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瑰宝——藤条茶

 

许多村寨的老荼地里可看到一种形态奇特的茶树,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



许多村寨的老荼地里可看到一种形态奇特的茶树,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艘低垂柔软的姿貌。

这种树上尽是长藤,叶片很少的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在叶型及条索形状方面并无特别之处。一般茶客即使喝到藤条茶,也不会觉得这和非藤条茶有什么不同。藤条茶是一种茶树的养护、采摘方式,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
藤条茶,是茶树的养护方式,其原理类似果树养护的“疏花蔬果”。从茶树可以采茶开始,每次采摘鲜叶,除了枝头顶端上的二、三芽予以保留之外,其余所有枝叶一律捋掉,这样采摘下来的茶梗都带有“马蹄”。(而台地茶的采摘通常都是掐尖法。于是乎,人们便常常根据茶梗的“马蹄”来判断茶叶是否采自古树。那位大师批评人们为了突出古树而故意“采马蹄梗”而扯下树皮,其实是这位大师不懂得藤条茶的特性而已。)等到下一拨采茶,顶端新发芽叶仍然是留下三、二个,其它全部采下,每个采茶季都如此循环操作。如此这般,枝条每年都会向顶端长长一点。年复一年,茶树的主干和主要岔枝都是裸露状态,像柳树条一样得看起来就是树枝曼舞,反倒不怎么显叶子。“藤条茶”的名字就自然得来了。以实际来看,一棵藤条茶的茶树成型,最起码要三十年的养护时间才可以初见端倪。
茶芽发出时长在每根主藤和岔藤顶端,一根藤条上只有两个芽,每个芽头都圆实肥硕,茶农采摘时只采一芽一叶,留下一芽第二轮再发再摘。这种留采法单产很低,但采下来的鲜叶很嫩很规整,无老梗老叶,晒干后一个个芽头茸毛厚密,颜色银亮。散茶条索肥大显毫,做成七子饼,饼面银光闪烁,做成沱茶,外表尽嵌银丝,美伦至极,人见人爱。
另外,养分被集中输送到顶端的叶芽,同时水分也不容易流失;茶树叶片受光、受风乃至受雨都非常充分、非常均匀。此两点直接影响茶叶的内涵物质之丰富程度、滋味、香气、韵味。
第三,防止茶树一味长高,易于打理、易于采摘。茶农采摘鲜叶时,只需把枝条拢在一起,便可以方便地采摘到更多的鲜叶。相对于高大乔木茶树,鲜叶的采摘效率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呢!
以上三点,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可是从这三点不难看出,藤条茶就是紧紧围绕着云南茶山的自然状态、茶树生长方式、普洱茶特性等方面,智慧而出的养护方法。


    关注 微语茶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