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人们为什么会感到悲伤?

 

Q&A140402  问:人们为什么会感到悲伤?  答:悲伤是一种被某个事件所引发的情绪,是对一种丧失感的情...



Q&A140402

问:人们为什么会感到悲伤?

答:悲伤是一种被某个事件所引发的情绪,是对一种丧失感的情绪性反应。当你丢了钱、被炒鱿鱼了、考试失败、恋爱分手时,你会感到悲伤。通常,让我们最为悲伤的是不可挽回的失去——没有什么能改变结果或挽回我们所失去的东西。我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到无助,而无助感是悲伤感觉的一部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类的各种情绪都具有相应的功能性,悲伤也不例外。只是,与恐惧或愤怒有明确的功能不同,关于悲伤具有的功能迄今仍然存有争议。不同的心理学研究者对悲伤的功能性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每一种假说都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了悲伤可能是下面这些不同假说结合起来的所能解释。

悲伤与压力、疼痛、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有可能悲伤只是人体应对这些事件的表现方式之一。在进化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一种倾向:在经受病痛时表现出回避性和低活动性;而现在我们对各种失败和失去也以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反应。这种观点被称为“悲伤=疼痛”假说。

根据另一个假说,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悲伤情绪具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功能:当其他人想将你从社会活动中排除出去时,悲伤能帮助你回避这些社会联系。也就是说,有时你会发现你的出现不受别人欢迎,可能因为你在一些重要的任务上失败了。在这些情境下,也许你应该避免风险,回避与其他人的交往,保存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遭到其他人的拒绝。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你的状态好转,能够回到社会活动中来。这个观点被称为“悲伤=回避”假说。

第三个假说认为悲伤具有相反的功能:悲伤的情绪和行为能引起他人对你面临的压力的注意,让你显得像孩童那样无助,因此提高了他人关注和帮助你的机会。这个观点被称为“悲伤=求助”假说。

当然,每种假说都有其合理之处。例如,“悲伤=疼痛”假说认为能够降低疼痛感的过程(如服用止痛剂)也能够降低悲伤感,事实上止痛剂确实降低悲伤感。再比如,“悲伤=回避”假说与“悲伤=求助”假说都认为,悲伤情绪在有着丰富社会关系的人身上更为清晰地表现出来;同时,悲伤也会在高度社会化的物种身上更明显的反映出来——如人类、狗、猴子、大象,而不是社会化低的物种——如熊或猫。“悲伤-回避”假说也预测,一个在失败后没有做出悲伤反应的人会遭到长期的社会拒绝;而其他人则会欢迎一个因为悲伤而暂时表现出回避的人回到社会中来。“悲伤=求助”假说则预测,当其他因素都一致时,与未表现出悲伤的人相比,表现出悲伤情绪的人会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2014-04-02

----------------------------------------------------

回复F,浏览“相约星期五”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