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越过越乏味?真相在一道遗失的美食里

 

关美食啥事儿?!还不是因为你穷……...



知食分子

输入文字

致我们终将增长的体重

(foodzhishifenzi)





文:赵耀东

***
年就这么过了,说热闹吧也还凑合,玩的吃的应有尽有,可是总觉得少点什么,说到底,恐怕还是年龄大了,少了儿时对于过年最简单直接的期盼和愿望罢了。

儿时的年味是十足的,喷香的烀猪后座子的味道,浓烈扑鼻的烟火气息,高过人头的烟雾袅绕的斗香,随风起舞的红得夺目的对联和挂廊,还有那火红的灯笼,杀年猪时的热闹喧腾,蒸馒头的笼屉蒸汽四溢,这些一进腊月就能逐渐感受得到,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那时候的腊八粥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花样繁杂,能吃个山芋干粥棒头须粥青菜粥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放点红枣葡萄干花生米熬熬,再放点白砂糖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若是能吃上八宝粥皮蛋瘦肉粥那样的绝对是奢侈,那是富裕人家才能享受的吧),而我家腊八那天是必须吃大白米饭的,用老爸的话说就是“人家吃粥我吃饭”,为啥,因为这一天是他的生日。

过年过年,我觉得农村过年就体现在一个忙字上,大人们的重点是在如何“过”上绞尽脑汁,小孩子的重点则在“年”中如何玩的开心乐此不疲,不管咋过,大人小孩年前绝对都忙的不亦乐乎,准备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当然还有为了过年的热闹氛围准备的炮竹,这边忙着扫尘做馒头炸肉丸子……那边还要忙着赶集采购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准备的过程绝对是手忙脚乱的,用大人们的话说就是“忙里忙外,操碎了心”,而我们小孩子整天只知道玩,最多是帮忙烧个火、铲个对联、撕个挂廊,晒晒被子扫扫地,说到底,过年小孩子最累的是肚皮,吃的那叫一个撑,相当的到胃!

小时候,我们那年三十晚上是不吃饭的,都是吃汤圆(我们那叫圆子,老年人通常说是吃大元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圆子,寓意团团圆圆),自己家拎上早就准备好的几斤糯米到电磨站磨点雪子面(即糯米面),回来用水一拌一揉,包上白砂糖拌黑芝麻(我记得小时候都是把芝麻慢火炒熟炒香,再拿擀面杖把芝麻摊好碾成芝麻面,好像是拿报纸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盖着然后用擀面杖碾压在报纸上,这样芝麻就不会蹦了,碾成面之后老香了,我会偷偷的用手指头沾点口水再沾点芝麻面吃,满口喷香啊,芝麻面弄好后再拌上绵白糖,馅就做好了),把和好的糯米面摘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团,再用双手一搓,一按一个小洞,然后放馅一捏一搓,成矣,放到簸箕上,来回一筛,一个个滚不溜圆的圆子就做好了。 黑芝麻糖馅的不稀奇,稀奇的是其他馅的,出门这些许年了,我就从来没吃过家乡另外两种馅的圆子。一种是菠菜豆腐馅的(还有一种菠菜蛋皮馅),把菠菜焯水切碎和切成四方小块的豆腐下油锅炒好(盐味精调料照放),拌好后当馅包成菠菜圆子,通常这样的圆子和鸡蛋差不多大,一碗也就能盛五六个,一口气我能吃六个,口味绝对。
如果说菠菜圆子还算不上特别,那么另一种猪板油圆子肯定能算得上是家乡特色了。馅料要到菜市场买真正的生猪板油,必须把猪板油上面的那层膜和其中的筋剔除,据说一头大肥猪也就只出五六斤左右的板油。将绞碎的生猪板油和黑芝麻面混合,再拌上绵白糖,猪板油馅就调好了,包好后煮上一锅,看一锅白白胖胖晶莹软糯的猪板油圆子在锅里连翻带滚,锅屋里热气蒸腾,那感觉和三十晚上放高升放焰火有得一拼,等圆子沉浮了几次之后,赶紧盛上一碗热乎乎的猪板油大圆子,一定要忍住,心急吃不得热圆子,稍微凉了一点我就忍不住先下手夹一个咬一口尝尝,第一个感觉是烫,烫得直呵气,只感觉圆子面入口绵软、糯性十足,若是咬的方位不对,黑芝麻馅都要流出来了,白若羊脂的猪板油和绵白糖黑芝麻的完美融合,真的是甜而不腻,浓香四溢,糯米面的清香和芝麻面的浓香交织在一起直接刺激着我的味蕾,猪板油越嚼越有味,香糯甜滑几种口感的渐次推进……赶紧嚼嚼下肚,一股火热仿佛自喉咙直抵胃里,烫得直伸舌头,大人看到必会嗔怪的数落几句,诸如小馋猫馋虫之类的,我也没得办法,谁让猪板油圆子是那样的好吃呢!

我们那大年三十晚,大年初一早,正月初五早,正月十五早这几天是必须吃圆子的,而盛圆子必须是六个、八个或是十个(寓意六六大顺,八方来财,十全十美),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传统的陈旧仪式,这只是一个游子记忆深处最深刻最亲切的年味,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罢了!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假装文化人的吃货联盟
第 389 期
投稿/合作 zhishifenzitougao@126.com

来稿请在邮件名称中标注:作者+稿件题目

更多文章,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框中

输入任意一期编号




微信ID:foodzhisifenz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知食分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