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谭 ▏成都,一座面条舞动的城市

 

这些日子事情有些多,码字的时间就少了,觉得有些怠慢了。今天一早醒来,见下着小雨,天气也是凉爽,就认认真真的坐...







舞动在成都街头的面,让别人眼花缭乱!

歌曲:最美的春天(李健)


长长瘦瘦的面条还藏有吉祥祝福之意,长瘦即长寿。一碗面加一个鸡蛋,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日祝福。



这些日子事情有些多,码字的时间就少了,觉得有些怠慢了。

今天一早醒来,见下着小雨,天气也是凉爽,就认认真真的坐下来,摆一段关于“面条”的龙门阵。
1
人们的许多饮食习惯是源于地域。就粮食种植来说,通常是北方多麦,南方多稻,于是饮食习惯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

但在南方的成都,似乎并不完全遵从这一规律。这里的人们对于面食的热情程度,丝毫不弱于北方城市里的人们。

仔细研究一下川菜食谱,你会发现其中的面条种类居然是中国菜系里最多的。

走在成都街头,你会发现一家家的面馆鳞次栉比,完全就是一副北方城市的模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实在不知道成都人为何能容忍这么多的面馆挤在一座城市里,且不厌倦且还喜欢。

也不知道成都人为何就把对饮食的热爱投放在这一碗碗的、热气腾腾的面条之上。

这实在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我无法统计,每天早上究竟有多少成都人是要吃面的。反正在早餐时间,你随便在街上找一家面馆,只要不是太难吃的,里面吃面的或等候吃面的人都是满满的。
2
我始终认为四川这个地方很是奇特,它习惯上被人视为南方省份,但语言却属北方语系,而且许多文化习俗都与南方不同,少了许多夷味。

这种不南不北的味道就有些像成都朦胧的天气,也有些像抵拢倒拐的街道,让一些初来成都的外地朋友有些为难,傻傻的难以分清。

也许弄不清楚就对了,弄不清楚的才是四川才是成都,毕竟天府之国就只有这里才是,别无分店。

其实来成都也不用搞得太清楚。

来成都,你只需懂得喝茶,多少还能吃一点辣椒,或者还能分清楚成都的各种面条,那就基本可以了。
3
成都的面条种类实在太多了,多的让人难以选择。四川本地乃至省外各地的特色面条,在这里都能找得到身影。

掰开指头数数,成都的面条有担担面、素椒杂酱面、师友面、宋嫂面、查渣面、怪味面、海味面、鱿鱼面、甜水面、铺盖面、刀削面、番茄煎蛋面……等等。

还有邛崃的奶汤面、宜宾的燃面、内江的牛肉面、资中的兔子面、雅安的哒哒面、阆中的牛肉面、广元的米凉面……等等,可以说举不胜举。

大概是都知道成都人喜欢面条,于是外省的各种面条也都汇聚于此。如兰州拉面、山西的刀削面、重庆的兵哥豌豆面和小面、陕西的岐山臊子面和油泼面……。

这简直就是在成都举办的全国面条代表大会。
4
成都的面条与其它地区的面条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味道。成都人吃面太讲究味道了。

这个味道由拌面的调料和臊子组成,程序就比其它地方的面条要复杂得多。

首先是红油制作。里面要加八角草果鬼皮香叶花椒等等,还要加香葱香菜洋葱芹菜等等,然后和黄菜籽油一起熬制。

辣椒面也是有讲究,二荆条朝天椒都是要的,合着白芝麻,之间一定是有比例搭配。

还有最后注油时的温度控制。

仅仅就是个红油就弄出这么一大堆,岂不让北方人听起来头都大,吃个面也要如此麻烦?!

这成都人也是闲适得可以。

除了红油,还有许多讲究。比如酱油,比如芽菜,比如蒜葱花……。
5
这就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每当吃面的时候,母亲就会很用心的做着准备。

面条是要去粮店买“水叶子”面,面条像韭菜叶子,碱面。

猪肉是采用猪前夹,这个部位的肉肥瘦相当,肉质也嫩。

将肉剁成较粗的颗粒后,母亲会慢慢的、很耐心的用蜂窝煤的小火煸炒,煸的时候会加花椒和干辣椒段,还会烹些酒来消除肉的腥味。

当肉末散发出很香很香的味道时,母亲还会往里面会放些少许的甜面酱和少许的水,待水汽挥发殆尽,这肉臊几乎就好了。

肉臊好了,母亲又将葱、芽菜和大头菜切成碎粒待用,还有蒜水。

周围邻居都喜欢吃母亲拌的面条,调料都差不多,主要是母亲对各调料间的比例关系拿捏得好。

那时家里有一个装猪油的罐子,那里面是不能空的。母亲说过,面里少了一坨猪油就不香。

同样少不了的,还有豌豆尖儿,这可是最具成都符号的小可爱,是面碗里必不可少的标配。倘若因季节或其它原因没有,那莴笋叶也是可以的,莴笋叶子夹在面里也有特殊的味道。

我小时候吃面喜欢吸溜着吃,就弄的声音很响亮。每到这时,母亲就会盯我一眼,我也就赶紧止住了。

眼见不能吸溜,我就用筷头卷着面条吃,将缠成一团的面条塞进嘴里,就觉得好玩,母亲也不会干涉。

面条吃完了,就去煮面的锅里舀一碗面汤喝,碱面汤浓浓的,有些泛绿。

童年的一切真是难忘,连吃面回忆起来都是美好。

……

关于吃面的记忆真的很强烈。回想在物质匮乏年代,回想在铁路建设工地,能有机会吃一碗面简直就是奢望。

那时,时常有老工人相互开玩笑,说我请你吃下面,随即哈哈大笑。

初不懂,还羡慕,觉得有面条吃真好。后来才晓得是带颜色的句子。

终于还是有机会吃面了。记得是有中江籍的同事回家探亲,就带回几把空心的中江挂面。

没有条件煮,我们就把细细的面条塞进暖水瓶里,再塞紧瓶塞。就这么让面条在里面焖着,差不多了就倒出来。面条本身有盐,可以直接吃,也是觉得好吃得很。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吃面就太容易了。

别说面馆的面,就是超市以及各种小卖部里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方便面。买一盒,找开水泡上就可以吃了。

不过我是不喜欢吃这种面,看着它们弯弯曲曲的样子,胃疼。
6
后来有机会去各地出差以及旅游,就见识了许多面条。

如老北京杂酱面、武汉热干面、杭州片川儿、山西油泼面、新疆拌面、上海阳春面、广州云吞面……这些我都有尝试过,其中许多面条也不乏有许多精到之处。

像杭州奎元馆的虾爆鳝鱼面,就是我热衷的。主要是鳝段味浓劲道,特别喜欢。

但总的说来,与成都的面条相比,显然成都在调味上要用心得多。可以说,成都人吃面条绝对是一点不含糊的,其对味道的要求也是极讲究的,这种讲究更多的体现在对臊子的严格上。

我们接下来就讲讲这面条里的臊子。

臊子,也有讲作哨子、绍子的。所谓臊子就犹如北方的卤,其它地方的浇头一样。

毫不夸张的说,臊子就是成都面碗里的灵魂,缺少灵魂的面条,成都人是不屑于吃的。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面条也还是那道面条,但面里的臊子却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走进成都面馆,像脆臊、牛肉、排骨、鸡杂、肥肠,还有番茄煎蛋,都是最常见的标配。而且可以肆意加臊变成豪华,只要你舍得掏票儿。
7
我一直喜欢吃排骨,烧的、糖醋的、粉蒸的,蒜香的。当然也就特别喜欢吃排骨面。

记忆里最好的排骨面是在线香街里,面馆是个低矮的成都老房子,是上门板的那种。

他家的排骨都是一色的抿嘴排骨,两端露出头的排骨像根轴,肉就包裹着轴,吃起来很快意。

不像现在的许多排骨面,什么大脊梁骨、无肉的光骨头都充斥期间,完全辱没了排骨面。

他家的排骨面用的全是原汤原汁,不会加水,吃起来每根面条都沾满了红烧排骨汤汁的味道,满满的浓郁。

后来修顺城大街,线香街就消失了,这家排骨面也就没了。
8
印象深的还有炖鸡面,我说的是八宝街红光电影院旁边的那家炖鸡面。后来搬到宁夏街,就和姜蹄花铜井面站成一排。

炖鸡面是有特色的,特色就是面条与鸡。

面有素椒杂酱面、鸡汤面;鸡有炖鸡汤和凉拌鸡。

此外,还有凉拌绿豆芽等等。

这家炖鸡面我一吃就是好多年,从八宝街一直追踪到宁夏街,完全的拥趸、粉丝。

我有两套吃法。如果是要了二两炖鸡面,那就配凉拌红油鸡块;如果要素椒杂酱面,那就是炖鸡汤了。

汤里有若干大鸡块,份量很足。

凉拌鸡块里面的大葱节也好吃。

炖鸡面是夫妻店,女人收钱,男人拌鸡拌豆芽,分工明确。

一日,又去北门办事,特意转到炖鸡面,突然发现炖鸡飞瓜了,两口子不知去向。

炖鸡面没了已经好多好多年了,多少还是有些思念她家的那口味道。
9
漫长时间流过,带走了许多味道,也留下许多味道,尽管有些不再那么原味了。

在成都众多的面条里,名气犯肯定当属担担面,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想想也是不容易,一个挑担游走于街巷的卖面郎,居然造就了一代名面,也是够可以的了。

人们常说时代造英雄,其实品牌也是一样。倘若放在现在而今眼目下,担担面绝对不可能生存乃至发扬光大。

你娃不租个铺面,成天挑着个担子沿街叫卖,城管绝不会依教。

如此,今天早已进店的老妈蹄花也得感谢上个世纪的八十年。恰恰遇见宽松的那个年代,才能让老妈家的一只只猪蹄子排列在人民南路广场(今天的天府广场),也才有机会让鬼饮食见了天日。

放在现在,这样的第一桶金是极难挣到的。
10
回想过去的面条辉煌史,一定忘不了牛王庙的怪味面、华兴街的煎蛋面,那可真是人山人海的场面。

特别是牛王庙的面条,每到饭点前后,整个一条街便停满出租车三轮车自行车,会让每一位经过这里的人都咂舌不已。

在这里,只需一张塑料凳子或一块砖头,人们就可以低头认真的吃面。为了这一口面条,不管你是奔驰宝马,还是自行车连二杆,此时就没了讲究,只有将就,统统一视同仁。

据说最多的时候,这里每天要卖3000斤面!
11
说起怪味面,还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林荫街倒拐,百脑汇对面的那两家面馆。两家紧挨着,一个叫徐老八原汁面,一个叫怪味面。

两家招牌不同,卖的面条却都差不多。都有怪味面,也有肉圆子面,白圆子红圆子任你选。

人们在这里吃面,都习惯一两一两的要,可以点好几种面。多几个人去,桌上就会摆满了小碗,看着也是气派。

而且这里的吆喝声也特别让人难忘:

两个妖怪(两碗一两的怪味面)!

一个妖鸡(一碗一两的鸡杂面)!

三个妖脆(三碗一两的脆臊面)!

……

如此妖娆的喊堂声,绝非这两家仅有。像二刀(二两刀削面)、二排(二两排骨面)也是在成都城里此起彼伏,听起来犹如在调兵打仗一样,让外地朋友很是惊讶。

这两家面馆开了好多年,现在也终于逃出了我的视线。
12
在成都,也许点击率最高的面条是素椒杂酱面。但我觉得成都面条里最有文化特色的无疑是甜水面和海味面。

甜水面应该算是成都面界的特立独行,从面条的形状到口味是完全的无与伦比。

甜水面的面条比筷子还要粗,显得特别的粗壮结实,吃起来很有嚼劲。

甜水面,顾名思义,它是味型是带些甜味的,其甜味来自于其中特别熬制的红酱油。

从色相上来看,整碗是红彤彤的。拈一根入口,便立即能品味到特别的甜味,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熟油辣椒带给你的辣味。

在成都人的味觉中,甜辣历来是不分彼此的,尤其这样的复合口味令人欲罢不能。

成都人善于满足自己对味道的遐想,这海味面便是一例。

在交通物流处于原始阶段,在物资供应乏缺的年代,作为内陆城市的成都是很难吃上“海味”的。

但这难不倒成都人,成都人只需将金钩、鱿鱼、海参、鸡条、香菇、冬笋等召集在一起,再用小火慢煨制,便可缔造出“海味”的面臊子。

海味面吃起来咸鲜味美,汤浓醇厚,面条滑爽,是可以连汤带面吃得干干净净的。

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成都著名的老字号“师友面”,其招牌品种之一便是“海味煨面”。
13
说起海味面,就又想起了成都大石西路的那家鱿鱼面。受坊间蛊惑,平叔多年前曾专程前去吃过,虽味道不错,却全无那种不得了的感觉。

在和鱼有关的面条中,成都还有宋嫂面,就是将鱼肉、芽菜、香菌等制成鱼羹作绍子加在面中。

宋嫂面的历史有点吓人,说是传自宋朝汴梁宋嫂手中。

我不晓得这段历史的真伪,反正觉得宣传做的有点大。

较场坝西街的一个老小区里面,有家卖鳝鱼面的,叫同福鳝鱼面。

鳝鱼面主要是以泡姜、泡椒、大蒜为佐料,配以香菜、鳝段,吃起来真的很不错。

平叔过去特别喜欢吃鳝鱼面,后来听说鳝鱼都是吃了避孕药的,就觉得有点恐惧,就不再吃了。

这两年我倒是想通了,反正到处都是污染,反正吃的蔬菜都是乱打药,防不胜防,躲无法躲,干脆就吃。

再说,本来劳资就没有承担生娃娃的职责,怕啥子避孕药哦。
14
成都还有一道面条比较美感,是用猪脑花做臊子的。

走进这家位于三圣街的面馆,店家会用搪瓷小盅盅儿给你端出看起来貌不惊人的面食。

盅盖儿上面盛好了了小米椒、香菜......显得店家贴心周到。

每个盅盅里面大概有半副脑花,顺滑诱人,香嫩够味,有人就把里面的猪脑花喊成“少女的酥胸”。

嗯,听起来有点诱惑,只是平叔不敢整,怕服不住,毕竟酥胸的胆固醇太高。

成都好吃的面条实在太多了,摆起来三天三夜恐怕都摆不完。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面条,还有长顺街的大碗豇豆面、肖家河的拜居奇味面、青石桥的王婆荞面、小谭牛肉豆花面,当然了,还有闲舍平叔耗油牛肉面(呵呵)……。
15
今天的龙门阵有点长,请大家再耐心的听我摆最后一道面,我们今天的龙门阵就刹割结束。

据说,面条起源于咱们中国,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些什么意大利的、日本的、美国的……等等,都是从我们这里拿去的。

可惜面条没有技术后门,否则通通给他控制住。你不给我芯片,我们不让你吃面!

算了,还是继续说我们的面条。

据说最早的面条在古书里面被称为“饼”,就是将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使用搓、拉、捏等各种手段,将其制成片或条状。

这就让我想起了吃过的铺盖面。

所谓铺盖面就是用手拈起面团撕成大片状,其形如铺盖(被子),然后不断撕扯不断扔进沸水锅里。

面片可薄如纸,匀如玉,大如满月,下锅只须数秒即熟,然后捞出装入碗内,再浇上相应口味的臊子,即是特色鲜明,美味可口的铺盖面了。

所以我觉得铺盖面是最古朴、最接近原始的一种面条。

以前朋友曾带我去过“北大铺盖面”,吃了觉得好吃,以后独自就开车又去过几次。

终于一次停车被交警叔叔开出百元罚单,就觉得面条成本有点高,就再也没去过了。

面条后来是越扯越长了,有点像今天摆的龙门阵。

黄龙溪古镇的“一根面”还出了个什么妖娆的小哥,就把那面条舞动得眼花缭乱,居然还成了网红,也是时代造就。

长长瘦瘦的面条还藏有吉祥祝福之意,长瘦即长寿。一碗面加一个鸡蛋,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日祝福。

好,说话算话,今天就到这里。

下篇再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
蜀地〡历史〡文化〡乡土〡社群
【平叔闲谭】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平叔微信:psxt99
投稿邮箱:psxt99@qq.com


    关注 平叔闲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