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新增版块通告及征稿启事

 

一提及“理学诗”,今人之第一印象,若勉强认其为诗,则谓“不及唐人”,不足与诗家争衡;而甚有不以其为诗,则谓“寓教于诗”,有理义而不及诗。...



【高山景行】栏目,自去年2月4日发布《改版计划》至今,对陆桴亭《淮云问答》点校及疏解工作,完成已近大半。现增设新版块“理学诗”赏析(包括词、赋、箴、铭等在内),文稿包括注释、赏析两部分。相关参阅书籍,今择取四本如下:

一、金仁山《濂洛风雅》(金华丛书本):自周濂溪至于王立斋,所录共四十八家。

二、张敬庵《濂洛风雅》(正谊堂全书本):自周濂溪至于罗整庵,所录共十七家。

三、钱宾四《理学六家诗钞》:所钞六家,分别为邵康节、朱晦庵、陈白沙、王阳明、高景逸及陆桴亭。

四、郭齐《朱熹诗词编年笺注》

一提及“理学诗”,今人之第一印象,若勉强认其为诗,则谓“不及唐人”,不足与诗家争衡;而甚有不以其为诗,则谓“寓教于诗”,有理义而不及诗。敬庵在《濂洛风雅·凡例》中提到:

濂洛诸先生,未尝以诗名也。若其性情所发,自成天律则有之,盖取其和顺英华也,不徒以声律。周、程、张诗甚尟,意为采录其雅驯者,或十数首,或一二首,是片羽吉光也,宁严无滥。朱子冲融高朗,几于陶、杜矣;龟山、河东,翕清煦鲜。与诗家争衡,宜无可弃,意为决择,未必不得一漏百叶。或曰:“谈理,奥也。他登眺应酬乎何取?”曰:“是义理之存也。真西山尝言之矣:‘三百篇,其正言者盖无几,而风咏之间,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理义也。’”

故濂洛诸老先生,作诗乃余事,且以发乎性情之正,为诗之衡准也。隋唐之世,制诗赋之科以引之,其所造就之诗人,于“格律之工,声调之巧”,自非濂洛可比之。所谓“濂洛风雅”,其志本不在此,然其中亦有足堪“与诗家争衡”者在。且沿唐人之路途,又适有以“漓性而背道,求之愈切,治之愈精,乃所溺深而去远”,其流弊实为更大!(参见张敬庵《自序》)故曰“寓教于诗”,虽“不及唐人”之工巧,然却未失把柄也。若深言之,“寓教于诗”又非以诗、教为二物,其用意乃在上承“诗言志”之传统,而渐至于圣人之“思无邪”也。

非【高山景行】成员,可申请加入本组,或仅为投稿亦可(稿件并无报酬),联系方式附后。

投稿邮箱:【高山景行|點校】淮雲問答條十三、十四

【高山景行|點校】淮雲問答條十五

【高山景行|點校】淮雲問答條二十


    关注 儒家人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