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念摄影先锋人物:刘铮、张巍

 

摄影成为观念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90年代后半叶出现的。尽管观念摄影的一些作者的早期作品与新的纪实摄影风格有...



摄影成为观念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90年代后半叶出现的。尽管观念摄影的一些作者的早期作品与新的纪实摄影风格有关,影响的观念化趋势从90年代后期开始得到特别的关注。摄影观念的解放与VIDEO ART在中国的出现有着相似的现实和文化背景。由于新的观念的介入,艺术界在不必依赖照相一般功能的基础上,使照相机制作的图像加以人为控制变得可能。从这一点上讲,与VIDEO ART一样,照片本身已经不仅仅是记录影像的文献,还可以成为独立的现实——一个貌似熟悉的形象的全新现实。

——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



观念摄影这个名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在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上,接着在1998年朱其策划了“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展”。由于这两个展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观念摄影”的名称,使得这个名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这一类作品的指代。在1997年到1998年这两年,以摄影为形态的观念艺术正式开始以观念摄影的名义,进入了前卫艺术批评的范围。观念摄影开始只是一度在美术界热闹,作为美术作品在美术刊物上传播,中国的主流摄影媒介几乎对它持视而不见的态度。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了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的常客。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

1960年代以来,摄影以一种水银泻地般的姿态融入到当代艺术中去,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无法剥离的重要部分。……当代艺术已经由衷地接纳了摄影,不耻于摄影的渗入,而摄影也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它自身仍然富于活力,而且也给其他艺术样式注入了活力。

——顾铮《世界摄影史》





刘铮 三界

1996-1997年作

摄影

35×35 cm×12

出版

《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 P290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巴黎·北京》 P139 卡丹艺术空间 2002年版

《20世纪中国艺术史》 P1060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新艺术三十年》 P433 Timezone8 2010年版

《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 P344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年版

展览

2002年 巴黎·北京 卡丹艺术空间 / 法国

该作品出现在吕澎编著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观念摄影相关章节中
被认为是中国早期观念摄影的先锋代表
在《工人日报》担任摄影记者的几年中,透过对新闻报道和现实之间真实关系的体会,形成了对于社会生活中各种真假关系及人性本身的冷静思考和怀疑。而这一切,都构成了其摄影创作的观念出发点。
(点击图片看清晰图)


刘铮早期的代表作品《三界》系列,用黑白两色拍摄了各式各样的京剧演员,以高度象征性的方式表现了的“天堂、人间、地狱”三个层次。这些照片中所上演的京剧主题有“西游记”、“红楼梦”等传统名著,以及诸多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但无一例外都是虚构的传说、小说故事,无人能证明其中的真实性。在这里,模特们画着精致的妆容,戴着繁丽的京剧头饰,却几乎全都赤身裸体,摆出妖娆妩媚的姿势,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诠释着曾经那些古老的文本。模特用身体姿态展现出人性中原始的欲望本能,但黑白的颜色恰恰掩盖了这份欲望,不仅没有了色彩所附加的诱惑力,惨白的人体和灰黑的背景反而使整个场景给人带来幽森和可怖的气息,以及模糊而荒诞的不真实感。
(点击图片看清晰图)


在观念摄影中,艺术家具有主观导向性,摄影是表达其主观意图的语言工具,拥有了揭示社会生活的诸多可能性。与传统摄影的隐喻不同,观念摄影的主要表达特征是讽喻,它颠覆和拆解了隐喻,嘲弄、戏拟真实。

摄影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手段,更多的是表达我的看法。

——刘铮



从《三界》开始,刘铮试图表现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关于真假的试验。首先,戏子在画上戏中角色的妆容后,他便失去了自我的表情,只能全力表现着角色的喜怒哀乐;其次,穿上戏服后,戏子无法随心所欲地做出动作,只能跟着乐曲唱跳起舞,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动作和舞步。在妆容和服装的掩盖下,真实的戏子和虚构的角色合而为一,那么仅有妆容而没有穿上戏服的人,便是介于戏子与角色之间的荒诞。此外,在保守含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原始的本能欲望被太多的规制礼节深深地压抑着,而照片里赤裸的身躯正像是摆脱了繁复束缚的赤裸本真,是对真实和自由的探索。



张巍 人工剧团之不知名妇女肖像

2012-2013年作

数字影像 AP1/2

70×70 cm×6

出版

《人工剧团》 JZZP出版 2014年版

展览

2012年 个人技艺的新摄影——李俊、林舒、螽斯、张巍四人作品展

谷仓当代艺术摄影馆 / 兰州

2013年 造像——张巍 百年印象摄影画廊 / 北京

2014年 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 / 西双版纳自治州/ 云南

2014年 人工剧团——张巍作品展 元典美术馆 / 北京

2015年 张巍——人工剧团 日内瓦摄影重心艺术 公共画廊 / 日内瓦

奖项

首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入选作品 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
出版物封面


与其说张巍是位摄影者,不如说他是一位以摄影的方式制造虚拟图像的人。再纪实的摄影或录像,都不是客观物象本身,因为镜头充满着机器和人的种种局限,影像生产技术也毕竟只是客观物象的替代物、虚拟物。但摄影因为和客观物象的接近程度,比绘画要“逼真”的多,也比绘画要方便、快捷的多。张巍从画家转型为摄影艺术家,拿起相机和鼠标,驱动他的主因应该是旺盛的表达欲,而不是对画笔/颜料、相机/胶片本身的迷恋。

关于戏剧的情结来源于我的家庭。我居住的剧团大院充斥着各类扮演与观看,剧团生活丰富了我对古今中外各类角色的认知。可伴随着时代的变革,戏曲在悄悄地进行着变化——逐渐在传统的、地方的、民俗的文化艺术中引入流行、时尚以及外来的内容,相互交杂糅合,呈现出一种混杂、荒诞和无序的快餐审美。这种审美触及到了文化的底线及我的体验边缘,却使我产生了对它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剧团,它发生在这个时代的任何角落,理清这种变化是我在创作《人工剧团》这组作品之初的目的。

——张巍



《人工剧团》系列应该说是张巍个人创作的里程碑,张巍用拍摄的数百位籍籍无名的普通人的图像素材片段经过计算器图形处理软件的拼合再造出很多具有极高辨识度的大众明星和政治人物的巨幅肖像,还尝试着再现出中世纪欧洲经典油画的人物形象。艺术家正是意图在观者看得到的“真实”与背后图像生产的荒诞之间建构一种矛盾的逻辑。张巍的作品强烈地揭示了当下这个由化妆术、整容手术、专业拍摄、计算器图像处理合谋构建着一个广泛传播却拒绝真实的荒诞世界。而《人工剧团之未知女人的肖像》中对古典油画经典女性形象的再现,又体现了艺术家针对美术史的全新视角的解读和思考,是艺术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艺术史上的大师和经典致敬的方式。
展览海报便是用的这套作品其中之一


从张巍这几年制造出的大批图像来看,张巍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和生存体验,他有很多体验和思考,在积极寻求表达、传播、交流的方式和渠道。但他懂得“魅力”的重要性——这些沉重的、令人不悦的、劳神费心的观念,如果以直白的方式出现,很可能让人望而却步。当把它们掺和在富有直观吸引力的感性形式中时,才可能被吸收、消化。
其他精彩拍品

三大版画巨匠齐现春季拍场:古元、黄永玉、徐冰

何多苓画列夫·托尔斯泰

李青《互毁而同一的像·交尾》

黄宇兴《环形剧场》

陈荫罴专题

刘溢《石榴》&《贵妃醉酒》

王音《月是故乡明》

周春芽《山水精神》&《枇杷树下》

谢南星《十滴泪和十个自扮像》

张晓刚《大家庭 No.7》

吴冠中专题

具体派回归

刘炜《风景》

刘开渠《马克思 恩格斯浮雕像》

村上隆《MPGMP 1960-2011》

藤田嗣治《相依》

刘小东《脆弱小绳》

刘小东《信仰》

刘海粟《翡冷翠》

冯法祀《控诉会》

余本《老榕树》

尚扬专题

王怀庆《立定1&2》

靳尚谊《塔吉克姑娘》
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
艺术品价值评估/艺术品收藏投资咨询/艺术品展览策划

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将竭诚为各位藏家及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加专业与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让艺术成为美化生活的亮丽色彩。

分享艺术之美好·共享艺术之盛宴

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面向全球征集油画、雕塑等各类现、当代艺术作品。


    关注 保利现当代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