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Talk 跑步2000公里后的随想

 

HR高管跑步2000公里后​的思考...





今早在小区附近跑完5公里后,打开手机上的跑步APP一刷,上面显示这样一组数据:总里程2002公里,跑步次数195次,平均速度6分08秒。也就是说,自己从2014年10月开始用APP记录跑步以来,用了差不多1年零8个月时间完成了2000公里跑量。距离相当于横跨半个中国,从上海跑到了成都。

事实上,我的跑步经历真正始于2012年,只是后来经朋友介绍才开始使用APP计步。如果算上之前里程,可能总距离会更高。当然,还有一组数据并没有计入到APP中,那就是:在这1年零8个月里,我总计完成了8个马拉松比赛,其中包括北京、上海2个全马,和哥德堡、无锡、苏州等6个半马。

国外的知乎 Quora上有个回答,听上去挺有道理:你从小吃下去的饭菜,虽然没有什么留下的,但是一部分变成了骨骼和肌肉长在了你身上。同样地,我始终相信,你所跑过的每一公里,都转化并塑造了你的体格和思想。正是这种信念让我把跑步坚持至今。



先分享几个自己的跑步故事:

故事一

三年前,经猎头朋友介绍,我获得了一个新的、更有挑战的工作机会。但是原有公司也很不错,老板人也很好,自己便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辞职。那段时间非常纠结,每天下班后都坐卧不宁、寝食不安的。作为唯一排解的办法,我便会去小区附近的公园外围跑道上跑上10公里。跑在夜深人静的跑道上,随着身体体力的消耗,头脑也开始冷静下来,白天的各种杂念渐渐抛之脑后,精神也更加集中。在跑步过程中,我有机会来独自反复思考:从长远角度来看,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到底需要什么、在追求什么。就这样每天跑着跑着,突然有一天仿佛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很多问题一下子就想通了。第二天便痛痛快快地提交了辞职信,来到了我现在的公司。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时做的选择是明智的。

故事二

两年前,有一次到外地出差。因为晚上航班延误,折腾到快凌晨两点才抵达酒店。而第二天从早上9点开始又是一整天日程紧凑的闭门会议,眼看就要自己就要无法清醒地出席第二天会议了。我决定采取一个冒险措施:第二天一早,照例调好闹钟,6点就早早起床,然后到酒店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地跑步8公里。结果,后来整整一天的会议,不需要咖啡,我也出奇地清醒。这是跑步又一次给我带来的奇迹。

故事三

今年,参加完上海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我乘地铁回家。旁边坐着一位老者,他看到我挂在脖子上的奖牌后便自豪地说,自己也是长跑爱好者,今年65岁,就在去年还跑出过全马4小时,半马150的成绩。现在退休在家,仍然保持了每天平均10公里的跑量。说到兴起,老人打开手机照片,跟我秀出满满一屏幕的奖牌,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我这才仔细地打量起他本人,只见整个人体型清瘦,目光炯炯,虽然年纪已大,但身上带有一种和同龄人不同的活力,深深地感染了旁边的我。我问他准备跑到多少岁,他回答说75岁。

直到今天,有时候跑步不太坚持得下去的时候,我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这位老者的身影,然后脚下又重新开始产生动力。



当然,在过去的两年中,跑步带给我个人的收获远远还不止以上。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 体重减轻

和很多人一样,我的跑步生涯始于一个很简单的目的:减肥。作为办公室一族,曾经因为长期缺乏运动,从体型上看,多少也算是个胖子。血压和胆固醇等各项指标也接近临界值。我曾经尝试过节食、打球、爬山、散步等各种不同的减肥办法,但效果终究昙花一现,无济于事。

只有长跑让自己真真切切的瘦了下来,而且能一直保持下来。这里有我在跑步快一年之后才领悟到的真理,那就是:持续跑步要超过至少40分钟,才能起到减重的效果。有科学研究表明,40分钟以内的运动都是无氧运动,只消耗的人体内热量;而持续超过40分钟的运动才是有氧运动,可以消耗到体内脂肪。我曾经在跑步机上每次跑步3公里(大约20分钟左右),这样坚持了快一年。体重虽然控制得很好,没有怎么增加,但是基本也没有减轻。

在每次至少40分钟跑坚持了1个半月之后,体重便开始明显下降;跑步一年以后,我以前买的衬衫、西装、裤子纷纷变得肥大了起来,再也无法合身。后来,我所有的衣物只得全部按小两号的尺寸统统重新置办。

二、头脑更灵活

肉体负担减轻了,头脑也开始变得灵活了起来。不少人跑步时喜欢戴上耳机听音乐啥的,而我跑步时经常什么也不戴,就单纯跑步,一直默默的跑,跑着跑着,随着体内多巴胺的分泌,大脑逐渐变得轻松,开始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个时候,我多半会琢磨一些平时想不透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儿。事实证明,这样做真是一举两得,这个时候做人生思考的效率远远高于平时,我记得好多后来付诸于工作上的好想法就是在跑步进入到5公里以后产生。

三、人生观的变化

现在的人常常把“起跑线”这个词儿挂在嘴边:小孩子选学校一定要选重点学校,这叫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长大了找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找公司好、薪水高的,这叫职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起点比别人高固然好,但是起点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顺利到达终点,尤其是,当一个人职业有效生命要从20多岁持续到60岁,中间尚有漫长的40年的时间。

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42公里是一个漫长的考验。很多初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由于经验不足,头10公里头脑兴奋过度,不断加速,结果在最后的20-30公里因为体力不支而掉队;经验丰富的人则会始终在42公里的全程中保持一个稳定速度,不慌不忙地跑,任周围各种喧嚣干扰,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我为主、闲庭信步,直到最后从容冲刺撞线终点。有过两次全马的经验,我给后来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并希望顺利完赛的朋友只有一条建议:压低速度,不要被周围环境干扰,不要停下,匀速跑到终点。

龟兔赛跑,最后胜出的不是速度更快的兔子而是乌龟。很多人学习成绩优异、毕业于名校,但是进入职场后后劲乏力,早早达到个人的职场峰值,然后开始下坠。不是常有报道说某某班级当年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几十年后个人的发展反倒不如那些当年班上的后进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跑过马拉松,你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谁起步早、速度快,而是谁更有耐力和毅力,可以坚持到最后的终点。



回顾2000公里的跑步历程,我发现自己其实也是经历了三个非常有意思的阶段。

第一阶段:跑步机

2012年,我还在另外一座城市工作。公司附近步行距离就有家健身店。中午我们通常有1小时的午餐时间,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去店里的跑步机上跑步。每次跑步20分钟,不多不少就3公里,然后练习10分钟器械,洗澡完毕回去上班。日复一日,坚持了一年。那个时候尚不懂得有氧与无氧运动的区别,每天运动完毕,出一身大汗,倒也舒爽。只要中午跑步,下午上班必然精力充沛,一点也不会打瞌睡。这样坚持了有一年多,体重没有什么增长,不过也没有减轻。

第二阶段:马拉松

有一天,在跑步机上完成了又一个3公里后,我突发奇想,想看看自己到底还能坚持跑多久,于是那天整整在跑步机上跑了10公里才停止。从此,我便踏上了长跑之路,跑步场所也从单调的跑步机转移到了室外场地,距离记录不断地被刷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一直到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也就有了后来的8个马拉松。

在这段时间里,我仿佛是对马拉松着了魔。每到有比赛的周末,便会在微信上狂刷有关比赛的信息。只要是在自己所在城市周边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不管最后能不能成行,都会先去抢一个报名名额。马拉松仿佛成为了调剂生活的一剂强心剂,不论什么时候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低潮,只要一参加比赛,整个人马上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立刻振作起来。有几次因为工作原因,本来报好名的比赛无法参加,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在朋友圈晒比赛成绩,心里比猫抓还难受。

第三阶段:慢跑,真正享受跑步

2016年5月初,有机会参加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道家辟谷,没想到这次辟谷成为了我跑步生涯的转折点。辟谷老师修行很高,平时专攻道医,也就是运用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理念和知识来给帮助人养身和治病。在活动间歇,听说老师平时也跑步,于是我就专门请教老师关于马拉松的问题,想知道到底应该怎么跑,才能让人保持最健康状态。

老师给我做了一个比喻:人体就像一台机器,马拉松是极限运动,每跑一次马拉松,人体这台机器就超负荷运转一次。如果机器平时用得太狠,它的使用寿命自会降低因此,跑步不要过量,速度不要过快,要坚持常跑、慢跑。另外,经常跑步的人因为心脏负荷较重,需要注意平衡,在跑步之余多做静心的活动,比如超过30分钟的打坐或冥想。

此后,我对整个跑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首先,不再追求跑步速度,配速从平时的5分多钟降到了6分钟左右;其次,距离上也不追求距离长度了,平时跑多远完全视自己心情和身体状况而定,有时5公里,有时10公里,周末时间充裕就跑个15公里,反正高兴跑多少就多少;最后,再也不用背负比赛这个负担了。哪怕周末有自己没有参加的马拉松比赛,也能够以非常放松的心态把自己当成一名观众来欣赏了。跑步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健康身心,只要每次能心情舒畅地跑完就非常心满意足了。

心态变平和之后,跑步的步伐也更轻快了,在过去的整个五月,比以往更轻松地又完成了100多公里的跑量。

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像现在这样跑下去,能够健康快乐地跑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以上,与各位喜欢跑步的、正在跑步的、准备开始跑步的朋友们共勉。

—— End ——
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阿甘正传》
* HR+特约文章,由作者授权HR+整理发布(作者ID:行走的帆)。如需转载请与小加联系。

「HR+Talk」是HR+全新推出的自主发声的原创交流平台,汇集了各界HR高管及企业管理者的跨界体验和思考,撰写成文,呈现在大家面前。做为「HR+Talk」的原创作者,HR+团队亲切的称其为「HR+特约撰稿人」。欢迎投稿到:soniahua@ciicsh.com,有机会成为「HR+特约撰稿人」。
HR+,连接 创造价值




阅读原文连接到更多HR+Talk原创文章,欢迎阅读。


    关注 HRPlusx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