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云”医疗 智慧化的CWMC,呵护您的“肺”——张二明教授谈呼吸慢病创新管理

 

正文共: 3419字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据统计:2007年,中国40岁以上慢阻肺发病率为8.2%;2...





正文共: 3419字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据统计:

2007年,中国40岁以上慢阻肺发病率为8.2%;

2018年,这一数值已攀升至13.7%;

未来,如果不采取适当治疗和有效管理,我国慢阻肺的患病率还将持续上升;

······

在如此严峻的呼吸慢病发展趋势面前,针对慢阻肺、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的传统管理模式已逐渐落伍;而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慧化医疗诊疗手段正日益兴起及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呼吸科医师来说,应如何紧跟时代潮流、提升临床诊疗效率?如何实现呼吸慢病的“创新”管理呢?为此,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科张二明教授,请他剖析时下呼吸慢病管理痛点,品谈智慧化、信息化咳喘管理中心(CWMC)的应用优势。

慢阻肺的知晓率、治疗率
和控制率亟待提高
COPD MANAGEMENT 2020
《门诊》:由于吸烟、大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我国慢阻肺(COPD)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攀升,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对此,您能否具体谈谈我国慢阻肺的诊疗现状如何?其中又存在哪些痛点?

张二明教授: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吸烟、大气污染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尤其危害呼吸系统。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13.7%,每7个40岁以上居民中就有1名罹患慢阻肺,并且数量仍在不断攀升,这样庞大的患者数量和迅速发展的趋势确实让人触目惊心。近1亿的慢阻肺患病基数,将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慢阻肺已逐步上升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及全体居民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针对慢阻肺的防治情况并不乐观,我国居民对慢阻肺的知晓程度、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既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仅不足10%的居民知晓慢阻肺这一疾病,仅3%的慢阻肺患者曾接受肺功能检查,将近90%的患者先前从未得到过明确诊断。同时,院内亦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双向诊疗制度不健全、医疗信息数据无法互通等问题,这些都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慢阻肺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在未来的疾病管理中,如果无法真正地解决这类问题,提高慢阻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将无从谈起。
   
CWMC实现筛诊治防全病程管理
COPD MANAGEMENT 2020



《门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是全国首家引入咳喘管理中心(CWMC)的医疗单位,您对该项目的落地建设全流程可谓了然于胸。在此,能否请您向广大临床医师详细介绍一番CWMC是如何实现COPD呼吸慢病患者的筛-诊-治-防全病程管理的?

张二明教授:过去的几十年间,我院其实一直在极力推进、落实呼吸慢病的规范化管理,但一直未建立起一种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在未引入咳喘管理中心(CWMC)前,基层患者只能在我院呼吸专家每周定期到社区开设门诊的时候前来就诊,若需再次就诊,则要等待下一次门诊开放时间,然而每位专家每周一般亦只有1-2个半天时间会到社区看诊,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就诊的效率和便捷程度,院内管理及院外管理严重脱节。

此次我院引进的CWMC信息化管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院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即实现患者院内院外的动态性监测。通过CWMC这种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上下级医院,联动医院和家庭,实现筛-诊-治-防全病程管理。

  • 筛:患者在基层医院或就近三甲医院利用SpiroMaster PC-10电脑肺功能仪或MostGragh—3D肺功能仪,进行初诊、初筛,完成基本信息采集、生命体征监测及问卷调查。
  • 诊:将数据直接传至云端,由处在三甲医院、大型医院内的专业呼吸科医师,在院内终端进行查阅、初诊,若该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则在社区内作进一步的简易肺功能测试,而后由医师依据其检测结果判断其是否有罹患慢阻肺的可能。
  • 治:由三甲医院专业呼吸科医师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并采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保证各医院诊治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医疗安全。
  • 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家庭康复指导意见,患者居家即可利用家庭雾化、氧疗等设备,或利用CWMC系统就近查询雾化室,实现呼吸慢病患者管理的闭环。


利用CWMC信息化管理系统,覆盖了从筛查、确诊、治疗到院外管理,双向转诊治疗和居家管理的全流程,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居民就诊负担和医院看诊的压力。
创新方式推动分级
诊疗制度贯彻落实
COPD MANAGEMENT 2020
《门诊》:在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下,构建医联体、实现分级诊疗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广大临床医师肩负的一大重任。在呼吸慢病的防治方面,您认为应如何利用CWMC,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1+X”紧密型医联体?在此过程中,医患双方从中如何获益?其对呼吸慢病的管理有哪些重要意义?

张二明教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等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亟需一种创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CWMC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以往患者若因咳喘问题到院就诊,通常须经过挂号、检查、诊治等一系列流程,才能确诊,既耗时又耗力,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开销。其实在多数情况下,这类基础疾病的诊治在基层或一些小型医院即可得到解决;然而由于资源配置等问题,这些患者常常会聚集在大型医院内,不仅为居民就诊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大型医院的负担。

CWMC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出之后,很多患者在社区内即可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级的诊疗服务,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的窘境也可得到缓解。同时,由于患者的所有数据都能全部上传,存储于云端数据库之中,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师,只要在智能终端进行登陆,即可查阅完整的就诊记录和相关信息,真正实现了各级医院之间信息互通。由中心医院带动区域内X家基层/社区中心,实现了基层首诊、急慢分诊、双向转诊,并做到规范诊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切实推动了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和“1+X”紧密型医联体的构建,为规范化、一体化管理呼吸慢病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社区全科医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实现了医师对医师、医师对患者的高效管理。
未来发展:数据实时更新
COPD MANAGEMENT 2020


《门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深化医疗改革注入了极大的“动力”,也为智慧化医疗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您个人角度来看,CWMC这类智慧化管理平台在呼吸慢病管理应用中有哪些方向可以继续优化提升?各方在这些优化提升中分别可以做哪些努力?

张二明教授:在深化医改、“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正逐步发展、壮大,各类智慧化、信息化医疗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咳喘管理中心(CWMC)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种呼吸慢病创新管理模式,尽管目前CWMC已为我院呼吸慢病的管理带来了极大改善,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作为一名呼吸科医师,在认可CWMC应用价值的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这一系统能持续优化下去,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在当前模式下,CWMC实现的是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初级筛查、基础数据采集、风险评估和诊疗,未来,随着系统的持续优化和相关配套设备的逐步完善,每一位慢阻肺患者或许都可以配备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营养状况等参数的智能终端或是手环,帮助医师随时获取患者在院外、在家中的健康状态、用药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继而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干预。这种数据实时更新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医师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状况、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更是真正打通了院内院外的隔阂,实现了呼吸慢病全程管理闭环,对于其他疾病的管理来说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二明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北大首钢医院呼吸实验室负责人。从事临床工作20年,擅长呼吸生理、慢性咳嗽、COPD、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治。曾参与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获得部级奖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延伸阅读
走近“云”医疗 | 院内院外一体化,患者管理智慧化——李燕教授谈互联网医疗时代的血压管理模式创新

走近“云”医疗 | 撑起“家庭雾化”保护伞,开启智慧呼吸管理新篇章-殷勇教授谈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

走近“云”医疗 | 传统药店新定义,慢病管理新模式——感受全国首家“Health+智能健康家”健康便利店

走近“云”医疗 | 前瞻性的血压管理,智慧化的iHEC——众多专家聚会“云端”就高血压远程管控策略及模式答疑释惑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