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MOOC翻转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刘威德教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敬请关注!...





引言

本期内容为大家带来的是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刘威德教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待慕课翻转的文章。刘教授在Coursera、MOOC中国和好大学在线等慕课平台开设了好评度较高的心理学课程,对慕课发展及线下翻转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速来GET新技能吧。


(刘威德教授在好大学在线上的课程)
我想与诸位交流分享所谓的:翻转教学时间线与动力线共振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实际上是我“以天下为教室,与天下人共学天下学问”大计划的一环,始自我在中科大与哈工大的一场实验设计。开门见山,我先端出这个双线模式的图说如下:
这个双线模式,实质上是由MOOC的在线课程设计与线下教学活动设计,搭配教育心理学原理及教师的特质所建构的模式。之所以提出这个模式,是因为翻转课堂教学(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一词近年来蔚为一股教学风潮,尤其是「翻转」这个词,大量出现在生活周遭媒体之中,翻转就字面上来看有另类角度思考的意思,但在教学上却不是个正规的用语,定义模糊,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先学后教」。至于教甚么?则不是简单用翻转课堂教学这个词所能定义。

坦白说,我不满意Flipped classroom; 或者Flipped teaching这种讲法。我比较支持Blended learning, 或者Blended teaching这种说法。简言之,教学与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的认知、情意与行为藉由教学与学习历程而成长与发展。能做到这样的,皆为Acceptable method。因此不应该一昧地说要"翻转"。事实上,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发展理论,主张正反合的思维,正是动态的真理发展。转过去还会转回来。如此说来,博采众说,凡有助于教学者,皆为可取之法。故谓之:混合教学。

因此,笔者在实践MOOC、SPOC与OCW网络课程与线下教学时,采取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统整策略。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者与学习者四者混合而设计开发一套经过精心规划的混合学习课堂(blended  teaching)。这个模式是通用的,我仅以个人的当代应用心理学课程为例,来进一步解释此双线发展模式。其要领是根据MOOC网络课程的教学单元内容,在2小时的线下教学时间线内,设计8项活动来贯穿具有高潮动力迭起的线下教学。包括:

  • 设计动机策略的开头影片前导组体(advanced organizer);
  • 摘要策略的回顾(review);
  • 建构策略的合作小组讨论(cooperative group discussion);
  • 限时限量策略的上台报告(presentation);
  • 奖励策略的礼物酬赏强化(reinforcement);
  • 主题体验策略的脑波仪与自我催眠实作(performances);
  • 总结策略的统整(synthesis);
  • 最后是认知情意策略的结尾影片铭印(impression)


配合前面的图标,我所提倡的模式,用哲学术语来说是相当具有涵摄作用力的。我不排斥使用各种可行的方法用于线下混合教学中,包括洪老师说的VR;余老师在说的QRcode;微信公众号;手机屏幕红绿标示;匿名回应;等各种的策略(strategies)或技巧(tips)。我更强调的是线下教学的动力发展基线,这条动力基线必须配合时间线。因为,教师与学生在2-3小时的线下课堂中,不可能一直保持亢奋高昂情绪,也不能一直皆是沉静平抑的情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最好是像跳双人舞的探戈那样,动静进退有节,悉依号令,根据脚本而进行。
根据内容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并命名之为:教学时间线与现场动力线共振发展模式。根据时间与动力的高潮迭起,绘制成为上图的「教学时间线与现场动力发展曲线」(Curve of teaching timeline with field dynamics)。所谓的时间线是指教学时间的长度进程,通常为2-3小时之间;至于所谓的现场动力是指师生在教室现场互动时的激烈程度。是指从温和平易气氛,转为活泼气氛,再发展为高度刺激紧张动力,再转为专注凝神气氛,然后逐渐降温变成平静,最后再以精炼的结语及富有性灵音乐的自治课程影片感动学生,结束整场的线下混合学课堂。这个发展曲线的发生有赖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来自教师、学习者、教材与教学方的多层次混合设计。

一个良好的线下混合教学课堂,必须将在线课程教材、教师、学生及教学方法混合使之发酵,成为能够撼动人心、增长知能的教学成长活动。这是兼具认知(cognition and mind)与情意(affective and heart)的高质量设计的混合教学(highly blended teaching with high quality)。

在线下混合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是导入期的动力,通常必须采用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的前导组体概念(advanced organizer),导入教师制作这门在线课程(或者是当次教学单元)的背景历程与在线课程的重点。如此一来,学习者的新旧经验才能被有意义连结起来(meaningful learning)。在线与线下,师与生才能被连结起来。

其次,重点再忆(impressive recall)是有必要的,学习者在在线的学习行为也可以获得再次确认。因此,所谓的翻转,教师还是可以再做重点提示,不要担心学生嫌烦,重点是要画龙点睛讲得生动传神。
刘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此时学习者已经渐入佳境,慢慢融入教学的情境与氛围之中。教师便要放手给学生表现了。于是讨论;上台表演;体验都能开始逐渐推展。气氛与教室动力线也逐渐升温。抢答,竞赛,出风头,秀才艺,都能被应用于教学。


奖励,而且是与授课教师的特质与长才或该课程独有契合的奖励,是授课教师的专业与能力所创作的,比如教师亲手做的茶叶;亲自的音乐演奏,亲写的书法,亲自精心的感觉,让学生感觉参与课程是一种荣誉。

教室的动力线在此时间线进程,通常会达到高亢的程度。但此时教师要开始导引到降温的阶段,因为高亢的情绪,不利于学习的获得。所以教师的谋略,由攻势转为守势,开始要收心,收学生的放逸之心,准备要凝聚与盘整。
主导权再次回到教师本身,学习者转而退位到专注倾听的角色,使得当日所学,得以思辨与编码(coding),由工作记忆(short term memory),转深沉到长期记忆(long term memory),这就是摘要策略的应用(in conclusion)。并且,我还有一个独创的心得,称为锁码策略(Locked code strategy),其诀窍是采用情意策略(affective  strategy)。因为,心理学家发现,认知所得的脑部作用在大脑前额叶,属于序列的知识(serial knowledge),但是,情意的作用会在海马回,属于情节式的记忆(scenario knowledge)。如果能够让学习者在该次的课程最后收尾结束时,记住一种美好而深刻的情境,或者美好的时空感受,这种学习将伴随一生。因此我采用类似感性的要求与声声的呼唤,配合我录制的收尾短片,动人的音乐,让学习者,欲罢不能,而沉浸于那种课堂的复杂情愫之中。综合着认知与情意;动机与盼望;信念与行动等多层次的效果。也许这就是心理学家Krathwohl提出情意目标学习的五个层次:

  •  接受(receiving):对特定事物或活动表示关心;
  • 反应(responding):经由某种参与的形式表示出对事物的反应;
  • 鉴赏(valuing): 对特定事物透过正反面的态度表示赞成或反对;
  • 组织(organizing):遇到多种价值需要判断的情况时可以组织并决定孰重孰轻;
  • 整合(characterizing):学习者持续的依据所接受的价值行事,并将这种行为融入自己的人格之中。


那么这一套模式的实际应用可行性如何呢?笔者在2015年5月应CNOMOOC好大学邀请前往大陆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当代应用心理学的线下翻转课堂,巡回讲学就是根据上述这一套时间线与教室现场的动力发展曲线模式来教学。成果十分良好,教室现场的发展曲线与原先所设计的动力区线几乎完全符合。2015年秋季班11月CNMOOC好大学在线邀约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度翻转课堂,成效仍然具有一致性。乃至于后来2016年在台湾大学的夏季学院、台湾宜兰大学的秋季班线下面授,都有相当一致的成果。这一套模式是伴随MOOC在线课程所发展出来的线下同步教学设计,未来可以持续验证其适用于其他课程与其他学习对象的实施成效。
点击下部图片阅读近期热文


    关注 慕课背景下的教学重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