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修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酒中贵族   饮中君子
根植酱香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2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经典赏析

“道之以德”,用道德来教导人民,又“齐之以礼”。“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规矩,要人民的思想行动都合乎规矩,结果会怎么样呢?老百姓会“有耻且格”。既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又知道正确的做法是循规蹈矩,那就可以知过必改,口服心服,思想行动都合乎规格了。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治理天下,不能只依赖于法令,而应该以实行礼仪道德为本。如果要提倡孝道,就要自己先做到孝顺父母,要提倡兄弟友爱,就要先团结自己的兄弟。这样,天下人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自己做起来也有动力。人民的良心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发出来,不但知道恶行的可耻,决不去做,也知道善行的可敬,而去努力行善。比起害怕刑罚而不去作恶的境界高的太多了,这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所在。法律再明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空子可以钻。即使没有钻空子,也只是暂时的不去做恶,而做恶的心理还存在。长此以往积累下来,没准哪一天就会爆发出来。因此,只靠法律不能解决社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是人心,要使人心向善,就要提倡孝悌、仁义。
 本订阅号微信平台“原创你我他”栏目长期征集各位朋友的原创诗歌、

散文和对联。诗歌包括古体诗、古词、现代诗,对联可以是上下联,也可以是独联。

投稿邮箱:739492230@qq.com



轻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有兴趣参与文化交流的朋友,请进入“忆仟樽文化交流平台”微信群。(注:由于该群人数较多,请先加微信号junzirulan1718,由其拉入该群。)


    关注 爱酒忆仟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