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 大悲境界】

 

编者按:上周与您分享了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八讲第三节,法师谈到四大五蕴的身体、宇宙万有,都是...





编者按:

上周与您分享了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八讲第三节,法师谈到四大五蕴的身体、宇宙万有,都是假借来修道用功的,它本身是需要假合众缘而成的。我们应该有一种感恩、恭敬的心情,对假合众缘而成的万物,包括对我们自己。

今天继续与您分享百法开示第八讲第四节。在本节中,法师谈到大乘小乘,在于自己的发心。我们自己成佛、用功,要去培养不舍一切有情的大悲心,大悲众生就是大悲自己。要做到对一切众生生起大悲心,只有真正通达我空、法空 。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八讲·第4节
 世亲菩萨《大乘百法明门论》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大正藏》第31册,第855页

讲|学诚法师

有些人说:“我自己学一些佛法,自己受用就可以,当个自了汉,不用学那么多。我空、法空、大乘佛法,我也做不到,也不学那么多。”大乘小乘,不在于经论的本身,是在于我们自己的发心。我们发大乘心,那就是大乘;发小乘心,学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小乘的法;大乘发心,学一切法都会变成大乘法的支分。

比如四念处——小乘的四念处,大乘也可以用,大乘的法就包括了小乘的法。关键就是我们怎么发心,所以是从发心方面来论大小乘的。那这经论的大小乘,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部经是弥勒佛讲的,它是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的大乘,不是我们的。我们学了后,是不是、能不能变成大乘,这才是比较关键的问题。

大乘,我们常常讲菩提心、广大愿,悲愿,愿跟行,愿心、行心,大悲,大悲心。大悲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要救度所有的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要救度他们的痛苦大悲,不是说因为众生有苦,所以我们需要悲心。大悲众生就是大悲自己,就是自己大悲,就是我们自己要有对一切众生的那种大悲心。我们自己成佛、用功,要去培养这种大悲心。并不是说外面有那么多的众生,有那么多事需要我去大悲,那这个法都用错了。

地藏王菩萨讲:“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过去常常有人问:“那众生那么多,度不完他就不成佛了?”无量无边的佛菩萨,包括我们修行,大家都发这个愿,所有的众生又不是靠你一个人去度,又不是地藏菩萨一个就能度完。但是你必须要发这种心,你才能成佛。就是你的心对所有的众生是无分别的,那这些众生是否与你有缘,是否能接受,他同你有没有业障,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是你自己发心的时候就有区隔,这些人我要去大悲,那些人我不给他大悲;这些人只要给他小悲;那个人、那些人不给他慈悲,这就不是佛法。

大慈悲心绝对是不舍一切有情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得到,你有没有来培养这种能力。那么你只有真正通达我空、法空,否则绝对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因为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有种种的障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去给人家帮忙,不一定人家都说你好,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有时候可能会相反,你越给他帮忙,人家越会讨厌你,越会嫌你烦,都是有可能的事情,不一定是好心就可以。但是不管别人嫌不嫌你烦,你都有大悲心,那就是一种境界。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八讲第四节

讲于北京龙泉寺德尘居

2009年5月30日

寺 院 宗 旨
以见性为宗,以戒律为基,以净土为归。
 
修 学 宗 旨
建立和合僧团,严持出家戒愿。
学法入佛知见,专精老实不变。

见性安住不乱,妙用慧照现前。
僧宝人天典范,行为定要端严。

慈悲智慧利生,不可恋慕世缘。
修行清净无染,名闻财色不沾。

听经念佛为本,远离盲修杂练。
为众做佛向导,共圆菩提大道。

得道就在当下,不可心外求玄。
无住即是本圆,无念即见佛面。

离相是真出家,心净极乐便达。
五经一论为依,信愿持名为行。

念佛成佛简单,还靠信愿做伴。
借鉴祖师经验,此生成佛圆满。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大悲古寺官方网站:http://www.dabeigusi.com/

大悲古寺客堂电话:0412—3352135

大悲古寺官方新浪微博:大悲古寺官博



    关注 大悲古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