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酱油果 莫让果面有露水

 

近期,很多菜农反映,西红柿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酱油果。所谓的酱油果,就是在果实表面产生褐色斑纹,多集中在果肩凹...







近期,很多菜农反映,西红柿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酱油果。所谓的酱油果,就是在果实表面产生褐色斑纹,多集中在果肩凹陷处。据了解,酱油果产生后很多菜农虽使用了不同的药剂,防效也大打折扣。这是为何呢?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采集了多个酱油果进行了镜检,通过镜检发现,导致酱油果产生的病原物为疫霉菌,可在果实表皮中发现卵形或近圆形、无色、具乳突,基部具短柄的孢子。由此可以判断酱油果是疫病引起的。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同一个棚室中前脸处的发病率要高,而不同的棚室,湿度大的发病率要高于湿度小的棚室,同一果实上,在果肩高处发生少,而凹陷处发生多,当果实表面干燥时发生少,果面结露时发生多。这也契合疫病的侵染规律,疫霉菌在80%-100%的湿度,15-25℃的温度条件时可形成快速侵染。

由此可见,酱油果的产生是因为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果实表面存在结露导致的。因此预防酱油果首先要做的不是使用何种药剂,而是要将棚内湿度控制好。特别是平畦栽培、无地膜覆盖并且通风不良的棚室,更要采取多种降湿措施,如在后墙撒石灰、在操作行覆盖粉碎后的秸秆等等。

关于湿度控制,浇水很关键,日常浇水要避免按天浇水,因为一旦根据天数浇水,很可能出现一次性浇水过大,湿气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那么果面在反复结露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病菌侵染。在预防酱油果产生这一方面,使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的棚室发生率要少于漫灌棚室。

在药剂防治上,氰霜唑、烯酰吗啉、霜脲氰、丙森锌、吡唑醚菌酯、甲霜灵等对疫霉菌均有防治效果。在喷药时建议采用两种复配的方式进行,即保护性和内吸性药剂兼具,可通过添加有机硅的方式来提高药液在果面的分布效果。

还是那句话,防重于治。一旦果面上出现酱油斑,则难以改变,所以在控制好湿度,防止果面结露的基础上,配合喷洒药剂进行保护,则会大大降低酱油果的产生。

目前,菜农之家联合社在寿光9个镇街开设30个分社,菜农购买农资可去以下分社购买。

古城街道:弥香苑杨庄分社、刘家庄分社、北孙分社。化龙镇:李家分社、信家桥分社、后王分社、城南分社、前王分社、高家分社。上口镇:南楼老庄分社、郎家南邵分社。田柳镇:唐家庄分社、王高三分社、邢姚一分社。文家街道:桑家营子分社、马店分社、王家大庄分社。孙家集街道:泽科分社、齐家分社、三元朱分社。稻田镇:崔西分社。营里镇:中疃分社。纪台镇:玉皇庙分社。


蔬菜上了病,就离不开打药,有没有一个好东西,既能减轻菜农的劳动又能使打药效果倍增,这就是联社推出的打药神器——全自动智能喷雾机。详情请戳阅读原文查看


    关注 菜农之家联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