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Q&A140219  问: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答:“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



Q&A140219

问: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答:“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深刻的刻画出拖延的形象。而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业不到假期结束前不会开工;工作不到完成期限逼近不会着急;要交的稿子也是快到截稿的日期才开始提笔,等等。很多人常说自己有拖延症,那么何为拖延症(Procrashtination)?从心理学角度,拖延症指的是一种行为特质,非必要而且有害地推迟处理当下任务的倾向。拖延症患者通常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拖延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机制。

心理学家从三个标准来界定拖延症:

1、这种行为会阻碍你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拖延完成事项。

2、拖延行为常常为患者带来压力、负罪感、降低效率、恐慌,以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批评。

3、会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对个人来说,轻微的拖延无伤大雅;但一旦开始妨害或阻碍你的正常工作,就需要认真对待它了。慢性或长期的拖延行为,可能反映你潜在的心理或生理紊乱。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拖延呢?这是由于我们大脑的决策在作祟。我们常常会给自己设定一些目标,例如,完成一篇论文或者看完一本书,因为从理性而言,我们知道这些目标是必要的存在(老师要看)或者是对自己有好处(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存在当下的欲望,而我们的大脑总是要优先满足当下的需求,并且和未来要完成的目标相比,我们常常经受不住当下需求的诱惑。例如,在下定决心要开始一项工作之前,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将会为工作劳心费神而有必要慰劳一下自己,养精蓄锐,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看看喜欢的电影,或者还会发条微博立一下志愿,再浏览一下热门微博什么的,时间便一分一秒的过去,而一系列需求的满足便让我们将目标抛诸脑后,让我们产生一种“无力感”。由于我们清楚的知道截止的日期,我们会总认为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这也是我们拖延的其中一个原因,日期的遥远会让我们产生“时间还早,不用着急”的感觉,然后我们又把时间花在满足当下的需求上。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为了要逃避索要面对的目标而拖延,因为目标的完成的确是需要劳心费神,而我们更加喜欢享乐。

影响拖延症的心理因素众多,各式各样,因人而异。总体而言,引起拖延症的原因可以是焦虑、自我价值认同感较低、或者受精神困扰而自暴自弃。通常拖延症的责任感较低,他们往往沉浸于完美主义和相像获得成就,不愿意正视现实,以及忽视自己的潜能。对于一些人来说,严重的拖延症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甚至引起生理功能缺陷。这些人很可能受潜在的抑郁症或者注意力缺陷障碍。这些潜在的心理紊乱可以借助药物或心理治疗,从而减轻拖延症的行为症状。其中,心理治疗是帮助拖延症患者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战胜恐惧和焦虑,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有时候,拖延症与完美主义有着一定的联系。完美主义可能导致以下一项或多项结果:倾向于负面地评价事情结果、负面评价自己的表现、刻意避开别人评价自己、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加恐惧感和焦虑、持续低迷的情绪、工作狂倾向,等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能够实现自我协调的完美主义者比普通人更不容易形成拖延症;但无法自我协调的完美主义者会有很高程度的拖延;那些将自己的完美主义视为困扰的人,更可能有严重程度的焦虑。

尽管轻微的拖延无伤大雅,但也要当心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在高压力的情境下会演变成严重的拖延症。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新的欲望,而如何克制这些欲望,去完成目标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知,认识到拖延后果的严重性。现在就着手去做想到的事,不用推到以后。还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期限,并且在期限内未完成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当然,也别把自己逼得太死,重要的还是自己开心,偶尔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也是可以的,不过当心,偶尔的满足可能又会让你走上拖延的道路。

2014-02-19

----------------------------------------------------

回复F,浏览“相约星期五”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