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园遇见茶

 

在达园遇见茶,邂逅爱茶的你,这是茶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达园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一曲离骚一碗茶,
个中真味更何加。
香消烛尽穹庐冷,
星斗阑干山月斜。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当人们还在睡梦中呢喃,达园早已是一片生机了。南湖上天鹅悠闲地凫水,小山坡上虫儿们浅吟低唱,花丛中氤氲着饱满的香气,一阵风吹来,竹林发出簌簌的响声……宾客在园中漫步,一步一景,一步一色,一步一形,一步一态。此时,若有一杯清茗,邀三五知音,抚一曲古筝,那便真是人间仙境了。 

祥缘阁,达园人又将它唤作“茶舍”,不仅因为这里临湖而建,满眼尽皆绿意,是宾馆烹茶以供宾客之所,更因为在这里很多人因茶结缘。



王丹,这个来自陕南的姑娘,有着如茶一般浑厚天然的嗓音,她的家乡盛产午子仙毫,因此深深迷恋上茶道。2010年,宾馆曾派她远赴福建岩茶产地——南平武夷山学习茶艺,每日与茶农一起劳作,以茶为伴,开启了自己的茶道人生。
茶道



香道




焚香,表达茶人对茶的尊重、对茶神的恭敬与感念、对茶器茶席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禅的感悟。袅袅的轻烟与似有还无的香气给茶舍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茶以口入身,香以鼻入身,在这样内境与外境相契合的状态下,在一丝不苟的仪式中,泡茶者自然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追求,品茗者亦能通过品味每一款茶,品味人生中的苦涩甘甜种种不同滋味。 

水,成就了茶的精华和魅力。“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为了得到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人们肩挑、手提、背扛,深谙茶道的苏东坡也曾半夜临江取水,留下了“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的诗句。《红楼梦》中的妙玉,煎茶所用的水,是冬日收梅花上的雪,用鬼脸青花瓷瓮珍藏于地下,夏日才开瓮取用。



水为茶之父,器为茶之母,一杯好喝的茶要具备很多因素,茶好、水好、器好、水温到位、出汤时间准确、环境雅致,泡茶与喝茶的人气场合拍等等缺一不可。 

银壶,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用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软变薄,爽滑犹如丝绢,此外银壶煮水还有杀菌和保健的作用。



西施壶,原名“文旦壶”。据吴梅鼎《阳羡茗壶赋》说“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名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后来改称“倒把西施壶”。西施壶的主体壶身,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的子,典雅的发髻装扮出倒把,更显得成熟与华贵。



柴窑茶叶末釉。《古窑器考》中记曰:“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足多粗黄土,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也有红茶的醇厚滋味。阿里山乌龙茶产地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花香明显,滋味醇厚。

清初王草堂《茶说》:“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





陈年普洱,品性温和,既不似绿茶清寒,也不似红茶浓烈,独具陈香、醇厚、味甘滑的风韵。在许多人眼里,它是一种带记忆的茶品,在经历了岁月的尘封和命运的沧桑后,变得老成持重,品饮它们就像是在品读历史和解读尘封与遗失的往事。



泡茶,是水和茶叶的爱恨纠葛,水温与手法的默契配合,让这一片片神奇的树叶瞬间沉底又随即漂浮上来,茶叶的经络一点点舒展开来,娇羞褪去,优雅再现,留下一阵质朴的香气和回味无穷的茶汤。



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在达园一隅,古老的茶艺依然存活着。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严格的茶道要持续2个小时,姑娘们一遍一遍地,优雅、朴素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为忙碌的你剪辑下难得的一段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乌龙茶的冲泡别具一格,一般先将茶壶、茶杯分别入盂,用开水一一冲烫洗地,尔后,壶内置半壶以上乌龙茶,即以滚烫开水充至壶口,用壶盖拨去表层白沫,并加盖,以保其香。再用开水从顶部冲下杀菌保温。略等片刻,提起茶壶巡回注茶水于小茶杯中,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普洱茶的冲泡则无须特别的工夫和技巧,冲泡前用沸水温壶,冲泡时先润茶,将茶置于壶中,冲入沸水后轻荡壶,快速倒去茶水不饮,此后普洱的风格韵味更纯。



喝茶,是追求一种精致生活。

沏一杯茶,静静坐下,思绪在茶香中慢慢沉淀……

轻抿杯中的香茶,看茶叶在杯中舒展、轻盈与曼舞。

中国人认为,茶如人生,苦尽,甘来。



泡好的乌龙,香气浓郁、味厚醇爽、入口生香。品茶时,不能一饮而尽,而应拿起茶杯,先闻其香,后品其味。一旦茶汤入喉,便会感到口鼻生香,润喉生津,“两腋生风”,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普洱茶愈陈愈香,逾年随着时间推移和缓发酵,这杯普洱是餐饮部王伟的珍藏——1990年的普洱,内香潜发,活力释放,味醇韵正,胜绝他芳。

红褐色的茶汤浓厚醇和,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用心品茗,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 

茶,人处于草木之间。茶之色、之香、之味,在茶本身之中,亦在喝茶的方式里,茶对于人精神的抚慰,也是在饮茶之中方能获得。

茶道,自然谦和,讲究四谛“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是灵魂能以奠立和实现的凭藉,“和”因“静”而生,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

“怡”是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相守,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



采茶人、泡茶人、饮茶人,他们的命运因为一杯茶连接在一起。真正的茶人,深知这茶香的源头,其实不在双手,而在心间。品茶,就是品味一种人生。

在达园遇见茶,在达园用心品茗,在达园体味宁静。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


    关注 达园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