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并应对暴力袭医者

 

导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张海音教授认为,在现阶段,医务人员如果有更多的防范意识、识别理解能力和...



导语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张海音教授认为,在现阶段,医务人员如果有更多的防范意识、识别理解能力和应对经验,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新闻资讯

NEWS





2014年3月7日下午,在《医学界》传媒主办、步长制药协办的医患沟通和极端事件预防研讨会--暨和谐医患关系新探索第一次会议上,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张海音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就暴力袭医者的心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不少如何避免和应对极端暴力事件的技巧。以下是精彩发言摘要:
国家卫计委官员非公开场合提到去年全国几十起经过鉴定的引发关注的暴力袭医者中40%的人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希望心理卫生领域专家能深入研究并提供应对策略。

提到心理障碍,人们往往马上和精神病、疯狂失去理智等划上等号,其实其中只有少部分心理障碍在发作时是没有行为责任能力的,而大部分应该和普通人一样被对待。

尚未引起整个社会和医务人员足够重视的躯体化症状在温岭袭医案中非常突出。所谓躯体化症状就是患者各种躯体不适主诉非常痛苦强烈,这种感受是真实的,但无法用肉眼和实验室检查确认。所以患者往往感到自己这么难受怎么会查不出病来?各种医疗措施怎么都缓解不了痛苦的症状?有时甚至还更重了?而医务人员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没什么器质性病变最多是轻度炎症或轻度肥厚或轻度萎缩等,不至于这么难受。实在要解决痛苦最多也就对症治疗一下。

患者一般都很难接受自己的症状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一种症状,因为人们倾向于认为心理障碍不是“真正的病”。事实上,心理障碍也是真实存在的疾病,也是很痛苦的。如果还有个性敏感、偏执、冲动等因素,再加上社会因素(经济困难、不公平等),在无助、绝望、愤怒等情绪支配下,会毁灭一切地用暴力指向医务人员。医疗体制、转型时期社会风气等社会因素在此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医务人员如何面对

无法要求医务人员在繁忙的诊疗工作中能快速预测谁会暴力袭击,怎么做都无法一定会避免暴力袭击,这个要靠法制等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的基本安全。但在现阶段,医务人员如果有更多的防范意识、识别理解能力和应对经验,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1识别理解



临床经验丰富的各科医生往往能判断出,如果一个患者的主诉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很大的差距,经多次反复检查后仍然不能相信,不断变换专家,甚至不断变换医院,并进一步要求医生采取措施能快速解除痛苦,需要警惕是否是心理障碍的症状。

2应对技巧



各种躯体症状痛苦的感受是真实的,需要共情地回应。千万不要因为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否定患者的痛苦感受。

解释医学仪器检查在明确症状原因方面的局限,明确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也可能无法达到患者的期望。在此前提下和患者讨论接下来怎么办,征求患者意愿是否愿意去心理科咨询就诊?并对心理障碍作相应的解释。

如果医务人员感觉到患者有疑虑、误解、敌意等负面情绪,医务人员直接把它说出来和患者对质,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有时候医务人员沟通交流过程中内心会莫名烦躁无力甚至愤怒,这是正常的。善于从自身的感受去理解推测对方内心也是这种体验,会潜在地互相传递影响。

3自身保健



识别心理压力:经常体验到极端的负性情绪,睡眠食欲改变及各种生理不适感、对人对事看法改变、人际行为改变都是心理压力积累职业倦怠的信号。出现这些表现是正常的,一般人都能承受和适应。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天天心静如水很坦然。

采取适合自己个性和环境允许的方式宣泄压力。工作永远忙不完,但总要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

在感到安全信任的场合表达自己内心极端的、负性的情绪、想法和困惑,可以发现同事们的感受和困惑都是类似的,可以被接纳的。

在团体中经常互相支持交流非常重要,既能表达困惑和负面的东西,互相之间正面积极的言行也能得到肯定和鼓励。团体成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过程本身就很能释放压力。医院管理者可以积极支持请专业心理工作者给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张海音心理空间
微信公众号:haiyinz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关注 张海音心理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