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巧练间歇【确定强度篇】

 

在使用AMBIT3的间歇训练前,先要学会确定适合自身的训练强度。...



撰文:冬狗

导览

本文由热心跑友“冬狗”,在阅读了Suunto颂拓公众号的间歇训练教程:应用 | 间歇跑可以这样练,将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出来。

文章较长,为了方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内容,我们将其分为2篇:

一、确定训练强度(每一个训练计划都不是盲目制定的,首先要确认适合自己的强度区间):这里举例了4种方法:1)VDOT、2)主观感受评级、3)最大心率/储备心率百分比法、4)构建数据框架

二、建立训练计划并使用(详细介绍了间歇训练的创建过程,并附带8个备用训练方案建议):1)训练计划编辑举例;2)训练计划练习题;3)训练计划的使用(同步到表上的操作步骤):3.1)如何同步;3.2)手表上的使用

确定训练强度
在制定间歇跑计划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以怎样的速度进行间歇跑?”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当前能够承受的跑步负荷,从而更准确地制定训练时的配速。

衡量自身能力的数据有许多类,如VDOT打分,主观感受评级,最大摄氧量百分比、最大心率百分比等。

以下对每种数据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分别做介绍。(实际运用时选一种适合自己的即可)

1)VDOT

VDOT是由Jack Daniels和Jimmy Gilbert两人共同研发的系统,根据运动员在一次比赛或测试中创造的具体时间,推算出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的得分值,并以此对运动员跑步能力进行评估的系统。对于每个VDOT值,都有五个区间所对应的速度,分别为Easy(轻松)、Marathon(马拉松)、Threshold(阈值)、Interval(间歇)和Repeat(重复)。
因为VDOT的测量体系已十分成熟,故相关数据可以轻松获取,最直接的方式可百度“VDOT”或“耐力网”,词条的第一个网站是耐力网,在“跑力检测”界面中可以测量;或者搜索app“耐力网”,下载其app,即可在手机中测量(真的不是在做广告,这确实是最直接的方法),在检测界面中选择对应的跑步项目,如全马、半马、10km等,输入对应的最好成绩(只要有一个数据即可),便会得出对应五个区间的配速数据。

对于手机app,也是同样的操作方式。


在使用VDOT时需要注意两点:

其一,由于输入的数据是我们当前的成绩,得出的配速是我们的当前状态,如果要有所提高,则需要将跑力值上调2至3分,倒推出对应的配速作为训练配速。

以我自己为例,马拉松PB333,对应跑力值为44,为了达到训练效果,我可以使用跑力值为46的各项配速,从而让自己在训练中得到提升,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把跑力值提升太多,使得训练超负荷。

其二,虽然跑力值可以由各种跑步项目算出,但计算跑力值的跑步项目若与目标训练项目相差较远,则参考价值会打折扣。

简单地说,比如:虽然我的马拉松跑力有44,但5km却不一定有44的跑力。因此如果我在进行5km训练时使用马拉松跑力得出的数据,可能会与实际能力不符。
将当前自身跑力提升2、3分,推算出训练目标成绩


2)主观感受评级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是指通过运动员在运动时对主观体力感觉进行评级,从“非常轻松”到“极度困难”,共分为10级。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


为了让主观体力感觉能有更好的应用,不同的主观感受会用强度区间进行对应,以对具体的运动状态有更具体的描述。
3)最大心率/储备心率百分比法

心率是除了摄氧量意外最主要的测量数据之一,也是当前普通跑者能够较为容易获取且能够科学规划的测量数据,一般来说,只要知道了自己的最大心率,就能计算出各个训练强度所需要对应的心率。

(有的观点认为最大心率计算出来不准,其问题在于这些观点中的最大心率都是根据“最大心率=220-年龄”推算出来的,并非实际测量数据而得,这本身就不正确)

储备心率则是在最大心率的基础上,根据到每个人的安静心率不同而进行修正,从而计算出来的心率百分比,由于其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性更高,因此成为了比最大心率更为有效强度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于非运动员群体)。

其公式为:目标训练强度心率=目标训练强度百分比*(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

就VDOT而言,其五个区间所对应的心率为:
计算最大心率与储备心率都可以通过SUUNTO AMBIT3获得,最大心率主要通过选取在剧烈运动时所出现的最高心率(可通过记录平时剧烈运动的数据,或者专门安排一次短跑测试),而安静心率则可通过AMBIT3的“恢复—快速恢复测试”来获得。相关链接:SUUNTO应用 | 恢复,能让我们跑得更好

4)构建数据框架

在知道以上测量方法以后,是时候建立自己的基础数据了。

以我自己为例:全马333,最高心率200,安静心率56,计划训练的跑力为46。

在使用以上方法,经过一系列计算后,可以得出如下一张综合表格:
有了这张表,不管是心率、配速、强度、还是训练方法,都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应用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加上运动状态与运动环境的不确定性,各项数据在吻合时难免会有偏差。

例如:我某次训练中在以4′33″的配速进行阈值训练时,虽然心率只有168,但主观感受可能达到了5b。

因此在数据的运用时,不应强求各项数据能达到一致,而应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主要数据,并围绕主要数据,结合其他方面的数据进行参考,来实现训练强度的精确定位(从表中可以看到,如果都是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最大心率和储备心率算出来的心率区间差别并不大)。

内容由作者摘录,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下一篇,将重点介绍Movescount APP端的计划制作与使用,敬请期待!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Suunto颂拓官方订阅号,获得更多新品资讯
发送关键词获取产品使用指导


    关注 Suunto颂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