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线上的创业蓝海

 

创业和马甲线养成哪个更容易?...



随着“互联网+”大潮席卷整个传统经济领域,健身行业成为了这波潮流中最早觉醒的新兴行业之一。2015年可谓是健身App的爆发元年,各类健身App进入到大众视野,健身App应用市场已经被创业者视为开疆拓土的新蓝海。

健身之风还能吹十年?
资深健身行业从业者认为,运动健身不是人们的心血来潮,而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们观念的根本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判断,健身之风不是百米跑,未来十年都是风在不断加强的时间周期。

中国的城镇化过程推动了较为成熟富裕的社会结构的建立,经济条件改善的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自我健康的重视也在不断加强。此外,中国的消费群体正在日益趋向年轻化,90后甚至00后已经发展成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这批消费群体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愿意花费更多资金在自身发展上。有调研显示,在黄金时段爆满的健身房里,00后的面孔已经非常常见。

此外,社会环境也为运动健身创造了条件和空间,培育起良好的健身氛围。从大众参与感来说,全马、半马这些赛事已经向公众开放,同时 Color Run 这样更为轻度的赛事更受到了大众的欢迎,每年业余的赛事数量也正在增加。在国家政策上,“全民运动”也为整个大众体育事业兴旺打入了一针“强心” 剂。

(北京Color Run资料图)
层出不同的硬件、软件产品激励了人们的健身热情,使得健身行为更加日常化、大众化。iPhone自从 5S 之后,加入了传感器,可以直接记录运动曲线,小米79 元的手环更是将计步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大众化,当然还包括像“乐动力” 这样的产品,都将运动概念泛化了,而且拉低人们参与运动的门槛。

另一个健身浪潮到来的证据是运动装备的普及和知名度的提升。如今不仅在淘宝网站上有大量的平价运动装备店铺销量惊人,国外的传统运动装备高端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日益提升。以New Balance品牌为例,在2008年的时候,New Balance在全球市场几乎还找不到任何可以标榜的竞争力,而现在它几乎与Nike 和 Adidas齐名。这背后最大的推力就是 “平民” 视角的运动,而非运动员水平的追求。

紧随着健身浪潮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专业健身场地的严重短缺问题。在人们讨论健身市场的时候,更多的聚焦点是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很少提到,更不用说三、四线城市。据统计,中国目前的场馆数量在180 万,但其中有 60 万个使用意义价值不大,而其中完全开放使用且有预订的场馆数量只有11 万个,其中 6 万个健身场馆,剩下的则被羽毛球、游泳所瓜分。而在剩下的110 万个场馆,属于教育、体育总局以及政府的比例超过70%,而他们从目前来说都是不对外开放。这些数据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更为惊人的数字:在中国,每个人只有1.8 平米的运动场馆面积,而大家真正能够使用面积只有0.2 平米。同时,即便是健身会所遍地开花的一线城市,鱼龙混杂的教练和高昂的会费也令人望而却步。
(中国运动场地及人均运动面积数据图)


问题存在的地方也是商机的扎根之处。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已经习惯用手机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各式各样的健身App由此应运而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健身App解决了场地受限、时间碎片的问题,很快受到健身爱好者的青睐。
群雄并起,资本看好
相对来说,健身App创业门槛较低。短短几年的时间,这片领域已经群雄并起,各有特色。
1

KEEP:以教学视频为主打



(“KEEP”App截图)


KEEP在已有的健身App中称得上脱颖而出。在2015年互联网健身App用户量、口碑、使用率中,KEEP都表现不俗。这款App以健身教学视频为主打,外建健身社区。视频教程以“小白”健身爱好者为主要对象,根据不同的健身目标设计出各种针对性的训练课程,每一次训练时间由1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充分考虑到了时间碎片化的问题。为了增加用户的粘度,KEEP建立了健身社区来使健身变得可互动化。每个训练课程结束当天,都有一个“打卡”的分享环节,这也间接的是一种督促。“打卡”之后,程序会显示有多少人完成了这个训练,还可以打开来看其他人锻炼后的吐槽、自黑、共勉,还有“福利”——来自美女用户秀身材的自拍照。在这一套“组合拳”的作用下,KEEP自2015年2月上线至今,已经拥有2600万的用户量。

KEEP一路的融资可谓是顺风顺水。在2014年11月,产品尚未推出,KEEP已获得泽厚资本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2015年3月获得Ventech(银泰资本)和BAI(贝塔斯曼)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的2015年7月,又获得GGV(纪源资本)领投的1000万美元B轮融资,BAI和Ventech进行了跟投。
2

火辣健身、FitTime:以社交与切入口

(“火辣健身”App截图)
火辣健身与FitTime是健身App应用领域中社交属性最为突出的产品。火辣健身是将健身社交化作为产品卖点的代表,甚至被视为健身领域内的“陌陌”。社区内的妹子颜值高身材好,图片上打着“约”的标签。火辣健身并不以科学、高效的健身为重点,而是旨在提供一个针对特定人群的社交平台。

("FitTime"App截图)
FitTime可以被视作健身领域“图片社区”的先驱。其“打卡必须发图”的功能设置,强迫用户不断地贡献图片,目的在于不断强化自身“社区化”发展。重视打造平台内意见领袖和推出“健身干货”,有意通过平台内的健身明星进行更深层次的用户粘合。

火辣健身是互联网健身领域中融资和发展较快的项目之一,几乎与KEEP齐名,在天使轮、Pre-A轮、A轮共获得8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在今年年初又获得更大数额的B轮融资;此外,FitTime于今年2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前,FitTime在2014年1月完成来自真格基金及险峰华兴的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同年7月获得经纬中国的150万美元资金青睐。
盈利之路路在何方?
健身类App看似发展地如火如荼,也受到创投资本的青睐,但仍然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盈利受阻等现实困境。

在苹果商店中输入“运动”二字,共有3045个应用弹出。其中,既有专注于跑步和健步的“咕咚”、“悦跑圈”等,也有专注于女性减肥或男士健身指导的APP。很多健身类App的功能、页面设计都较为雷同,有的甚至互相抄袭。而大多数健身App的功能都是记录、社交和线下健身,如果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创新,App很难获得用户粘度,甚至会被用户放弃使用。

(Appstore里的运动类App)
而创业者最为头疼的是盈利问题,目前健身类APP盈利方式有四种:付费应用、内购买模式(应用免费但特殊功能收费)、广告盈利和运动厂商品牌推广,其主要的盈利方式是付费应用和广告盈利。

付费应用界面较为精致,同时流畅的操作、贴心的细节、完整的功能要远远甩免费应用一条街。可是国内对付费应用的购买意愿和接受程度仍然较低。所以虽然付费体育健身类APP产品本身很优秀,但是厂商在用户群体选择的时候便损失了极多的潜在用户。

广告盈利则是健身类APP最大的盈利手段,但是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屏幕大小影响广告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健身类App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些通过APP来获取健身信息,通过文字、动图、视频等方式学习运动技能,专注良好的社交环境的用户,对于广告的容忍程度要远低于其他种类App,一旦广告影响用户体验,那么丢失用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KEEP创始人王宁暂时拒绝了来自各大体育品牌公司广告投放的计划书。

事实上,自上线以来,绝大多数健身App都没有实现盈利。健身APP创业公司早期基本是通过“烧钱”来积累用户规模,但是一旦出现牺牲用户体验的广告,这类App并不能保证像微信、微博那样强的用户粘性。

各大人气App已经开始明确可以盈利的发展方向,绘制新的蓝图。在聚合完人气之后,KEEP打算基于健身工具和社区平台向电商转型,打造自由的运动品牌。而在资本收紧的情况下,火辣健身选择向线下下沉,构建自己的实体健身房。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互联网在体育行业和传统线下资源的妥协,也就是互联网健身的O2O形式。

(图片均来自网络)


    关注 北大创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