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非科班出身的我,是如何读完上百本英文原著的

 

温馨提示文章有点长,但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温馨提示
文章有点长,但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有耐心看完的话,必定有所收获的。

我说我读了上百本英文原著,这完全没有夸张。我是个特别爱阅读的人,只要是有意思的书,不论是哲学,文学,心理学,商业,政治,历史等方面的英文原著,我都会去读。


文中的大部分图片是我用手机拍的。司各特派克是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少有人走的路》,《邪恶人性》 是非常好的书。我几乎把他所有的书都看了。
首先谈谈面对英文原著时,很多人会产生的畏惧心理。

由于恐惧纯英文版的书籍,很多人喜欢买中英对译的书。这类书有个缺点:由于人都是懒的,一旦有中文在,我们就自然而然会去看中文翻译,而且总是担心自己对英文的理解没有译者理解的正确,看几句英文,又去看几句中文。长期这样的话,你就会对纯英文版的书形成一种恐惧感。几年过来,可能你连一本纯英文版的书都没有读过。(当然,如果你有超强的自制力,面对中英对译的书,你可以只看英文部分的,个别不懂的地方,偶尔看一下中文翻译,那也还是可以的。)

这种恐惧、不舒适的状态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而且我们从小就经历并克服过。

我们小时候背唐诗,读语文课文,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是不懂的,那时我们也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我们会去问父母,问老师,但问了以后,我们可能还是不懂,于是我们就只能忍受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慢慢地,我们阅读的越来越多,我们也就在阅读中不知不觉熏陶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就越来越少了。


这是我一美国朋友从美国带给我的英文原版的书。左边是《1984》,右边是卡夫卡的《审判》。书非常精美,每本书都有一个纸盒装着。我俩都是书迷,他说他年轻的时候一年要读大约一百本书。
我还举个例子。当你进入某项对你来说全新的领域的时候,比如说金融或者互联网,即使资料全是用中文写的,别人也用中文跟你讲解,但你就是看的云里雾里,听的云里雾里。你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但当你看得越多,听得越多的时候,某个瞬间你突然明白了别人在说什么了,感到自己的理解力提高了一大截。阅读英文原著,你也要学会忍受这种似懂非懂的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你一旦感觉自己没看懂,就放弃,那你就会永远恐惧,永远看不懂英文原著。

开始的时候,读一本英文原著,如果只看懂40%,50%,那也没关系,要强迫自己读下去。你会发现,一本书你越看到后面感觉越容易,看的越顺利。因为你前面查的新单词,它们常常会反复不断的出现在一本书里。而且每个作家的写作手法不同,你适应他的语言特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看了很多英文原著以后,我仍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开始看一本书的前几页,单词句子都看得懂,但就是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那是因为我没适应那个作家的语言特点和思维特点,但等我多看了几页或一章,我突然一下子就懂了。我们看中文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感觉,拿到一本书,都是汉字,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作家在说什么。


我开始看《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时候,看了一章都不知作者在讲什么,但看到第二三章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之一。
在开始阅读英文原著的过程中,你还会遇到另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你在阅读的时候,脑子里总是自动将其翻译成中文来思考理解。比如说你看到 “food”这个单词,你脑子中立马把它翻译成“食物”来理解。那是因为我们的母语是中文,用中文思考更符合我们的习惯。你有时候会想“我何时才能不在脑子里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来理解呢“? 我想说的是,这也是一个过程。你阅读的越多,你对母语的依赖就会越少。我是在阅读了一百多本原著、看了很多电影和美剧、跟外国人打了六七年交道后,才慢慢变得不怎么依赖母语了的。我现在阅读基本可以不依赖母语来理解了,看到英文就用英文思考。但碰到非常难得东西,我还是要依赖母语,因为那是我出生就讲的语言啊。它已定格在我的思维当中了。我有个德国同事,他十八岁离开英国,他说他在英国生活了十几年后才学会完全用英语思考。

所以大家碰到阅读英文原著的这种不舒适感、恐惧感,千万不能退却、放弃,而要坚持,要学会与它共存。其实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门新的知识或技能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恐惧感和不舒适感。你之所以没学会,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智力有问题,而是你没有耐心去与这种恐惧感、不舒适感共存。而且大家会看到,无法面对恐惧、忍受不舒适感的人往往很难学会新的东西。他们总是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样的工作,吃着同样的食物等等。他们不喜欢变化,过着单一的生活。所以大家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 去迎接挑战。一个人要是总是呆在让自己舒服的环境和状态中,他又怎么能进步和成长呢?


开始看《飘》的时候,即使每页下面有注释,我还是要查很多字典,查的让人发疯,但还是坚持看完了。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英文原著。这套有注释的世界名著是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书非常精美。这套丛书大约出了20本。我基本都买来看了。
接下来,我就谈谈读什么样的书籍和一些阅读技巧。

1,你需要读你感兴趣的英文材料。如果你平时喜欢看言情武侠小说,那你就去看英文版的言情武侠小说,这样的小说欧美一大堆。如果你喜欢看肥皂剧,那你就去看美剧,把中文字幕遮起来,逼着自己去看英文字幕。如果你喜欢瑜伽,那何不去看看纯英文版的瑜伽书籍或外籍瑜伽教练的视频呢?这样既学了英语,又学到了更正宗的瑜伽动作。

2,我觉得阅读纯英文版的书籍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始的时候不要读太难的,而要读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如果满篇都是生单词,一天只能读一两页,那会让人非常沮丧,容易放弃的。

在这里我推荐一套书籍:3000词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有纯英文版的)。这套书是用3000个常用单词写成的。几乎都是改写了的世界名著。3000字的基本是大一或四级的水平。而且每页对于稍难一点的单词都有注释。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你查字典的时间,让你把注意力放到故事情节上。一旦你被故事情节吸引,你就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你查单词就更有耐心,更容易读完一本书。一旦你读完了一本英文书,收获了成就感,你就会愿意读另一本。这样就容易坚持下来了。我建议对于基础一般的人,这个3000词的可以读上十几二十本。

当你觉得三千字的对你没有难度的时候,你就可读5000词的了。5000词的也可以读十几二十本。你把这套床头灯英语读物3000词的,5000词的,读了几十本后,你就可以去读其他英文原著了。


这是3000词床头灯纯英文版读物,读得慢两三天可看完一本, 读得快一个晚上可以看掉一本。
要是你觉得上面那套3000的床头灯读物看不懂,那我就再推荐另一套英语读物---《书虫》。这套书有很多个级别,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所以不论你英语处于什么级别,你总可以找到适合你的。比如说,你觉得你现在的英语处于高一的级别,那你就买高一的读。等读了几本高一级别的,觉得自己的级别上升了,就读高二的,高三的。。。。但这套书有个缺点,就是没有纯英文版的,只有中英对译的。所以你在阅读的时候,尽量少看中文翻译,只有在很难懂得情况下才去看中文翻译。要是你看几句英文,怕没理解,又去看几句中文翻译,那是很难进步的。我前面说了,开始看的似懂非懂没有关系,坚持看下去,就慢慢会懂的。


这是高一高二级别的《书虫》英语读物
当然,如果你可以找到其他更好的分级阅读的纯英文读物,你也可以读你自己选择的。

另外,阅读英文原著最好从与我们时代相近的书籍开始。一本书籍越是古老,语言就越难理解。鲁迅距我们差不多一百年了,我们读鲁迅的书就感到有点吃力。因为我们现在的语言与鲁迅那时候的语言有了一些变化。当我们读三百年前的红楼梦时,就会感到更加吃力。英语也是一样,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化。所以大家最好从21或20世界的英文原著开始读起,然后转到19世纪,18世纪等等。

不要一开始就拿着一本莎士比亚的英语原著在那里看,显得自己有多牛逼。莎士比亚据我们现在已经有400多年了,他的原著是非常难懂的,对于英语是母语的学生来说都很难。我们不是要在别人眼里显得有多牛逼,而是要真正能获得阅读英文原著的能力。虚荣永远是人性中最为顽固的一个弱点,是成功的大敌。


《富兰克林自传》是300年前写的,而且富兰克林的写作手法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句子都很长,我当时看的时候好费力。虽然《格列夫游记》也是300年前写的,但语言要比《富兰克林自传》简单得多。

总结以上两点:1,要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2,要选难度适合自己的书籍。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书有点难找,但只要你努力,还是找得到了。万一暂时找不到,能满足一个也不错。

文/小飞飞的自我成长(简书作者)


自我介绍:作为一个阅读了上百本英文原著的人;一个对心理学、文学、哲学有着狂热爱好的人; 一个怀抱梦想经历了无数痛苦、挫折与绝望的人, 我写出的文字或许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公众号:小飞飞的自我成长


    关注 实习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