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可能是模拟的吗?

 

Q&A140827  问: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可能是模拟的吗?  答:从哲学或逻辑学的角度,我们所处的世界当然...



Q&A140827

问: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可能是模拟的吗?

答:从哲学或逻辑学的角度,我们所处的世界当然有可能是“模拟”的而非真实的。只要“模拟”这个世界的主体在细节上下了足够功夫,“我们”将不能发现其破绽。当然,这种逻辑上的思想实验有其心理学的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之所以不能百分百确定所处的世界必然是“真实”而非“模拟”的,就在于人类的知觉和记忆系统都并不可靠。我们知觉到的世界,并非必然是客观物理世界的映射——尽管绝大多数时候是这样——它是由我们身体里的神经系统所提供的神经信号来反映的。那么,只要是能够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刺激个体的神经系统,使其产生与客观物理世界刺激相同的神经信号,那么,“大脑”将无法区分由此产生的“知觉”到底来自物理刺激还是仅仅是“幻觉”。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形也并不罕见。当外界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类感官,感官的感觉神经元将物理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感觉”;而大脑皮层将感觉输入的讯息进行加工、解释,这个过程被称为“知觉”。对于大脑皮层而言,知觉加工的讯息未必一定需要感觉输入,只要有神经冲动信号输入,皮层就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当因为药物(如LSD)、极度的疲劳、饥渴,等因素导致神经系统处于紊乱,大脑皮层就可能接受到神经冲动传递过来的“虚假”讯息,加工、解释后就产生所谓的“幻觉”。这些情形下的“幻觉”通常不会误导我们,因为借助于空间、时间和事件关系逻辑上的参照线索能迅速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破绽”。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的“幻觉”相对完美地“嵌”入到现实生活的空间、时间和事件关系逻辑中,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难以区分“幻觉”还是真实的“知觉”。

因此,如果刺激人类大脑的“模拟”讯息在细节上足够精细,个体的“大脑”是无法识别出这到底是真实物理世界导致的“知觉”,还是“模拟”世界诱导的“幻觉”。电影《黑客帝国》(Matrix)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网络上流传的网贴,《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中,位列No.1的“缸中的大脑”,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不仅知觉系统不可靠,人类的记忆系统也十分“脆弱”。只要大脑中储存了相应的记忆讯息,皮层要靠相应的线索来区分记忆到底是来自真实的经历,还是仅仅是“想像”的结果。当区分真实经历和想像的线索模糊或混淆了,人们将无法准确区分记忆讯息到底是否真实。在认知心理学里,这种现象被称为“想像膨胀”(imagination inflation)。更进一步地,连带记忆识别的线索也可以“伪造”。当个体的记忆完全靠人工的方式来输入“伪造”,只要技术上足够精细,那么个体将“被”获得某种身份、经历、人格,而他自己将把“记忆”中的被输入的人、事、情感认为来自于真实经历。电影《第六日》(The 6th Day)里,克隆体之所以能够延续死亡者的“生命”,就靠记忆的输入来维系。

由此,就理性而言,我们确实不能百分百地确定所处的世界就必然是“真实”的。但值得欣慰的是,如果我们所处的世界真的是“模拟”的,那么如此精细的“模拟”世界所需要的能量和技术维系将是一个极其繁琐和高昂成本的麻烦事。“上帝”要无聊到何种程度才会这么做

2014-08-27

--------------------------------------------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