予任民。”以谓閒民,今时佣赁也。《春秋》之义,能东西之曰以。《诗集传》:能左右之曰以。

又七句,描绘了好一个藉田的场景。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有人在吃送到田间的赏饭,送饭的妇人想要取媚于人,有的依偎着自己的男士。锋利的耒耜,开始耕载在南亩之上,播种百谷,实在的函意是成活也。思媚其妇,有依其士,这是《周颂》中读到现在唯一的一句涉及男女情事的诗句。却是用来表现温馨场面的,大有孔子所说‘色而不淫’的境界。有人解为男士想取媚其妇,似乎这种解释有问题。媚多用于女性且不说,‘有依其士’一句也说明是妇人取媚于男人。这句话和‘有嗿其馌’放在一起又说明妇人是送饭的不假。略,锋利。俶载,始事,开始从事某种工作。《诗.大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朱熹集传:"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亩,既耕而播之。"后以"俶载"指农事伊始。又有一解: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实函斯活,正义曰‘此穀之种实,皆含此当生之活气’。《诗集传》:既播之,其实含气而生也。我解为‘实实在在饱含的是成活’,意为庄稼成活,也就是人的成活也。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实在没有更好解释。结合下篇《良耜》看,这像是一句前人的语句。

又七句,藉田开荒以后怎样?自然是盼望着庄稼生长,秋后大丰收。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秧苗出土长势旺盛,厌然整齐而杰出。整齐茂盛的秧苗啊,绵长的穗芒,载回收获多多,充实了囤积仓廪,有成万上亿乃至千亿。驿驿:亦作“绎绎”,长势旺盛。络绎不绝。达,毛传:达,射也。有厌其杰,言杰苗厌然特美也。笺云:达,出地也。有厌,我意,厌厌也。整齐茂盛貌;秀美貌。郑玄笺:“厌厌其苗,众齐等也。” 杰,杰,先长者。我意,比其它杰出也。所以这‘杰’字用的很妙,说明这块地非同一般,出众也。麃,禾穗芒。古通“穮”,除草。好像均可。

又七句,待丰收后不要忘记以礼感谢祖先的保佑。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制酒制醴,供奉给祖先,以融洽百礼。贡品的香味,是国家的荣光,椒酒的馨香,可保年寿之安宁。有飶(bì):飶飶,飶通“苾”,芬芳。胡考,毛传:“胡,寿也;考,成也。” 马瑞辰通释:“胡考犹寿考也。” 需要毛传的解释,马瑞辰的诂训,可见这不是一个常用词。

最后三句,结束语。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非此有此,非今是今,自古如此。不是如此当有如此,不似如今恰是如今,古来如此。

关于诗歌的风格,我却与百度百科看法不一。从时间排序上看,这首诗歌排在成王时期周公作的礼乐当中,然周公有很多时候会借用前朝诗歌来作周礼礼乐。从诗歌用词看,多古旧老词,如,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这些句子都在诗经的其它诗歌中出现过,说明是流传下来的老说法。还有词汇飶,胡考等,这些词明显不是成王期的流行词,因此我以为诗歌风格不能代表成王期的诗歌特点,如果不是前人的作品的话,最多也就是成王期因为礼仪需要的仿古作品。

的确,诗歌除了描写了宏大的天子藉田活动外,别的价值不大。难怪朱熹质疑诗歌的用途。

佚名

《载芟》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译文:

“拔掉野草除树根,田头翻耕松土壤。千人并肩齐耕耘,洼地坡田都前往。家主带着长子来,子弟晚辈也到场。壮汉雇工都出勤,地头吃饭声音响。丈夫夸妻饭菜香,妻爱其夫有依傍。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各类谷种播入土,颗粒饱满生机旺。小芽纷纷拱出土,长出苗儿好漂亮。禾苗越长越茂盛,谷穗下垂长又长。收获谷物真是多,露天堆满打谷场,成万成亿难计量。酿造清酒与甜酒,进献先祖先妣尝,百礼合洽供祭飧。美味佳肴散芳香,呈现国家很兴旺。献祭椒酒香喷喷,祝福老人常安康。不是此地才如此,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景象。“

关于《载芟》的诗旨,历代有争议。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认为这是周王在春天籍田时祭祀土神、谷神的诗。但诗文有“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一句,很明显的,当是秋收后祭祖祀神时所唱的乐歌。至少,此篇为不限于籍田祀神之用。宋代朱熹《诗集传》曰:“此诗未详何用。然辞意与《丰年》相似,其用应亦不殊。”

《载芟》一诗,主要描写了春耕、夏长、秋收、冬祭的全过程。是一首记述春种夏长秋收冬祭情形的标准的农事诗。

有专家说《载芟》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但,泊客想说,《载芟》之所以列入《周颂》,其根本原因在于周朝是以农立国,农事对于古代社会,尤其对于周朝具有意义非凡的作用。

翻了一下“籍田”的资料。毛传曰:"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颜师古注引韦昭曰:"籍,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

籍田亦称"藉田"。古代吉礼的一种。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源自原始社会,春初部落长带头耕种,然后才开始大规模春耕生产的古俗。它是"祈年"(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自周、汉以下,各代多行之。届晨,以太牢祀先神农,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群臣以次耕,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孤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然后籍田令率其属耕播毕,礼成,命天下州县及时春耕。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以燕享宾客,则邦家之所以光也。以供养耆老,则胡考之所以安也。”“言非独此处有此稼穑之事,非独今时有今丰年之庆,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犹言自古有年也。”

《载芟》在皇室庙歌大张旗鼓鼓励农事,发展生产,何也?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也!
◆  ◆  ◆  ◆  ◆  
诗经296
心 • 养性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阅读原文:《诗经》第二百九十五篇《小毖》


    关注 古风泊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