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糯软道出的学问

 

道滘粽既适合口味刁钻的饕客,也适合只求饱肚的凡人。...

作者|赖咸人
摄影|白切鸡
据说食物是具有魔力的。

按照蔡澜的讲法是「没有比吃东西打发时间更好的了,而且饱腹的感觉,永远是一个很好的感觉。」

有果腹感又味道好的食物为数不多,自问对食物要求并不高,太精致的摆盘会不忍心捣乱,太讲究的食材会恐慌还没品尝优劣的道行。

唯有一颗小小的裹蒸棕,既适合口味刁钻的饕客,也适合只求饱肚的凡人。


看过一篇蔡澜关于吃粽子旅程的文章。

近有香港台湾,远有嘉兴湖北。长长短短的旅程,也使他吃过了足够多的粽子了。

在2013年,他在其博客里写道:「这一生人吃过无数,形形种种,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最后发现,唯有道滘粽最好吃。」

道滘的裹蒸棕可不是在彼时才得以人人称道,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已是名声大噪的「爆款产品」。

南方的做法大抵都是从肇庆蒸粽传来,但已没有以前讲究,但庆幸还是沿用了那块被称为「精华」的肥猪肉,还有一粒象棋般大小的咸蛋黄。


同事是顺德人,不明白为何道滘粽味道又咸又甜,却称之为「咸粽」。

这独特的口味是有段故事的。老一辈的道滘人回忆,道滘裹蒸粽的创始人叶潮,当时在道滘兴隆街,开了一间独沽一味只卖裹蒸粽的宵夜档。

用白糖腌制好的五花腩作馅,再加上五香粉、糖等调味品配制而成,成了东莞水乡片区独有的口味。

人人都说道滘每家每户,总有个老人或者妈妈懂得包粽子。道滘传统妇女也许不以为然,但这确实是一门承袭百年的手艺。

生活在道滘的人是幸福的,无需等过节才能吃到粽子,每日都恍如过端午。


道滘的良师傅就懂得这袭糯软的珍贵,虽是一叶一绳之微,但良哥对他工作坊的每位「裹粽阿姨」都心怀虔敬。

「这里一到端午前夕就特别忙。阿姨从早上六点开始工作到晚上七点,很是辛苦,但我也对她们很好的呢。」

良哥的妈妈和太太都是包粽子出身的人,虽说在道滘包粽子的大部分都是女人,但良哥也耳濡目染地学会了部分。
每日早起前来包粽的阿姨说,已经包了几十年的粽,闲暇时间无事困扰,便来这里包粽子。

既是一个挣钱的活儿,也是把自己的技能最大化的途径。日本首里织品手艺人祝岭恭子曾说:「织布和佛教的坐禅是一样的,禅理中说心要很空,心静才能做这个事情。」

包粽子也是同样的道理,皆因这颗不太甜也不腻口的美味,每次放米和豆的分量、咸蛋黄和肥猪肉的位置、用草绳包扎的松紧度,全是有讲究的。

只有心如止水的人,才能在一分钟内包裹出一颗恰如其分的粽子。
良哥把小作坊形式的「裹粽阿姨」进行了「资源整合」,这一举措也着实有些Oxfam联盟的「撑小农计划」意味。(Oxfam中文译名为乐施会,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和救援组织的联盟)

全球近6亿农户中有将近九成是农田面积很少的小农,他们农田多数由家庭运作,常因资金不足或缺乏培训,往往只能用落后的生产工具及技术,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效率难以提高。

就像良哥所言,「把『裹粽』这门手艺的剩余劳动力搜集起来,也是珍视和创新传统的一种。」
说罢,良哥拿了蒸好的粽子给我们品尝。

打开粽叶香味扑鼻而来,肥猪肉的油已融化进糯米里;扎实的草绳对此功不可没,因为过松便容易渗水,影响粽子最基本的绵软口感;火不足柴不烈也会使粽子味道大打折扣......

好吃的粽子,学问太多了,

再深究下去,便又饿了。
爸 妈 粽 么 了
不少东莞人说起道滘粽
都会想到奶奶、外婆或妈妈的手艺
确实,如今的年轻家长和孩子
都已经缺乏制作传统美食的手工体验机会
端午将近
何不试试动手包颗粽子


一时半刻招募10对亲子参与

现场包粽子活动
活动时间

2015/05/20

星期六  14:00-17:00

活动地点

光大景湖时代城

★报名请扫以下二维码★

她是可爱的客服一时宝宝


【 一 時 半 刻 】
第 4 9 2 篇
城 市 人 文 新 媒 體




    关注 一時半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